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城乡新闻网 (官网 ) ,城乡经济,城乡文化,城乡特产,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数字乡村,三产融合,农业现代化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重大国策 振兴要闻 经贸参考 经济前沿 特别报道 复兴要略 民生民声 政策解读 规划与示范 安全与健康 数据新闻 内外双循环 城乡中国 现代农民 三农博览 乡村新时代 治理与法制 科技全景 乡愁拾遗 供采资讯 机构动态 智慧发展 期刊杂志 在线视频
网站首页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内外双循环

点亮村寨绿色致富梦

时间:2019-07-04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城乡新闻网 点击: 12673 次
0

    央广网北京73日消息(记者季盈盈 张兆福 贵州台王庆江 熊朝光 熊立燕)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在我国农村,涌现出一大批守初心,担使命,带领全村人脱贫奔小康的乡村党支部书记。“七·一”建党日来临之际,中国乡村之声推出五集特别策划《咱们的村支书》,讲述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工作生活中的感人事迹和奋斗故事。


 


古胜村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与贵阳市交界处的黔西县,是黔西县的东大门。过去,这里曾是一个石漠化严重、土地贫瘠的边远贫困村寨。2006年起,古胜村党支部书记冯长书带领村民植树造林、发展产业,把一个环境恶劣、极度贫困的山村带上了富裕的道路。

 

十多年间,古胜村植树造林3000多亩,治理石漠化土地710亩。环境改善的同时,冯长书还通过种植樱桃、枇杷、桃、李子等经果林,让村里的产业实现了兴旺,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1520元增加到2018年的10045元。

 

在贵州黔西县素朴镇古胜村的一片经果林里,村党支部书记冯长书说起果树的经济产出效益,拿经济果树和传统玉米种植做起了对比。

 

冯长书:一株樱桃挂果最低有30斤。如果种苞谷,10平方米栽10株苞谷,一株苞谷收一斤苞米,这样下来只能卖10元。

 

古胜村村民陈万才告诉记者,他在村支书冯长书的引导下,种植了28亩樱桃和10亩杨梅,如今,他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陈万才:今年的收入有十七八万元,樱桃卖得十二三万元,杨梅卖了三五万元。

 

然而,十多年前,这里村民的生活和现在截然不同。

 

“石头开花马长角”,这是2006年以前,黔西县素朴镇古胜村的真实写照——“因水土流失严重引发石漠化,山上岩石露出来的部分像花开一样越来越大;因为路不通,几乎每家人都喂一匹马用于运输,高高的马鞍就像马长的一个角。”“石头开花马长角”也由此而来。

 

古胜村,地处斜坡河谷地带,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山区。冯长书说,上个世纪,村民们为解决温饱,过度开荒种地,使古胜村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

 

冯长书:在没有退耕还林之前,老百姓到处开荒,搬起石头来垒点泥巴就种苞谷,一年的产量供不上半年的食粮,不天干的年份好一点,气候干燥的时候最恼火。我和我的父亲还到修文县的六广镇去借粮食吃,借100斤还120斤,要收点利息。

 

2006年,古胜村成为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喀斯特岩溶山区循环农业”课题试验村。当时,刚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不久的冯长书抓住专家顾问组帮扶关怀古胜村的机遇,在“穷得只剩石头”的绝境中,按照“高海拔自然恢复、中海拔退耕还林、低海拔种经果林”的思路,带领村民实施以生态修复和产业调整为主的植树造林工程。

 

说得容易,但做起来难。当时,古胜村大部分村民习惯了种植玉米,对冯长书植树造林的举动并不理解。在村民们的观念里,“庄稼”才是自家的铁饭碗,只有种粮食,心里才安生。今年已经68岁的陈国兵就是当时持反对意见、不愿种树的村民之一。说起冯长书曾经劝他种树的场景,陈国兵依然历历在目。

 

陈国兵:一见到领导来,就怕他们要我们种果树,因为大家都懒得去栽。当时我们的想法是,在农村大家都是靠土地种庄稼来吃,不种苞谷,以后我们怎么办?

 

冯长书坦言,当时多数村民世代以种粮为生,思想难免转变不过来,这也让自己的处境很尴尬,受了不少委屈。

 

冯长书:当时70%的老百姓都不赞同,说我们是瞎指挥。几千年来的土地都是种苞谷、种粮食吃的,哪有拿来种树的?

 

为了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改变群众的发展观念,冯长书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他做着磨破嘴皮谈事、饿着肚皮干事、走破脚板皮谋事的努力。就这样,村民们逐渐参与到退耕还林和经济果林种植中来。

 

时光不负苦心人。三年过后,古胜村的果树开始挂果,尝到了种植甜头的村民们喜笑颜开。如今,看着成长起来的经济果林变成了“摇钱树”,村民们这才理解了村支书冯长书的良苦用心,心里多少有些歉意,但更多的是感激之情。

 

陈国兵:现在大家都后悔了,如果早点把果树种好,我们早就富裕起来了。现在大家都要感谢支书,他不带着你种树,你怎么会富裕呢?富裕起来当然要感谢支书,最起码要跟他说声谢谢!

 

10多年来,冯长书带领古胜村人累计退耕还林3038亩,石漠化治理710亩,种植樱桃、枇杷、桃李等经济果林3100亩,生态林自然恢复3400亩,村民们实现了从粮农到果农的转变。古胜村的森林覆盖率从2006年以前的不到12%提高到如今的89.68%,人均纯收入也提高到2018年的10045元。古胜村村民陈国兵对比自己的收入,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

 

陈国兵:今年我卖樱桃的收入是四万元左右,这几天卖桃子的收入有近万元,如果我栽苞谷的话,只能收入1000元左右。

 

村民陈万才现在靠着果林脱了贫,他种植的28亩樱桃和10亩杨梅,更是给他带来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如今,陈万才更是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他感念冯长书的好。

 

    陈万才:我们感谢村支书带来的这些收获,如果没有他,我们这个地方还是一片荒土。


    除了在植树造林上上功夫,在冯长书的工作记录簿上,他还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帮扶群众、院坝硬化、组组通等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自己在基层工作中的感触。为了带领全村群众走上致富路,2006年以来,冯长书积极督办村里交通基础建设,打通了全村15个村民组的通组路。


冯长书不忘初心,牢记让村民富起来的职责使命,以实际行动带着全村群众摆脱贫困。他心里想着群众,肩上扛着使命,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绘就出一幅“百姓富、生态美”的脱贫生态画卷。

 

冯长书:统一思想,接受任务,解决问题,服务群众,我们村的老百姓,不仅要把他们带上正路,还要把他们带上致富路,这就是我的决心。

 

十多年过去了,古胜村在老支书冯长书的带领下,从“山穷水尽”到“林茂果丰”,村民们从吃“苞谷饭”到现在吃“生态饭”,从“粮农”变身“果农”,不仅解决了“吃饱”的问题,还让大伙的腰包鼓了起来。

 

    冯长书:十年前,我发动老百姓种果树;今天,老百姓有收入了,我特别的高兴。以前山是光秃秃的,现在是青悠悠的。以前大家吃的是“苞谷饭”,现在吃的是“生态饭”,所以我心里面快乐,再苦再累我都高兴!


来源:央广网


责编:李霞   王娟

    暂无相关评论!

推荐文章

复兴要略

更多+

振兴要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主管: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

主办:城乡发展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

承办:北京华文共创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顾问:金启涛 主编:朱志福 执行主编:谢谦诚 副主编:谢立平

电话:010-67056229

Copyright©2016-2023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城乡新闻网

京ICP备1603741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