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健康 >>正文

春季胃肠频“报警”?南京太乙堂中医院专家杜保国:疏肝健脾是关键

2025-03-10 12:13:11 来源于:网络

【金陵杏林讯】 值此天街小雨润如酥时节南京太乙堂中医院的诊室里脾胃病的患者络绎不绝——数据显示近期胃肠疾病患者较前两月增长近40%腹胀、腹痛、反酸等成为高频主诉。针对这一季节性健康困扰南京太乙堂中医院脾胃病科杜保国主任指出“春季人体阳气外越脾胃运化能力减弱需遵循‘疏肝调脾、扶正祛邪’的中医原则进行防治。”

 春季胃肠为何“脆弱不堪”?

“每天接诊的胃肠疾病患者中,约七成存在情志失调问题。”杜保国主任分析道。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疏泄”“脾主运化”,春季肝气升发过旺易横逆犯胃,加之现代人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节等诱因,形成三大致病机制:

气候波动:昼夜温差超10℃扰乱脾胃功能

饮食不当:春笋、香椿等时令食材处理不当刺激黏膜

情志失调:焦虑、抑郁等情绪直接影响消化酶分泌

值得注意的是,超过60%的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存在“夜间症状加重”现象,这与中医“子午流注”理论中脾胃经当令时段(辰时、巳时)密切关联。

针对春季胃肠养护,杜保国主任给出实用建议:

饮食调养:晨起饮用生姜红枣茶(生姜3片+红枣5枚煮沸)

穴位保健:每日按揉足三里、太冲穴各5分钟

情志调理:上午9-11点练习"嘘"字诀疏肝气

对于已出现便血、持续消瘦、夜间痛醒等症状的患者,杜主任强调需及时进行胃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中医整体观破解治疗困局

与单纯使用抑酸药、促动力药的西医治疗不同,中医更注重整体调理。杜保国主任独创的“三维辨证体系”,通过:

经络检测:精准定位脏腑失衡节点

舌脉合参:动态把握气血运行状态

体质辨识:制定个性化调养方案

1741572372448.jpg

在治疗32岁的白领王女士的慢性胃炎案例中,杜主任发现其胃脘隐痛常在凌晨3-5点加重,结合脉象细数判断为"肝火犯胃",采用疏肝汤剂予以治疗,2周后症状明显缓解,复查胃镜显示黏膜修复良好。

传承创新并举 打造脾胃健康新范式

四世祖承良医杜保国,于中医经典、医学学派中博采众长,择善而从,取精用宏,融汇贯通并自主创新胃肠疾病治疗体系。临床上以药简效宏、胆大心细、屡起沉疴而闻名,疗效深受患者认可。"上周复诊的老患者李阿姨,慢性腹泻20年,经过3个月中药调理,现在每天排便规律成型。"杜主任翻看着医案感慨,“中医治疗胃肠病贵在'治病求本',既要消除症状,更要重建机体平衡。”

中医调治胃肠疾,贵在“穷本达源”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云:“治病必求于本”,此语道破中医调治胃肠疾病之真谛。南京太乙堂中医院杜保国主任解释道:"现在很多人遇到腹泻就用止泻药,胃痛就吃止痛片,这就像往沸腾的水上浇冷水,只能暂时缓解。我们应当像张仲景说的'观察症状脉象,找到病因所在,针对治疗',像庖丁解牛一样精准解决病根。"

1.肝胃互相影响

中医经典提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临床上常见肋骨下方疼痛、反酸的患者,其实是肝气过旺侵犯胃部。治疗需用柴胡疏肝散调理肝气,同时配合强健脾胃。

2.心脏与胃部关联

古籍记载"胃脘当心而痛",现代医学中的"胃心综合征",本质是心火不能滋养脾胃,导致中焦堵塞。这时需要用黄连清心火,搭配干姜温脾胃,恢复上下平衡。

3.肺肠互为表里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互关联",这就是为什么长期咳嗽常伴随便秘。治疗需用杏仁、桔梗宣通肺气,配合火麻仁润肠通便。

【杜主任提醒】春季外出踏青避免过食寒凉。如出现持续胃肠不适,可关注南京太乙堂中医院公众号进行在线咨询,或在挂号小程序上预约杜保国主任专家号源。春季养生正当时,中医调养助您畅享春光。

免责声明:本站平台目的在于分享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及交易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