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三农”每一项支持政策,这些年轻的新农人都是受益者——
在广袤黑土地耕耘广阔未来
梨树县大田玉米收割现场。梨树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来东北农村吧,机会多。”在梨树县经营合作社联合社的黄硕,向自己的大学好友王璟发出这样的邀请。在黄硕看来,东北的农业发展正处于上升期,但农村人口老龄化,种地的人越来越少,需要有更多高水平的年轻代耕者。
今年35岁的黄硕,从哈尔滨工程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后,来到北京一家企业工作。他的大学好友王璟在北京一家知名的审计事务所工作。在别人眼中,他们在一线城市有着体面的工作,收入也不错。
工作闲暇时,俩人常聚在一起,聊人生和梦想。每天周而复始的上班族生活,让他们感到“好像缺少些什么”。
一次春节假期返乡,学通信工程的黄硕义务给当地的黑土地研究院维护大数据系统。这让黄硕发现,原来家乡的农业与儿时记忆中的样子已大不相同,他想回家乡“应该能做些什么”。
辞掉北京的工作返乡后,黄硕先做农业保险。在这过程中,他结识了不少农业合作社负责人。黄硕发现,合作社的负责人各项工作一肩挑,没有多余精力考虑合作社的长远发展。由于合作社负责的经营理念和模式,导致合作社发展受限,粮食附加值低。
有着创业梦想的黄硕和王璟一拍即合,共同成立了合作社联合社,整合各个合作社的土地和农机资源,建立电子台账,提供各类农业信息化服务和农机具作业服务,与大型粮食企业合作,做订单农业。
王璟的家乡在江苏盐城。来到东北农村后,他意识到好友之前向他发出邀请时说的“一点不假”。在广阔的黑土地上,孕育着很多机会,年轻人可以放手去创业。
目前,黄硕和王璟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会吸纳了60多家合作社,经营着两万多公顷土地。
“现在我可有干劲了。”家乡人的信任和认可,让黄硕找到了那份“曾经丢失的存在感”。“往大了说,我们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桥梁,把专业性很强的农业订单与合同,转化成农户们能听得通的语言。”作为各合作社理事长的公共秘书,黄硕和王璟能够随时帮助解决生产和管理上遇到的问题。
日常工作中,黄硕和王璟二人分工明确。黄硕负责设计业务模型,王璟进行效益分析和测算风险。最近,一家国有粮食企业找到黄硕,有意向签约一个项目金额超过千万元的种植项目。王璟正忙着测算这一项目的风险系数。眼下,二人的创业路越走越宽,机会也越来越多。
“只有真正扎根农村,才能体会到农村带给年轻人的机遇并不比在城市里少。”90后新农人董振岩同样有着深切感受。
董振岩的家乡在松原市前郭县东三家子乡。上中学时就与家乡渐行渐远的董振岩,若不是因为要照顾病重的母亲,很难沉下心来重新认识家乡。他发现,离乡之后反而对家乡更多了一份牵挂和眷恋。
2012年,返乡的董振岩一边照顾母亲,一边创办种植合作社。最早创办种植合作社时,让董振岩哭笑不得的是,不少农户以为合作社是用来存钱取钱的。
作为家乡较早一批发展起来的合作社,如今,董振岩的合作社已经发展到有500多名农户,覆盖周边9个行政村。组织农户参加各类农业技术交流会,为社员提供优质生产资料,通过统供统销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粮食售价,每天奔波忙碌的董振岩,乐在其中。
要想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到农村,要让他们看到农产品的附加值。董振岩选择种植鲜食玉米和花生,作为种植合作社的主打农产品。今年,董振岩准备建一个鲜食玉米加工厂,既节省加工成本,又能带动当地农户二次就业。
在董振岩的带动下,姐姐董晓红也回到家乡,创办了一家农产品销售公司。在此之前,董晓红在长春一家银行上班。在一次经办农业贷款业务时,董晓红发现了农产品销售的商机。现在,姐弟俩形成上下游的合作关系。弟弟负责种植,姐姐负责带货销售。
每年年初,董振岩都会和合作社成员一起,研究国家的“一号文件”,了解最新的农业扶持政策,把握新机会。学习考察、各类农技和管理培训、贷款贴息政策、各类农业补贴……这些对新农人的支持性政策,董振岩都是受益者。
“要当好一名新型职业农民,需要不断学习、提升。”在学习农业种植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之外,董振岩还准备学习和考察农业的三产融合。在他看来,未来有很多农业领域可以去开拓。
新时代的新农人们,奔赴广袤的黑土地,奋发有为,担当守护大国粮仓,共同绘制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农业新蓝图。
“来吧,一起在广阔的农村播种梦想,收获未来。”新农人们向有志青年发出来自广袤黑土地的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