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城乡新闻网 (官网 ) ,城乡经济,城乡文化,城乡特产,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数字乡村,三产融合,农业现代化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重大国策 振兴要闻 经贸参考 经济前沿 特别报道 复兴要略 民生民声 政策解读 规划与示范 安全与健康 数据新闻 内外双循环 城乡中国 现代农民 三农博览 乡村新时代 治理与法制 科技全景 乡愁拾遗 供采资讯 机构动态 智慧发展 期刊杂志 在线视频
网站首页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特别报道

民国往事:四川省主席王缵绪与重庆巴蜀中学史话(下)

时间:2023-02-07 作者:桑宜川 加拿大 来源:科发学术著作出版 点击: 2897 次
0

1950年,王缵绪辛苦创办21年的“重庆巴蜀私立学校”和创办11年的“西充巴蜀分校”(今西充中学)在公私合营的举国浪潮中被收归公有,与他的同辈友人卢作孚先生一样,对于新生政权授予的各种统战头衔,邀请参加的各种会议,均婉言谢绝,是民国留在大陆为数不多,有自己独立见解,不阿世谄媚的弘毅之人。

 王缵绪花费巨资在上海购置的教学实验室部分器材一角

邓小平为此批示:“一切不变,只许办好,不许办坏”。至此,王缵绪结束了创校独立法人的董事长职务,改为中共官办的 “西南区干部子弟校”,主要招收红色后代。由于原校规模实在太大,当年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并由三个学校领导班子行驶教育权力。同年,王缵绪将他毕生收藏的文物全部捐给重庆三大博物馆,至今仍是博物馆里的重要藏品,其中不乏国家级的镇馆之宝,没有留给他的后人,展现了他的眼光与见识。若他当初把所有文物分配给后人或是收藏在家,那这些珍贵文物也将和他一样落得一个悲惨结局,如今不知去向。
 

        王缵绪建立的重庆私立巴蜀学校藏书楼,摄于1933

几年之后厄运来了,1957年王缵绪对“反右运动”持不同观点,受到迫害,遂向省政府申请了去香港治病的出境许可证,不期被他的秘书陈子庄告密,提前布控,在通过深圳罗湖桥口岸时被抓捕,押回四川,囚禁在四川公安厅看守所内,既未提审,也未定罪,让他与世隔绝三年,使其人间蒸发。1960年11月,他以绝食抗争致死,尸体被弃之荒野,尸骨未存,成为大半个世纪之后至今尚未“论定”,又没有人敢提的一位抗日名将,历史就是这样乖戾。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抗战初期民盟大佬黄炎培一家老小避难重庆,居无定所,幸蒙王缵绪慨然接纳了他们,安排在巴蜀学校的校园里,过了几年衣食无忧的日子,王之于黄,应是贵人,有救命之恩。1949年新政建立后,黄炎培倍受恩宠,与主公交往甚密,可谓无话不说。然而就在王缵绪落难之后,却不肯为他说一句好话,让其主子放他一马,如今看来是很不地道的为人,应是黄氏一生的败笔。
 
王缵绪的长子王泽濬,抗战时期的国军中将,1949年后被戴上了“战犯”的帽子,被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长达26年,是唯一没被“特赦”的民国政府高级将领。“文革”浩劫时期,受到残酷迫害,1975年被活活打死在狱中,与他父亲一样,尸体被扔到到抚顺郊外,喂了野狼。随着父子前后都惨死在狱中,尸骨无存,后代子孙均被株连,无一幸免。
王缵绪的孙子王复加先生(曾名王凤昌),1945年抗战胜利后“解甲归田”,进入大学念书,从此走上了读书人该走的路。在京城文化圈子发展,做过人民出版社总编辑,与那个年代的不少文学大家,社会贤达交往深笃,算是正宗文化人。不期1957年“反右”运动来了,他也被打成“右派”,与爷爷王瓒绪“殊途同归”,被押送至劳改农场,从此再也没有抬起头来。王复加先生膝下无男丁,只有二位女儿,在当年的那种险恶生存环境中,只有改名换姓,从此销声匿迹。如今都已是退休老人,在国内北方的一座城市安度晚年。
 
