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乡愁拾遗 >>正文

河套的春天

2024-03-11 11:40:29 来源于:新华每日电讯

       大河奔流,浩浩荡荡。

  三月春风吹拂北疆大地,内蒙古八百里河套一派春日景象。

  万顷良田春播正忙,湖泊湿地候鸟蹁跹,大漠林海再添新绿,边境口岸车水马龙,产业园区焕彩生辉……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巴彦淖尔考察,殷殷期望,如明灯北斗,指引方向;如战鼓春雷,激励人心。

  当乌梁素海清晨升起红彤彤的暖阳,乌兰布和沙漠梭梭枝头吐出久违的新绿,勤劳质朴的河套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迎来了总书记考察后的第一个春天,在平畴沃野播下金色的种子。

  春到河套,万物复苏,温润着时光,孕育着希望。

  踏着明媚的春光,我们走进河套大地,感受这片热土的强劲脉动和蓬勃生机。

春涌:一河春水润田畴

  黄河奔涌东流,绘就一个壮阔的“几”字大弯,冲刷出美丽富饶的河套平原。

  三盛公水利枢纽,万里黄河第一闸,坚冰下的春水开始涌动,岸边的垂柳,积蓄着破芽的力量。

  水利人员正在进行启闭闸门测试,为即将到来的分凌和春灌做准备。

  河边广场上,坐落着“黄河结”雕塑,三把锁由废旧闸门制作而成,名为永恒、永固、永昌,象征着各族人民永结同心、黄河安澜、国家昌盛。

  万里长河,千年基业。

  河套灌区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始于秦汉,兴于清末,延续至今,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也是全国3个特大型灌区之一,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走进河套灌区“中枢大脑”——内蒙古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智能化调度系统让整个灌区关键节点一览无余。当日水情、监测数据和用水计划实时通达,灌区科学调度管理能力有效增强。

  河套灌域动态图上,如人体血脉般延展扩散的灌排渠系纵横交错、密如蛛网。

  “我们的灌排渠系有七级!”该中心信息化科科长姜杰自豪地介绍,七级渠系总长度可绕地球赤道1.5圈,灌溉面积达1154万亩。

  一水激活万水流。河套灌区的运作模式,就是利用地形坡度自流引水,将黄河水从三盛公水利枢纽开闸引入河套,通过庞大的灌排渠系流遍灌区,再由乌梁素海汇集流回黄河。从灌到排,河套灌区的一整套运作流程堪称完美。

  姜杰说,用心用情用力守护好、发展好河套灌区这份“千年基业”,是河套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眼下,他正和同事密切监控着整个灌区的水情实时数据信息,紧张地做着春耕前的水量调剂工作。

  在灌区渠系沿线,工人正在对101座通信铁塔进行检修,目前灌区已基本实现无线局域网全覆盖,水情信息可实现自动采集、自动上报。

  “会呼吸”的河套灌区已经准备就绪,只等“开灌”一声号令。

春计:日暖春晖盈大地

  黄河之水天上来,天人共创米粮川。“天赋河套”,品质铸就。

  “河套小麦种在冰上、收在火里。”3月3日,在临河区狼山镇光明村万亩硬质小麦种植基地,内蒙古“春播第一耧”顶凌开播。

  在村民驾驶的自动播种机仓斗里,放着精选的小麦种子。巴彦淖尔市农发中心粮食科科长马军成介绍:“种子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巴麦13号’,品质没的说。2022年开始示范种植,今年打算推广到33万亩,占到河套灌区小麦总播面积50%以上。”

  话音刚落,轰鸣声起。农机手开动播种机,两排机械臂不断将麦种和肥料均匀播入泥土中。一次次起落叩响大地,唤醒了河套的生机与活力。

  人勤春来早。对于河套大棚种植户来说,一年忙四季。

  磴口县巴彦高勒镇北滩村华莱士瓜园里,翠绿的瓜藤开满了淡黄色小花,每条藤蔓上都挂着拳头大小的瓜。村党支部书记温永刚正在疏瓜打杈,为保证品质,一根藤上最多留下两个瓜。

  温永刚说:“再有1个月,华莱士瓜就上市了。1个棚一年能种两茬,收益20多万元,园区核心区有300亩,收益十分可观。这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壮大了集体经济,咱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

