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林倩雯摄
导语
今年是郑板桥诞辰330周年。昨日上午,“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郑板桥诞辰330周年书画艺术特展”在扬州博物馆二楼书画厅开幕,扬州博物馆联合国内18家文物收藏单位,展出了94件(套)精品佳作。本次展览将持续三个月时间,学术讲座、线上虚拟展厅等与展览同步进行,让广大观众瞻仰先贤卓姿,感受诗画扬州。
精心备展
力邀全国馆藏精品汇聚扬博
郑板桥(1693—1765),名郑燮,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造诣极高,为后人留下了一批珍贵的文化瑰宝,是清代“扬州八怪”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位画家。
在中国历史上,郑板桥是一个重要的人文“符号”,他为人真、为艺美、为官善。今年是郑板桥诞辰330周年,扬州博物馆提前谋划,精心准备了一年多时间,在全国收藏郑板桥真迹的文物收藏单位中挑选符合展览主题的作品。
本次展览分为“独领风骚数百年——板桥其人”“领异标新二月花——板桥之艺”“一种清孤不等闲——板桥之洁”三个板块,全面展现郑板桥其人、其艺、其精神。
“对‘扬州八怪’进行集体展示的展览很多,我们之前也办过多次,但是以郑板桥个人为主题的,还是头一次。而且这次可以说把‘家底’都亮出来了,扬州博物馆馆藏的46件(套)郑板桥书画作品都进行了展示。”扬州博物馆展览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展览得到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四川博物院、广州艺术博物院等18家单位大力支持,不少展品都是首次面向观众展出。
据悉,该展览在今年5月份就已经被列入2023年度江苏省博物馆纪念馆精品展览。
精品荟萃
展现郑板桥艺术风貌精神气质
记者进入展厅看见的第一件作品,是来自故宫博物院的《郑燮小像方士庶补景图》,图上郑燮闲坐于石上,四周遍植竹子,有朱色栏杆掩映其间,图中的郑燮肖像为清代佚名画家所绘,树石补景出自方士庶之手。
“方士庶是清代中期活跃于扬州的著名画家,与当地的诸多文人、书画家及收藏家多有交往。”该负责人介绍,方士庶与郑板桥是同时期的画家,“他既然肯在画作上补景,对于这幅小像应该也是非常认可的,所以画作对郑燮外貌的还原程度应该是相当高的。”
在这件作品旁,无锡博物院馆藏的一件《兰竹石图轴》上,有徐悲鸿的题跋。作为中国著名的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在题跋上对郑板桥给予了极高评价,称郑板桥是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慈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题跋中还提到这件作品当时是“文卿仁兄”收藏。据了解,文卿指薛满生,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活跃于北京书画界,精鉴藏,有“江南巨眼”之称,这件藏品是其于长春所购的清宫流散书画。
“六分半书”是郑板桥独创的一种字体,而在本次展览中,通过对郑板桥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进行集中展示,能够看出他对于艺术的不懈追求。
来自广州艺术博物院的《楷书范质诫从子诗直幅》已经是第二次在扬州博物馆举办的展览中亮相,这是郑板桥的早期楷书作品,所使用的“干禄体”,又称“馆阁体”或“台阁体”,是中国古代官府公文书写的书体,通过这件作品能够看出早年郑板桥功底扎实、勤奋刻苦、博览群书,为其日后书法风格的变化打下坚实基础。
扬州博物馆馆藏《行书“江上愁心”七言诗轴》则是一件非常典型的“六分半书”,作品内容是苏轼所作的《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郑板桥对于苏轼是非常推崇的。这首诗创作的时间应该是苏轼经历‘乌台诗案’之后,他对官场失望,有了去意。郑板桥在写这件作品的时候,因为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所以他在内心产生了共鸣。”该负责人介绍,郑板桥的艺术风格和思想互相影响产生的变化在这些作品中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如何画竹
郑板桥亲自写下图文版“教程”
郑板桥一生酷爱画兰竹,配以怪石,五十年而不辍。在本次展览中,不同形态的兰、竹、石作品也多有呈现。至于如何画竹,郑板桥曾经亲自写下过图文版的“教程”。
扬州博物馆馆藏《墨竹图轴》首次展出,这件作品纵104.5厘米,横146.5厘米,画面右侧是墨竹,左侧是郑板桥的题跋。他在题跋中写道:“画大幅竹,人以为难,吾以为易,每日只画一竿,至完至足须五七日,画五七竿,皆离立完好,然后以淡竹、小竹、碎竹,经纬其间,或疏或密,或浓或淡,或长或短,或肥或瘦,随意缓急,便构成大局矣。”
他还将画竹比喻成建未央宫,“昔萧相国何造未央宫,先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然后以别殿、内殿、寝殿、宫室,左右廊庑、东西永巷,以经纬之便尔,千门万户,总是先立其大者,则其小者易易耳,一丘一壑之经营,小草小花之渲染,亦有难处,大起造,大挥写,亦有易处,要在其人之意境何如耳。”
“这是一件横的大幅作品,展出难度较大,这一次也是做好了充足准备才把它展示出来。”该负责人表示,题跋是郑板桥在画竹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将其写下来,并在右侧佐以图例,更为直观。
精神不灭
从展览中得到前行力量
郑板桥清正廉洁,心系百姓,艺术创作特别是书画创作之时也不忘劳苦大众,曾发出“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的心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是郑板桥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展陈人员将这首诗融入了展厅设计中。展厅的中段,一件几案上摆放着文房用品,几案后是素雅的屏风,几案前竹影随风摇曳,营造出安宁静谧的氛围。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次的展厅里,处处都是从郑板桥作品中提炼出来的元素。”该负责人介绍,“在介绍郑板桥生平的版块,我们造了一处以板桥为主题的小景,实体的木船、木桥与画面中的板桥相连,并延伸开去,远处是温暖的水乡画面。郑板桥曾说‘吾家家在烟波里’,我们试图通过这个场景,让观众也进入到令郑板桥魂牵梦萦的故乡里。”
记者看见,几只由亚克力材料制作的竹子错落地立在出口处,灯光从透明的竹竿中打下来,呈现出美丽的光效。该负责人介绍:“竹子是郑板桥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元素,我们通过这样的设计,希望郑板桥的精神可以像这一道道灯柱一样,指引我们前行,并且给予我们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