记得东汉末年“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在 《论盛孝章书》里感叹:“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即是她们二姊妹的生动写照。现代中国历史上的王氏家族一家四代,经历了悲壮而又凄惨的人生故事,其中二十多位在1949年后被打成“右派”及“现行反革命”,或死于劳改农场,或死于监狱之中,妻孥湮没海内外亲友,零落殆尽,惟有二个曾孙女尚在,矢志为太爷爷,为爷爷,为父亲,几十年来奔走不缀,鸣锣喊冤。可叹造化弄人,弱女子单孑和寡,错过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胡耀邦主政,平反冤假错案的时期。如今世态炎凉,衙门里做事,人人自保,几乎已不可能再出现有担当的官人站出来,义薄云天,为其家族几代人平反昭雪。这也难怪成都人民公园对面的民国将军楼,沉寂了大半个世纪,几近坍塌,直至近年才以保护文物为由,予以修缮,是有其因果关联的。
在王缵绪办学年代,巴蜀学校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其中不乏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企业家。仅以红色阵营举例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昌智、原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阎明复,民建中央副主席黄大能,两院院士李朝义、吴天一、汪应洛、张焕乔、张存浩;中国首位女将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王晓棠、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江姐烈士之子彭云博士、世界跳伞冠军刘德欣等,不胜枚举,都曾先后就读于重庆私立巴蜀学校。2003年春,作为重庆巴蜀校友,前中共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夫人刘永清回访了母校。同年,原全国人大委员长、国务院总理李鹏及夫人朱琳也回到母校探访,对巴蜀学校给予高度评价,并题词致贺。辑录于此,是以为志。

重庆巴蜀学校从1929年创建,至今日2023年,已逾94年的办学历史,她伴随着抗日战争而发展与壮大,曾为国家与民族承担过输送不少兵员的天道责任,王缵绪与其息息相关。当年作为董事长,他的麾下还有诸多四川名人,例如卢作孚,范绍增(范哈儿师长)等,都是创校董事会的第一代校董,其间的故事多多,几天几夜都讲述不完,因而具有独特的人文历史研究价值。抗战时期,王缵绪在军事与政务两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是川军将领中获得过民国政府最高奖励之人,无出其右。父子孙三代人同上抗战前线,与日军展开血战,荣获多次战功,在现代中国历史上可谓独此一家,已成绝响,谨此一点,就值得大写一笔。
 
史料记载,王缵绪乃是晚清时期的四川秀才,舞象之年出道,因而成了川军将领中罕见的有“学位”之人,其旧学功底深厚,并非他人所说的“一介武夫”,而是一位侠肝义胆的“儒将”。当年,蒋介石父子二人对他的领军作战能力及其人文才气都十分欣赏,还博得蒋介石亲自提名,他当选为国大代表执行委员。其实在我眼里,王缵绪一生的亮点更在于兴学救国,亲自编撰教材,为抗战大后方,为国家培育栋梁之才。他所做出的历史贡献,亟待学界深入研究,还原历史真相,而不应以其背负的莫须有历史罪名,其子作为最后一个未被特赦的“战犯”恶名,在海峡两岸的阶级斗争仇恨都已化为乌有的今天,依然将他们尘封于故纸堆里,不见天日。
行笔于此,让我不由得想到了若把思想局限在当下,就不能很好地了解过去的真实。若没有历史参照,我们在现实中将找不到判断真伪的标准,以及通向未来的坐标,我们将无法走动,更不会想到飞翔。现代中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人物,事件,彼此错综的关联,至今依然被误读,期待我们用实证方法直面他们,逐一加以钩稽与打捞,以期再现真相。历史的复活,有待精神的觉醒。而这精神不属于“历史客体”,它根植于当代人的每一个体思维之中。王缵绪作为一个被忽略的或是被遗漏人物,现代中国历史的一页缺失篇章,应是当代学人值得反思与探讨的一个重大课题。
备注:本文是《王缵绪传》的一个篇章,前一篇《老成都留下的一座将军楼》已推出网络版,在海内外广传。下一篇将推出的是《川军出川抗日领军人物王缵绪事略》。写作过程历经多年,承蒙王缵绪的嫡系长孙王复加先生在北京越洋口述历史,并惠寄来珍贵独家史料,拙稿写出后,拨冗审读,细心校勘,为拙稿的历史细节叙事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原始依据。谨此鸣谢!
2023年1月16日星期一修订于加拿大温哥华枫林谷



















    暂无相关评论!

推荐文章

复兴要略

更多+

振兴要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主管: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

主办:城乡发展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

承办:北京华文共创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顾问:金启涛 主编:朱志福 执行主编:谢谦诚 副主编:谢立平

电话:010-67056229

Copyright©2016-2023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城乡新闻网

京ICP备1603741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