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师范大学本科生卜煜飞团队为横道河子镇设计的“文物数字化保护系统”,让百年历史的中东铁路机车库“活”了起来——游客用手机即可“云游”机车库,通过三维扫描技术“拆解”机车部件、聆听历史故事,参与“文物修复数字游戏”的5万用户数据更被用于实体文物保护。团队使用德国进口的高精度三维扫描仪,耗时15天完成对机车库27座建筑、18台老式机车的扫描,生成的1:1数字模型误差小于0.5毫米,连铁轨上的锈迹、机车仪表盘的刻度都清晰可见。游客进入小程序后,可点击蒸汽机车上的“齿轮”“活塞”等部件,观看3分钟动画讲解其工作原理,还能参与“文物修复挑战”:比如给虚拟铁轨补漆、更换机车玻璃,正确操作可积累“文物保护值”,兑换横道河子特色文创。
这种“游戏化”保护方式让横道河子镇游客量增长30%,更吸引了一批“Z世代”游客。22岁的大学生小张说:“本来只是路过,结果在小程序里玩了1个小时修复游戏,后来专门去实地看了自己‘修’过的那台机车,感觉像见网友一样亲切。”团队还与黑龙江省文物保护中心共建“数字文物实验室”,将用户在游戏中选择的修复方案进行大数据分析,为实体文物修复提供参考——比如发现80%的用户倾向于用“传统铁锈转化工艺”而非化学除锈,文物专家便以此调整了实际修复方案。
下一步,团队将与绥化市合作开发“东北抗联数字纪念馆”,计划采集五大连池、金龙山等抗联遗址的地理数据,通过VR技术还原冰趟子战役场景:游客佩戴设备后,能“踩”在积雪覆盖的战壕里,听着枪声模拟音效,跟随“虚拟抗联战士”传递情报、包扎伤员,完成任务后可获得“抗联精神传承者”电子勋章。卜煜飞表示,团队正用数字技术让乡村旅游从“看风景”升级为“读历史”,未来还将开发“方言数字博物馆”,收录黑龙江各地的东北话俗语、民谣,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带碴子味”的地域文化。“我们想证明,本科生也能做‘接地气’的数智项目,让科技真正服务于乡村,让传统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