首页>>产业 >>正文

洛南县:小红薯成了“金疙瘩”

2025-01-09 10:36:25 来源于:陕西日报

1月2日,洛南县三要镇三要街社区居民师博夫妇在晾晒粉条。 陕西日报通讯员 毕波波摄

陕西日报通讯员 毕波波

1月2日,笔者在洛南县三要镇三要街社区居民师博家看到,十几名群众分工明确地和面、漏粉、冷冻、晾晒……通力配合制作红薯粉条。在冬日的暖阳下,红薯粉条整齐地挂在竹竿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的粉条以秦薯5号为原料,淀粉含量较高。经过沸水煮、手工塑形、低温放置、晾晒、自然风干等十几道工序方可制成。”师博说,“每一道工序看似简单,但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诀窍。就拿漏粉来说,漏粉的师傅要长时间举着约3.5公斤重的粉瓢,匀速反复敲打。敲打的节奏快慢、力度大小,都会影响粉条的质量。”

“2024年12月中旬,我家开始制作手工红薯粉条,预计到1月中下旬,可制作手工红薯粉条1.5万多公斤,能收入45万元左右。”师博说。

目前,三要镇红薯种植面积有600多亩,年产手工红薯粉条15万多公斤,年产值约450万元,产品销往西安、河南、山东等地。手工红薯粉条不仅为经营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三要镇叶河村村民彭书民说:“进入冬月,我就来师博这里帮忙制作粉条,一天能挣200多元,同时还能照顾家人。”

如今,小红薯变成了三要镇强村富民的“红果子”。依靠红薯粉条产业,很多当地群众走上了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打造‘洛味缘’粉条品牌,实行统一工序、统一包装、统一商标、统一销售,提升红薯附加值,延伸产业链,让特色农产品成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大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洛南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宏斌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