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态 >>正文

瞭望丨生态保护补偿持续升级

2023-10-16 10:36:02 来源于:新华社客户端

◇从水质“对赌”,到排污权交易,再到赋能绿色发展,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探索完善、持续升级,是我国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生动写照

◇我国已出台实施方案建立长江、黄河全流域横向补偿机制,制定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的指导意见,初步建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

◇“以生态共治带动产业更新换代升级,中国已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出一条水清、岸绿、产业优的发展新路,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水金辰

0bd162d9f2d3572cf313d6ce5e4b912b63d0c391.webp.jpg

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新安江山水画廊九砂段,游客行走在秀美的新安江畔(2023 年 10 月 5 日摄)樊成柱摄 / 本刊

北纬30度线上,新安江犹如一条绿带,贯穿皖浙两省359公里。它发源于安徽省黄山市,流入浙江省杭州市千岛湖,是钱塘江正源。在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新安江流域留下了一个深刻的注脚: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试点地区。

2012年以来,通过三轮生态保护补偿,新安江的跨省界断面水质从一度仅为Ⅳ类水,提升至连续11年稳定在Ⅱ类水,试点成效明显,被称为“新安江模式”。如今,该模式已从新安江流域扩展至全国15个流域、19个省份。

从水质“对赌”,到排污权交易,再到赋能绿色发展,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探索完善、持续升级,是我国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生动写照。

水质“对赌”促协同共治

金秋时节,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农夫山泉安徽黄山生产基地项目建设正酣。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可年产饮用水160万吨,为黄山市上缴税收1.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约300个。

2022年9月,来自浙江的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决定将安徽首个生产基地落户黄山。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当地大力推进新安江、昌江、太平湖等湖泊流域的水环境保护,这里的周边环境符合公司生产基地对水质的需求,便于打造优质天然水源地。

农夫山泉黄山生产基地项目的开展,离不开浙皖跨省协作生态治理。自2012年起,浙皖两省围绕新安江水质连续开展了多轮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受偿”原则,两省约定:年度水质达标,浙江对安徽进行补偿;年度水质不达标,安徽对浙江进行补偿。

沿江高污染化工企业关停并转,拆除江上网箱实施渔民退捕,生物农药取代化学农药并集中配送……“对赌”开启,一系列下大力气整顿生态的举措在新安江上下游流域展开。

从黄山市新安江生态文明实践中心陈列的两张卫星影像,十余年来新安江水质之变清晰可见——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通过30米中分辨率卫星进行水体信息提取,显示2022年3月与2010年3月相比,反映水质的叶绿素a浓度、悬浮物指数发生明显变化,分别降低了36.35%和57.97%。

“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新安江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改革试点的参与者、黄山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何文英表示。

近年来,新安江生态保护补偿实践走向全国,为大江大河跨区域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全新思路——

在长江流域,云贵川三省共治赤水河,既联合开展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联动执法,又注重在系统治理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践行《赤水河流域协同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施方案》等“规划蓝图”。

在黄河流域,2021年4月,山东、河南两省在黄河流域率先建立省际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去年,山东拨付河南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在此之后,沿黄更多省份加入黄河治理的“大合唱”中……

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已出台实施方案建立长江、黄河全流域横向补偿机制,制定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的指导意见,初步建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

排污权交易让环境“有价”

“新安江流域徽州区循环经济园化学需氧量,第一期出让成交价为9300元/吨/年,溢价率86%。”2020年12月28日下午,随着交易主持人的话音落下,安徽省首笔排污权交易在黄山市尘埃落定。

这次成功受让排污权的,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黄山金石木塑料科技有限公司。“当时,黄山市推行排污权交易改革,我们从江南林业产权交易所(现更名为安徽省生态产品交易所)通过竞价拍卖获得了每年0.2吨的化学需氧量排污权,流转期限1.5年,共计2790元。虽然花费不多,却刚好填补了企业当时的排污需求缺口。”该公司总经理刘一修回忆。

作为环境资源领域的一项重大制度改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意在让环境资源有价、使用有偿。

