湫山乡乡景
霜降过后,台州市仙居县湫山乡忙碌了起来。
摘油茶果、晒油茶果、榨山茶油……产业项目落地一周年,湫山乡的油茶产业越做越大,村民们也直夸“项目引得好,茶油卖得上好价钱”。
近年来,湫山乡按照“一产保供、二产精深加工、三产联合联动”发展思路,强化党建引领,加大扶持投入,扩大种植面积,挖掘产业潜力,全力夯实油茶产业发展基底。目前全乡油茶种植面积达2.2万亩,茶油产量150吨,年产值达2300多万元,带动群众增收500余万元,成为全乡富民产业和支柱产业。
湫山的土特产中,出圈的不只是山茶油,中草药、古杨梅、渔业养殖等产品也逐步壮大规模,让全乡14个村,村村皆有了明确的产业发展定位。各展其长的特色产业背后,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实步伐。初冬季节,走进湫山看油茶丰收,从产业看乡村变化。
油茶增产——
“政策包”精准谋划
种植扩面还增效
这一年,有了品牌商标的山茶油,价格又涨了。“山茶油营养价值高,之前缺品牌,农户散装销售的油没认证,也卖不上好价钱。”方宅村党总支书记方建平直言,有了独属于方宅村的油茶品牌商标,不仅村民获益,也让村子的油茶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作为仙居油茶最早种植地,方宅村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相继捧回国务院奖状“奖给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奖状”。由于销售渠道受限等多重因素影响,千余亩油茶林近年来处于粗放经营状态,油茶果难以成为“致富果”。
乡村振兴首先要靠产业,这一回方宅村因地制宜发展油茶产业,专项扶持“政策包”、专家专技指导、林下种植模式……这一富民产业盘活了。
今年以来,在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不断推动下,湫山乡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并排摸新造林地块七百多亩,低产改造三千多亩,占全县油茶低产改造计划的70%以上,切实增加油茶种植面积并提高其质量。同时,对15条乡村级道路路面养护并对沿线设施进行恢复,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改善油茶产业配套设施,实现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方宅村借智取得新突破。随着台州学院和湫山乡开展校地合作党建联建,以及一批批科技文化人才入乡,当地的油茶种植技术和油茶文化挖掘都得到了质的提升,更培养了一批带不走的油茶“乡土专家”。
为了让产业发展更有劲,湫山乡还瞄准发展林下产业。目前,湫山通过招募“乡村运营合伙人”,已引入黄精等中草药进行套种,通过套种黄精减轻油茶管护压力,改良土壤,实现一地双收。今年以来,方宅村作为试点村盘活30多亩村集体油茶林用于栽种4万多株黄精,预计3年后能带来百万元的收入。
茶油增收——
乡村产业让村民
有活干、有钱赚
“在外这么多年,没想到荒着的油茶林今年增收了。”一大早,方建平就接到了村民方建旭的报喜电话,“油茶林的租金到账了。”
这正是村子找准项目,引进投资商带来的积极效应。今年以来,湫山为更好地整合资源、抱团致富,谋划了油茶产业链重点兴村项目,高标准打造“山茶油”共富工坊,依托“党支部+合作社+共富工坊+农户”模式,创新“以油入股、以智参股、按劳分红”机制,带动周边10个村实现抱团发展,不仅让村民拿到租金,还让在家的村民实现家门口务工领到薪金。通过油茶项目牵引带动,湫山乡整体剩余劳动力和闲置土地资源有了高效利用,截至目前,今年14个行政村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达735.04万元,比去年全年增加了65%,为农户增收80余万元。
随着油茶产业的兴起,高山茭白、山养黄牛肉、高山葡萄等土特产也引来更多关注。“一边摸排每家每户的农家特产,一边通过区域公用品牌神仙大农、网络直播等销售渠道助农销售。”在一条条新销售渠道搭建过程中,共富生活委员宋伟志找到了自身的价值。
“村民陈和长家的猕猴桃,去年卖不上高价,不少猕猴桃也因缺少销售渠道烂在了地里,今年我们通过‘湫山有好物’助农销售平台进行售卖,供不应求,卖了6000元。”宋伟志举了个例子,正是这样的例子让他们坚定了继续帮村民销售的决心。据了解,湫山乡现有18位共富生活委员,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增收共76万元。
发展乡村产业,就是要让村民有活干、有钱赚。湫山在发展乡村的过程中,让村民参与其中,更多地分享产业增产、增值带来的收益。
乡村增值——
“特产+文化”
人文乡村更有为
立冬时节,方宅村的山间油茶花朵朵绽放,再看远山依旧苍绿,近处小桥流水人家。16000亩林业碳汇资源和86%森林覆盖率使得这里的群山馥郁浓荫,山林间富含浓郁的负氧离子。独特的生态资源,成了方宅的引流名片。
有了客流,湫山在各个村持续开展“绿色低碳+”行动,全域环境整治、深挖文化底蕴、讲好文化故事,让游客愿意来,也留得下。近年来,湫山通过在全乡范围内开展环境整治工作,整治美化村容村貌,实现一村一景。
方宅村不仅村容村貌有了变化,还建起了千年油茶林观景台,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和浓厚的油茶文化,将油茶产业链延伸到休闲旅游开发,扎实推进油茶特色小镇、油茶休闲观光园区建设。随着产业链不断延伸,方宅村的油茶故事越讲越响亮,当下的生态旅游业,通过增设油茶采摘、古法榨油等体验式项目,吸引游客3万余人,促进周边餐饮、民宿、土特产销售等产业增收20余万元。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国家传统古村落、革命遗址……湫山正因人文乡村的打造,走上发展新路径。“我们将通过各类文化遗址的保护修复、开发利用、融合发展,让村一级的文化阵地不断提升。同时,通过打造特色文旅线路,串点成线让乡村农文旅活动变得吸睛又吸金。”湫山乡党委书记郑铭将表示,下一步将更好地让“红色文化”与“绿色产业” 相融合,打造出一条农文旅高度融合的乡村振兴路,让湫山村村有特色,乡村更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