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匠精神 >>正文

文化让江南古镇不再千镇一面,长三角古镇“掌门人”汇聚朱家角聊了啥?

2023-09-27 16:19:55 来源于:新民晚报

江南古镇是长三角的特色文化符号,小桥流水、粉墙黛瓦让无数游客心生向往、慕名而至。作为今年长三角文旅联盟的重点项目和第三十四届上海旅游节的重点活动,9月26日-27日,第四届长三角一体化古镇发展大会在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举办。

1.webp.jpg

当下,同质化的古镇正在被抛弃,江南古镇正从单纯旅游景区向创新策源地、人才集聚地和消费新高地转变,日益成为具有水乡韵味的创意基地和水乡慢生活度假胜地。镇镇有一样,却又镇镇不一样,才是古镇追逐流量密码的法宝,而这个不一样,靠的便是文化内核。

据统计,仅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录的长三角古镇就有80个,占全国25%以上。八家古镇代表在会上进行了古镇文旅融合发展案例的交流分享。从销声匿迹的蟠龙镇到开业首月吸引超400万客流的蟠龙天地,这个再造的江南新古镇已经成了城市微度假的网红打卡胜地。余德耀美术馆的入驻、天地世界音乐节分会场的辐射效应、国际化艺术作品的展出,让江南之美以当代的形式在蟠龙十景的肌理脉络中流淌,推动着传统与现代的融通,“出圈”也显得没那么令人意外了。

2.webp.jpg

文化的注入,让年轻人主动拥抱古镇。2013年,乌镇着手打造了世界闻名的乌镇戏剧节,完成了乌镇从度假小镇到文化小镇的迭代升级。十年十届,乌镇戏剧节已经成为许多戏剧爱好者一年中最期待的念想。前不久,今年的乌镇戏剧节开票,开票半小时,28部剧目中,20部已售罄。百万观众一同参与了当代戏剧在浙江古镇的精彩绽放,这群观众,恰恰是不少古镇渴求的高质量游客。

更多的古镇结合在地文化的挖掘与焕新,呈现与众不同的内容体验。在已有千年历史的江苏沙沟古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渔文化”活动备受欢迎。渔家小院、水上农家乐随处可见,渔戏大舞台、浮趸渔歌场地欢歌载舞,古镇专门打造了古法捕钓“十八帮”渔事体验基地,致力重现水乡传统渔事和风情。游客不仅可以亲近自然,还能感受“渔文化”演艺场景,加深对乡土渔事文化和水乡风情的印象。而在安徽临涣古镇,茶文化则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古镇的茶馆门口,每天摆放的长条矮桌都围坐得满满的,这杯独特的棒棒茶已延续六百余年,并诞生了特色的淮北风俗文化。在新鲜出炉的《长三角古镇热度榜单》中显示,基于脱敏的腾讯位置大数据作为古镇热度评价指标,过去一年里,春季和暑假是长三角古镇客流相对高峰,其次是春节长假。上海的七宝、高桥、朱家角、南翔,江苏的枫桥、甪直、淳溪、惠山,浙江的塘栖、岩头、西塘、游埠,安徽的宏村、西递、长临、三河等古镇,都是出游热门选项。

3.webp.jpg

会上,沪、苏、浙、皖一市三省文化和旅游部门领导共同签署《长三角古镇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朱家角共识》。会议宣布了第五届长三角一体化古镇发展大会的举办地为安徽省铜陵市大通镇。创办20多年的上海旅游商品博览会暨文创集市也首次移师到朱家角课植园举办,老凤祥海派珐琅服饰胸针、狮狮如意无火香薰和香氛蜡烛礼盒、药斑兔卯卯等“上海礼物”夺人眼球。

文旅深融合,古镇心体验。长三角古镇“江南水乡会客厅”的独特意象正在从“施工图”变成“实景画”,只有在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文化遗产中,人们才真正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触得到历史。(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