黄山市是安徽省排污权交易改革试点城市,自2020年以来,该市围绕水环境的两项约束性指标——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开展了41笔交易,交易额达107.6万元。近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向社会征求意见,拟将排污权交易范围拓展至全省域,并积极参加长三角跨区域重点大气污染物指标排污权交易试点。

“实施排污权交易改革前,企业只需通过环评审批取得行政许可,就能排污。但由于减排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企业缺乏动力。”黄山市排污权交易储备中心负责人汪伯伦说。

通过改革,排污权变为有偿获取使用,企业可以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清洁生产、污染治理、技术改造等方式,将产生的富余排污权通过交易获得资金。

如今,排污权已成为全国试点地区企业发展必要的“生产要素”。自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后,目前全国已有超25个省(区、市)因地制宜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探索。

在浙江,跨地市首笔涉水排污权交易在今年8月成功落地,来自金华的浙江归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和来自衢州的浙江常山县神龙建材有限公司签订排污权交易合同。

在山东,省内首单排污权交易在2022年12月经过竞价成交,山东三丰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每年7.81吨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权被两家企业买走。

汪伯伦说,一些省市因地制宜探索拓展交易范围,在国家确定的水和大气四项总量控制指标外,提出重金属和挥发性有机物等特色交易指标。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京津冀区域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叶维丽表示,排污权交易和生态补偿这两项政策,都具有货币补偿特征,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不同表现形式。

“如今,越来越多排污权跨区域交易通过市场化方式开展生态保护补偿。排污权交易制度,正逐渐成为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山市排污权交易改革试点的参与者、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马明海说。

生态优势赋能绿色发展

在黄山市歙县郑村镇棠樾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看到,呈歙旅游公路旁一排排巨型桶依次排放,鳜鱼在其中畅游。这是村民刘秋星搞的生态养殖。

“鳜鱼对水质的要求高,低氮富氧环境更有利于其生长。”刘秋星说,近年来,黄山市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水质持续稳定向好,让他对鳜鱼养殖很有信心,今年预计产量达200吨,定向销售给本地臭鳜鱼加工企业。

近年来,黄山市依托良好水质打造泉水鱼、臭鳜鱼产业,生态种植培育有机茶园,农特产品品牌效应凸显。数据显示,黄山市常年茶叶出口6万吨左右,占全国的1/6。2022年,徽州臭鳜鱼年产值突破40亿元,徽菜在全国餐饮市场占有率达4%。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品质生态环境的支撑。浙皖共保联治的“新安江模式”,让生态“含绿量”转变为发展“含金量”。

2021年,浙江省淳安县鸠坑乡与安徽省歙县璜田乡签署了《流域共治合作协议》,协同培育茶领域人才,强化选育优良茶种合作。同年,浙江杭州市和安徽黄山市联合印发《杭黄毗邻区块(淳安、歙县)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先行区建设方案》,明确合作先行区将依托千岛湖—新安江、浙皖一号旅游风景道水陆双线,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从“一水共护”到“一域共富”的探索不断深入。2023年起,浙皖两省变单一的资金激励生态补偿为涵盖水质、上下游产业人才合作等的综合生态补偿。

6月5日,浙皖两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同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样板区协议》,标志着我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试点提档升级。据了解,浙皖两省已围绕重大项目衔接交流、农产品展销合作、文旅合作平台机制搭建和医疗合作等初步达成一致意见,产业协作将绘出崭新的发展前景。

“开展产业协作,围绕样板区建设,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标准进一步提升,补偿范围大幅扩容,考核标准更细更严。”黄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中心主任阮堂亮说。

创新和完善节水节能、污水垃圾处理、大气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制度,在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水流、耕地等领域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科学合理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建立用水权、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和交易制度;开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和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全面深改十年间,我国围绕绿色发展逐步建立完善政府有力主导、企业积极参与、市场有效调节的体制机制,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以生态共治带动产业更新换代升级,中国已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出一条水清、岸绿、产业优的发展新路,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马明海说。

(《瞭望》2023年第4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