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道317线尚卿科山路段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10年来,福建“四好农村路”建设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满意答卷。
“四好农村路”建设连续12年入选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截至2023年底,全省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已达9.8万公里;97%的乡镇通达了三级及以上公路,82%的陆域乡镇30分钟上高速,63%的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100%的建制村通客车;农村公路危病桥总量由7%下降到1.7%。从阡陌交通到康庄大道,一条条蜿蜒交织的农村公路,打通了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在绿水青山间串联起百姓红红火火的生活。
公路里程增加,等级不断提升
4月2日,安溪城厢镇经兜村,村支书孙开明自豪地说道:“去年全村年旅游营业额超300万元,人流量近20万人次,农户月均增收3000元。村民的日子都越过越好!”
经兜村是个老区村,原先村道年久失修,一遇到大雨天就积水。在交通运输部门的支持下,8.5公里村主干道都铺上了沥青,游客们可以在公园散步、到农场采摘,还可以到休闲农场品茶。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如今已经是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3月19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了全国第四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名单,我省安溪县与厦门同安区、泰宁县、惠安县等9地上榜。至此,我省已累计创建18个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1个全国市域示范突出单位、44个“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实现全省省级示范县比例过半。
“星桐生态公路修好了,方便了我们运输茶叶,更方便了游客!”望着蜿蜒而上的盘山柏油路,武夷山市星村镇曹墩村茶农们笑开了颜。
茶农们所说的星桐生态公路是环武夷山国家公园251交通旅游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省第三批最美乡村“福”路之一。这条62公里的慢行畅游生态旅游公路,沿线经过龙川大峡谷、华东第一漂、玉龙谷等景区。“天是蓝的,山是绿的,水是清的,这条线自驾真的非常舒服!”游客林云星由衷感叹。
做好“美丽”这篇文章,通过一系列路域环境整治行动,我省涌现了一批交旅融合路线。南平251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霞浦东海1号风景道、晋安北峰环线全景公路、平潭北部湾生态廊道等一批精品旅游路线已逐渐打响了省内外知名度,吸引了南来北往的众多游客,为沿线乡村带去了源源不断的人气和财气。
“我省农村公路不仅里程增加了,而且等级也在提升。”省公路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我省百人以上自然村都已通上了等级硬化路,63%的建制村已通上了双车道公路。2023年底,我省新增开通20个高速服务区出入口,打通了服务区后通道农村公路“毛细血管”,惠及57个乡镇百姓便捷通高速,推动全省更多陆域乡镇、重要旅游景区、重要产业园区、重要交通枢纽等交通集散节点在30分钟内通达高速公路。
管养机制创新,确保路况质量
4月7日,沿着整洁平整的柏油路驶入福清沙埔镇镇中心,两侧绿树生机勃发,海风阵阵袭来……独有的海景为这滨海小镇的春天平添了几分神采与风韵。
去年以来,沙埔镇投入约1.1亿元资金,对镇域内的16条农村道路进行了沥青改造升级。镇长吴思义告诉记者:“道路铺上了沥青,灰尘少了,走起来舒服了,改善了出行条件,让生活环境更加宜居。”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提升改造在全省率先采用省交科院集团首创的高模量超薄沥青罩面技术,沥青层厚度最少仅0.8厘米,3小时内就可通车。相较于传统方案,没有额外改造费用,不仅施工效率高,而且进一步降低了30%~45%的成本。
省交通运输厅建管处胡桂通介绍说,“有路必养、养必到位”,近年来我省农村公路管养机制体制不断创新,着眼于提升管养水平,确保路况质量优良、设施安全可靠、道路通达通畅。
围绕“谁来管”“怎么管”,我省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行路长制和专管员制度,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实现了“县道县管、乡村道乡镇管”。同时农村公路专管员已成标配,并持续创新“专管员+公交车观察员”等模式,从政府层面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村公路日常养护主体的问题。
专业力量的加入,让原先只出现在高速公路的“黑科技”也能用在农村公路中。“类似于沙埔镇的实践,更多专业养护团队下沉到乡镇,这或为破解农村公路‘重建设、轻养护’问题提供一种可行思路。”胡桂通说道。
福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台风暴雨频发,农村公路一旦遭遇重创,灾后快速修复也是长期困扰交通运输部门的难题。
2016年,福建成为全国第一个全省推广灾毁保险的省份。2023年,全省农村公路投保总里程达到9.27万公里,投保覆盖率97%。截至2024年3月底,全省已赔付6916万元,赔付率174%,为保障群众畅安出行上了一道安全保险。
2022年,省交通运输部门与农发行合作,又率先创新打造了“福路贷”融资模式,目前已成功获批贷款39.6亿元,解决了农村公路筹资难题。
创建管理平台,提升路管效率
每年3月开始,福建进入汛期。一大早,泰宁县下渠乡,农村公路道路专管员廖荣金就开始上路巡查,时不时拿出手机拍照,并且娴熟地在手机APP上传。
“平时主要是路面清洁、清理排水沟、清除路旁杂草,一旦遇到塌方、路面中断等情况,我也会通过‘路掌通’及时汇报给路长。”廖荣金口中的“路掌通”是农村公路专管员不可或缺的养护“小秘书”,也是基层全方位动态监管农村公路路况的利器。
据悉,“路掌通”自2017年上线以来,相较于原来的纯人工巡检,节约了80%时间和人工投入,极大提升了公路巡检效率。
以“路掌通”为代表,我省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安防、桥梁等都已建有独立的信息化系统。
目前,以路况为中心、信息化为手段的农村公路高效管理体系正蹚向“深水区”。去年12月,福清市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农村公路资产数字化普查工作。他们采用智能巡查装备,平均每天可以采集40~50公里道路数据,自动识别7大类26小类资产数据,初步形成了全域农村公路数字档案。
