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邯郸创新研究院。
科研人员进行实验。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代姣 通讯员 郭炜辉 刘润雪
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弹脆有嚼劲的“酱牛肉”,在邯郸市的“肽谷”健康产业基地,这些色香味俱全的美食,都是以大豆为原料制作而成。
“植物基低碳食品项目是由研究院特聘专家——北京工商大学刘新旗教授团队开发的,以大豆蛋白为原料,经过蛋白拉丝、重组等专利技术,生产出和动物肉的外观、口感高度相似的素肉产品。”北京大学邯郸创新研究院院长刘红燕说,植物肉不含胆固醇,没有兽药激素残留,蛋白和膳食纤维含量都很高,比普通五花肉更健康。
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的植物肉,市场需求大,项目前景好,目前,这项成果已落地馆陶县,建成国内首座年产万吨级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一体化装配智能植物肉工厂,向市场投放十余款产品,预计年产植物肉1万吨,利润5000万元。
近几年,来自北京的好项目落户邯郸的例子并不少见。
2014年,北京大学就与邯郸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北京大学邯郸创新研究院及产业基地,成立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智能装备、新材料、生命科技、现代农业、人文社科6个研究中心。10年来,研究院做“红娘”,牵起双方创新研发与产业发展的“红线”。
“针对当地实际需求,我们引进北京优质创新资源,助力全产业链条的技术创新。”刘红燕介绍,以现代农业领域为例,研究院与当地企业联合研发气象能见度传感器技术,科学指导农业生产;引进中国农业大学专家团队的农用酵素技术,协助当地企业构建基于微生物工程支撑的生态果园循环生产系统;引进推广北京大学邓兴旺院士的抗除草剂玉米新品种,在邯郸地区种植500亩;推进新型食品辐照装置成果转移转化项目,研发新型X射线源的食品辐照装置,针对农产品生产、食品加工和储藏等应用场景,提供具体的食品辐照杀菌保鲜解决方案……
“邯郸是我的老家,北京大学是我的母校,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双方产生了奇妙的反应。”在刘红燕看来,北京技术成果顺利“南迁”的背后,是邯郸,乃至河北省全力支持创新发展的决心。
据了解,北京大学邯郸研究院是北京大学在河北设立的唯一一家“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构,邯郸市提供了4000平方米的研发场地和企业办公场地供研究院免费使用。合作过程中,当地每年拿出专项经费用于支持研究院创新研发及日常运行。同时,支持研究院成立6大研究中心,为北京优质科研项目研发、中试、落地转化,提供了坚实保障。
2022年,研究院被河北省科技厅评定为省合作共建科技平台示范基地,获得100万元研发经费支持,用于智能化区域产业大脑平台研发与应用项目的开发,聚焦区域产业体系分析,整合资源信息,实现产业空间和数字空间的动态映射,最终形成智慧化区域产业大脑平台,构建区域企业与产业画像,助力区域产业集聚发展、数智化发展、高质量发展。
目前,研究院已整合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30多所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源,柔性引进各领域人才300余人组建专家库,引进技术成果500余项建设成果库,在当地完成技术成果落地转化26项,服务企业200余家,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3亿元。
下一步,研究院将着力推进特聘专家赵谋明教授团队、张明卫教授团队以生物提取萃取技术制备小分子蛋白肽,开发功能性食品、特医食品、保健品、日用化妆品等,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建,入驻“肽谷”健康产业基地。同时,推动北京大学电子学院10个专家团队芯片原子钟、磁疗仪等研发,孵化、引进10家企业,在邯郸建设电子元器件产品开发和生产基地,让更多产业项目在邯郸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