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业 >>正文

水上春耕“慧”育苗

2025-03-06 11:18:15 来源于: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记者 王雪娜 河南日报通讯员 王鑫

  3月3日凌晨5点,位于洛阳市伊滨区寇店镇的农禾源智慧生态养虾示范基地标苗棚内灯火通明,技术工人们正抢抓黄金时间,紧张有序地开展第三批南美白对虾分苗工作。

  在分苗现场,技术工人正用抄网将“虾宝宝”分装,抽水、捕苗、盛装、称重、避光、转运一气呵成。这批在16个母棚精心培育20余天的200万尾虾苗,即将开启分棚养殖新阶段。

  “小球藻既是虾的优质蛋白源,又是天然的水质净化剂。技术人员通过将井水调配成仿海水环境,以食用红糖为碳基,构建起可持续的生态循环系统。”基地负责人介绍,虾苗入池后,要保证充足的饵料投喂,定期监测水体指标,为虾苗生长营造优质环境。

  2023年6月,农禾源智慧生态养虾示范基地项目正式落户洛阳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开启“内陆养虾”试验。基地负责人介绍,在智慧监测系统的护航下,基地实现温度、溶氧量等关键指标的实时调控,成功突破了内陆养虾的技术瓶颈。

  今年春节前后,寇店镇南美白对虾日配送量达200公斤,覆盖郑州、西安等地生鲜市场,产销突破1.5万公斤。“新养殖棚的第一批虾有望在中秋节上市。配合‘套养’模式探索,今年有望实现日产鲜虾900公斤。”该基地负责人表示。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洛阳市伊滨区紧盯特色农业种植、养殖和智慧农业发展,以“产业兴农、质量强农、数字赋能”为抓手,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在洛阳,智慧农业引领“番茄革命”。在杨裴屯社区的洛阳国际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智能温室大棚内采用全天候无土栽培、精准水肥管理等技术,培育出的大粉番茄销往北京、上海等城市,深受“盒马鲜生”“7-11”等知名企业青睐。目前该园区番茄日产量可达8吨至9吨,今年以来总产量700吨,带动周边100余名村民就业。

  小米产业也走出“三链协同”路。“今年俺社区卖小米又打了一个‘漂亮仗’,3000份、1.5万余公斤小米礼盒在网上销售一空。”朱窑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宏楼说,社区经过8年探索,成立寇店小米协会,采取“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联合周边各社区扩大谷子种植面积,2024年种植面积达5000亩,形成了集生态种植、生产加工、品牌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从小米飘香的生态种植到科技赋能的智能温室,从南美白对虾的智慧养殖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产业图景,如今,“寇店小米”“大粉番茄”“南美白对虾”等农业特色产业全面发力,正推动着农业新质生产力在洛阳落地开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