  珍惜每一寸土地,科学用水、精种精收是河套农民的普遍共识。

  2023年,河套灌区实现“二十连丰”,粮食总产再创新高,达到58.89亿斤。全市打造现代设施农业25.06万亩,亩均产值2.5万元。农产品出口额65.48亿元,同比增长31.35%,连续15年居内蒙古第一。

  今年,河套灌区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节水农业,以国家农高区建设为引领,续写下一个丰收传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综合产能“再造一个河套”的宏伟目标谋篇布局。

春约:浩荡春风生俊秀

  生态环境的改善,对河套发展至关重要。

  黄河之“黄”,来源于泥沙。河套南部与库布其沙漠一河之隔,西部紧邻乌兰布和沙漠,北部是荒漠半荒漠的乌拉特草原。

  河套地区流传着一句老话,“不怕黄河决了口,就怕沙漠手拉手。”意思是黄河决口冲了庄稼,来年还能再种,可一旦沙漠连成片,其危害不可估量。这句话,道出了河套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防沙治沙,是河套人民始终铭刻在心的“绿色信仰”。

  传承弘扬“三北精神”,深入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筑起牢不可破的绿色屏障。

  磴口县委书记刘向阳介绍,磴口县既是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主战场,也是黄河“几字弯”清洁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蒙能85万千瓦光伏+生态治理项目区,一列列光伏矩阵向沙漠深处延伸,片片深蓝色光伏板熠熠生辉。该项目于去年底并网发电,完成生态治理面积2.6万亩。

  黄沙与绿荫的抗衡,是空间的交锋,更是精神的对垒。在磴口县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作战图上,清晰地写着“2024年计划完成生态治理任务25.445万亩”。说到做到,这是河套人民的坚定承诺!

  这几天,河套的湖泊湿地逐渐热闹起来。乌梁素海上空,盘旋着成群的赤麻鸭;奈伦湖畔,数百只白天鹅嬉戏觅食,鸟儿们收到了春的邀约,共赴一场盛大的春日“聚会”。

  早春的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喜鹊叫声悦耳,正在捡食散落在地上的沙枣。

  新华林场始建于1960年,一代代林场职工接续奋斗,累计造林3.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5%。目前这里已打造成红色教育基地,来自全国各地的5万多名参观者慕名而来。

  春风催新绿,奋进正当时。林场副场长葛文斌说,今年将进行乔灌草结合造林近万亩,建设500亩保障性苗圃。目前正在培育储备苗条,为春季造林做准备。

春潮:不负春光竞争先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蝶变”,特色产业“提质聚变”,新兴产业“聚合裂变”,河套人民以“诚”招商全面发力。

  去年引进到位资金196.2亿元,增速85.8%,在内蒙古排名第二,创造了“河套速度”。

  今年,全市7个旗县区纷纷立下“军令状”,再接再厉、勇立潮头。

  乌拉特后旗去年招商成绩位列全市第一,该旗投促中心副主任张海清保证:“今年要站稳第一梯队,力争实现到位资金103亿元。”

  来到三一重能巴彦淖尔零碳产业园,只见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忙碌,一根根百米级风机叶片整齐摆放,蔚为壮观。园区规划年产风电主机500台、叶片1800根,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

  巴彦淖尔市投促中心主任李磊介绍,为了将百米叶片运输出去,市里出资2000万元拓宽改造了高速路出入口,“把这么好的企业引进来,就一定要服务好!”

  春天的气息已经传遍河套大地,所到之处皆是朝气蓬勃的春日图景。

  在甘其毛都口岸,一辆辆AGV无人驾驶车吊装好载货的重箱,沿着指定路径自动行进,在新建的专用通道上有序通关。

  繁忙的车流见证了开放的活力。作为中蒙两国间过货量最大的公路口岸,去年甘其毛都过货量达到3812.7万吨,同比增长105.5%。

  甘其毛都口岸管委会主任敖日格勒自信地说,今年将持续扩大外贸规模,争取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00亿元,为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贡献力量。

  “总书记到咱巴彦淖尔来,河套人民乐开怀,乌梁素海百鸟迎,乌拉特草原齐欢腾……”漫步在黄河湾步行街,广场舞队正伴着嘹亮的歌声和优美的旋律翩翩起舞。

  沐浴着春日暖阳,152万河套人民正用力书写着最美的春天。

(内蒙古日报记者王宇天 韩继旺 徐跃 薛来 金泉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张典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