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围绕短剧行业的讨论再次升温。“一对夫妇做短剧每月进账4亿多”一度冲上社交媒体热搜榜一。
哪对夫妇居然如此赚钱?短剧行业果真如此暴利?有短剧行业人士表示,上述内容过于“标题党”,“甚至比有的短剧剧名还要夸张”。上海证券报记者多方采访,希望为您破解“热搜”背后的真相。
“每月进账4亿多”?
记者了解到,上述热搜内容所指的“一对夫妇”,为陈瑞卿及其妻子何春虹。陈瑞卿为北京点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何春虹为公司董事、实际控制人。
点众科技执行总裁李江透露,2022年9月,点众科技每月充值金额大概在1000万元。2023年1月份充值收入达到3000万元至4000万元。“虽然不断在增长,但是依然在亏损。”李江说。
随着行业“起飞”,短剧生态不断向好,拥有巨大平台优势和IP优势的点众科技站上了风口。
“2023年6月和7月的时候,我们的充值额达到了10倍增长,半年的时间达到了4亿元到5亿元的充值收入。”李江表示,随后点众科技每个月充值金额都维持在上述数字,成为行业头部公司。
“4亿元到5亿元的充值收入”能否等同于每月进账4亿多?业内人士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充值收入”等于“流水”,并不能简单地认定为“进账”。而充值收入中,80%以上由平台的投流成本覆盖,剩余部分也要考虑其他运营成本。
记者了解到,目前短剧的拍摄成本也在直线上升。行业起步阶段的“10万元一周拍好一部短剧”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目前短剧的制作成本至少在50万元左右。
一位资深行业人士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月入4亿到5亿元,则要求平均每天的充值金额在1500万元左右,这对于一般平台而言是有一定压力的。对于普通平台而言,每月有4000万元到5000万元的充值金额已经足以养活团队并实现盈利。
“2023年,由于短剧的出现,点众的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左右。行业发展非常快,我们也希望抓住风口。”李江坦言,作为后入局者,能做到这样的成绩,得益于行业红利。
“一对夫妇”?
点众科技,一个在网络文学界、短剧界赫赫有名的公司。天眼查App显示,北京点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9月,法定代表人为陈瑞卿,注册资本约4560万人民币。公司经营范围含影视策划、摄影扩印服务、舞台灯光音响设计、文化咨询、体育咨询、文艺创作、电脑动画设计等,由何春虹、天津万卷书城企业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陈瑞卿等10位股东共同持股。
股权关系显示,何春虹、陈瑞卿夫妻分别直接持有点众科技38.3148%、6.3415%的股权。另外,天津万卷书城企业管理咨询中心持有点众科技35.48%的股份。天眼查显示,夫妇二人合计控制点众科技超过55%的股份。
陈瑞卿目前任职点众科技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经理。公开资料显示,1972年出生的陈瑞卿毕业于浙江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曾担任中国移动旗下卓望数码副总裁,是“移动梦网”业务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在2022年之前,点众科技主要业务为手机阅读业务、手机阅读运营支撑服务和原创内容版权交易业务。旗下产品包括点众快看小说App和松鼠阅读网。2016年3月,点众科技登陆新三板市场挂牌交易。
2017年11月,该公司与华泰联合证券签订了上市辅导协议。2019年5月,公司完成上市辅导;同年6月,公司提交的创业板IPO申请材料获深交所受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结合用户画像,精细化运营,实现内容的精准推荐和活动的精确触达,从而提高产品收益。”点众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2021年12月,深交所终止对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审核。
对外投资信息显示,点众科技直接持股14家企业,其中12家为存续状态,包括天津每日趣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点众快看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淘粉吧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知识产权信息显示,该公司拥有90项专利,多为用户手机界面相关的外观专利。此外,该公司还申请注册了“河马剧”“乘风破浪的婚姻”“至尊神眼”等商标,同时还登记多个软件及作品著作权。2022年年报信息显示,该公司参保人数542人。
“做短剧”?
“点众科技有数千名签约作家进行写作,有近50万本自有版权图书,从上游IP上讲,我们有非常好的资源。这为我们后来进入短剧行业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点众科技执行总裁李江近日表示。
记者了解到,点众科技进入短剧行业的时间晚于多数网文平台。“其实对于短剧行业,我们一开始是拒绝进入。”李江回顾,彼时点众科技的众多分销商合作伙伴都在做短剧,于是公司决定,与其被市场抛弃,不如干脆加入其中。
李江透露,点众科技的大部分内容创作来源于自有版权小说,编剧包括自有团队及少数合作、投资的编剧公司。“我们不太自己去制作,围绕着点众有200家到300家承制伙伴,每个月的短剧产量在50部到60部之间。”李江说。
关于短剧行业最为关心的投流环节,李江表示,点众科技为混合投流模式。公司自有投流团队人数为200到300人,巨大的分销生态群则签约了1000个合作伙伴。“其中有200家是活跃的,每家有50到70人进行投流。”李江说。
不同于行业内大部分公司“投投看效果再说”的策略,点众科技自有投手与分销投流是同步进行的。“看起来毛利率会低,但是在放大效应下,爆款率会更高。极端情况下,一部剧会有一万人进行投流相关工作。”李江透露。
近日,点众科技参与出品或发行的爆款短剧包括《裴总每天都想父凭子贵》《如此神秘的他》《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等。
在播放平台方面,除了小程序以外,点众还通过两个应用河马剧场、繁花剧场进行短剧发布。此外,点众科技也在布局海外。春节档期间,点众科技旗下的短剧平台DramaBox在北美地区谷歌、苹果商店中凭借着当日营收多次登顶国内出海企业第一。
短剧行业正有序破圈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2023年各类监管政策的出台,短剧行业正在告别“野蛮生长”。“通过疏而不堵的方式引导微短剧精品化向上升级,引导行业正向增长。”李江说。
今年春节期间,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16部精品微短剧片单,涉及抖音、快手、爱奇艺、芒果TV等长短视频平台。更精良的制作、更专业的演员和班底、更知名的IP改编,都反映出微短剧精细化制作的趋势。在行业参与者方面,多家影视行业头部公司入局,国资、广电和主流媒体陆续加入,行业“玩家”正逐渐走向专业化。
此外,超过800部微短剧上线“贺岁档”,类型和品质双双提升的同时,微短剧的受众也越来越多。贺岁档作品中,现实题材与喜剧元素的形式,也给行业带来了更多惊喜。
华金证券近日研报表示,根据第三方平台统计,短剧春节档最高日消耗破亿,总票房预估8亿元。微短剧市场供给与需求方相互促进,共同推进微短剧市场发展。
谈及未来发展方向,李江也有自己的考量。“到了一定阶段,流水为什么不增长了?因为没有破圈!没有人会一直喜欢看同样套路的作品,‘升级’才是根本!”李江表示,希望短剧的用户从二三线城市年龄相对较大的人群开始,拉动整个市场,破圈到一二线城市更年轻化的人群。而做到这一点,则需要“内容为王”。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有50.4%的短视频用户看过3分钟以下短剧、泡面番等内容,按照当年短视频用户10.12亿人,微短剧用户规模已经数以亿计。预计未来会继续向短视频受众逐步渗透,市场需求旺盛。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2023年国内微短剧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73.9亿元,较2022年暴增2.68倍,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