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态 >>正文

成都成华区:大力推行河长制工作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2023-11-29 10:41:47 来源于:人民网

1.png

生态修复后的北湖水清岸绿。成华区河长办供图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拟命名公示名单,成都市成华区入围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公示名单。7月,成华区打造的“夜游锦江”项目入选全国20个沉浸式文旅新型业态示范案例;11月10日,成华区北湖公园入选“水润天府十佳”典型案例。

近年来,成华区在河长制工作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河湖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的同时,大力推进排污治理工作,在幸福河湖建设的进程中探索出一条适合城市公园水体生态修复和“两山”理论转化的有效路径。

治污截流标本兼治 综合施策长效服务

成华区先后在北湖生态公园、锦江(府河)滨水地带完成污染源治理的基础上,创新水生态技术修复方法,重建完善的水生态系统,使湖区、河流水质及透明度得以明显改善,水体景观效果全面提升。

自2017年大力推进河长制以来,在北湖治理上,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原则,采取"截、清、治、修、管"五步联动对北湖水环境进行系统治理。通过物理阻拦、湖底污泥清捞、湖区地貌肌理重塑、生态群落结构重建、长效维护服务等多项工作,实现湖区水环境系统整治。

锦江片区,采用“大分流、小截流”概念,在滨江路实施截污管涵工程,实现截污和收集初期雨水的目的;同时,在一环路新建一根DN1400-1800污水主管,进行大分流,解决片区污水长期负压问题;按照《成华区污水治理专项行动方案》,实施猛追湾片区病害管网治理,先行普查和治理猛追湾片区排水户污染问题。

创新水生态修复 确保问题“动态清零”

北湖水生态修复方面,成华区制定了系统的"食藻虫引导水体生态修复技术"方案,构建"食藻虫—水下森林—水生动物—微生物群落"共生系统。种植沉水植物水兰875万株、株改良刺苦草1871.5万株,四季矮型苦草2550.29万株,重构了"草型清水态"自净系统,实现水下可种植区域覆盖率达到90%以上。投放专业驯化的食藻虫15500升、CBM 复合益生菌等38760升,投放鱼、虾、螺、贝类等水生动物,重构完整健康的水生态系统。

与此同时,锦江的水环境得到大力提升,自2022年以来,成华区继续深入推进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确保排水户内部排水管网病害、错接、混流等问题“动态清零”。统筹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等多项水利措施,同时对锦江水质进行实时监测,聘请第三方对锦江漂浮物定期清理,确保了锦江水质长期稳定。

转化水生态价值 双“IP”助力成华生态文明建设

治理后的北湖依托大熊猫“顶流”和北湖生态,构建多元文化场景。已建设成文商旅创意产业策源地、宜居宜游高品质生活体验区、生态人文价值转化示范区,先后荣获2020年四川省生态旅游示范区、2022年“成都市首届最美公园”称号、2023年“水润天府”十佳典型案例。

锦江片区内水环境、水生态的持续改善,猛追湾通过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提升河湖旅游文化品牌,打通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通道,推行“河湖+”策略,打造“夜游锦江”项目等特色河湖IP。今年1月至5月,成都市“夜游锦江”项目,累计接待游客92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667%,其中省外及境外游客占比47%,累计收入120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84%。“夜游锦江”项目入选全国20个沉浸式文旅新型业态示范案例,真正实现了水生态价值有效转换。

成华区河长制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大力推行河长制工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幸福成华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成华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