福清市交通运输局刘学捷副局长表示:“智慧巡查效率是人工作业的20倍,极大地提升公路管理数字化水平,有效节约了成本。识别后的数据汇聚于福清市农村公路智慧管养平台,为推动全域农村公路智慧管养‘一平台’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底座。”
今年1月,福建成功入围交通运输部农村公路“一路一档”信息化建设试点省。
“未来,我们将按照‘利旧、整合、升级、扩展’的原则,搭建全省农村公路‘一路一档’数字化平台,预计2025年底前,我省将初步建成与数字化应用场景相匹配的省级农村公路综合管理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业务协同与数据共享,进一步提高我省农村公路管理的效率,更好地为老百姓的出行服务。”省公路中心农路处处长刘斌说。
4月初,国家对我省“苏区老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进行了验收评估工作,来自交通运输部的专家们对我省“四好农村路”工作表示肯定。
未来,我省交通运输部门将以乡镇便捷通高速、建制村通双车道、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这个“新三通”为抓手,到2025年,实现85%陆域乡镇30分钟便捷通高速、65%建制村通双车道、90%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农村公路的覆盖面、通达广度和深度将得到再次提升,让因路而兴、因路而富的“福”路故事续写更多美好诗篇。
安溪县道317线尚卿科山路段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10年来,福建“四好农村路”建设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满意答卷。
“四好农村路”建设连续12年入选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截至2023年底,全省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已达9.8万公里;97%的乡镇通达了三级及以上公路,82%的陆域乡镇30分钟上高速,63%的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100%的建制村通客车;农村公路危病桥总量由7%下降到1.7%。从阡陌交通到康庄大道,一条条蜿蜒交织的农村公路,打通了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在绿水青山间串联起百姓红红火火的生活。
公路里程增加,等级不断提升
4月2日,安溪城厢镇经兜村,村支书孙开明自豪地说道:“去年全村年旅游营业额超300万元,人流量近20万人次,农户月均增收3000元。村民的日子都越过越好!”
经兜村是个老区村,原先村道年久失修,一遇到大雨天就积水。在交通运输部门的支持下,8.5公里村主干道都铺上了沥青,游客们可以在公园散步、到农场采摘,还可以到休闲农场品茶。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如今已经是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3月19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了全国第四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名单,我省安溪县与厦门同安区、泰宁县、惠安县等9地上榜。至此,我省已累计创建18个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1个全国市域示范突出单位、44个“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实现全省省级示范县比例过半。
“星桐生态公路修好了,方便了我们运输茶叶,更方便了游客!”望着蜿蜒而上的盘山柏油路,武夷山市星村镇曹墩村茶农们笑开了颜。
茶农们所说的星桐生态公路是环武夷山国家公园251交通旅游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省第三批最美乡村“福”路之一。这条62公里的慢行畅游生态旅游公路,沿线经过龙川大峡谷、华东第一漂、玉龙谷等景区。“天是蓝的,山是绿的,水是清的,这条线自驾真的非常舒服!”游客林云星由衷感叹。
做好“美丽”这篇文章,通过一系列路域环境整治行动,我省涌现了一批交旅融合路线。南平251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霞浦东海1号风景道、晋安北峰环线全景公路、平潭北部湾生态廊道等一批精品旅游路线已逐渐打响了省内外知名度,吸引了南来北往的众多游客,为沿线乡村带去了源源不断的人气和财气。
“我省农村公路不仅里程增加了,而且等级也在提升。”省公路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我省百人以上自然村都已通上了等级硬化路,63%的建制村已通上了双车道公路。2023年底,我省新增开通20个高速服务区出入口,打通了服务区后通道农村公路“毛细血管”,惠及57个乡镇百姓便捷通高速,推动全省更多陆域乡镇、重要旅游景区、重要产业园区、重要交通枢纽等交通集散节点在30分钟内通达高速公路。
管养机制创新,确保路况质量
4月7日,沿着整洁平整的柏油路驶入福清沙埔镇镇中心,两侧绿树生机勃发,海风阵阵袭来……独有的海景为这滨海小镇的春天平添了几分神采与风韵。
去年以来,沙埔镇投入约1.1亿元资金,对镇域内的16条农村道路进行了沥青改造升级。镇长吴思义告诉记者:“道路铺上了沥青,灰尘少了,走起来舒服了,改善了出行条件,让生活环境更加宜居。”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提升改造在全省率先采用省交科院集团首创的高模量超薄沥青罩面技术,沥青层厚度最少仅0.8厘米,3小时内就可通车。相较于传统方案,没有额外改造费用,不仅施工效率高,而且进一步降低了30%~45%的成本。
省交通运输厅建管处胡桂通介绍说,“有路必养、养必到位”,近年来我省农村公路管养机制体制不断创新,着眼于提升管养水平,确保路况质量优良、设施安全可靠、道路通达通畅。
围绕“谁来管”“怎么管”,我省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行路长制和专管员制度,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实现了“县道县管、乡村道乡镇管”。同时农村公路专管员已成标配,并持续创新“专管员+公交车观察员”等模式,从政府层面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村公路日常养护主体的问题。
专业力量的加入,让原先只出现在高速公路的“黑科技”也能用在农村公路中。“类似于沙埔镇的实践,更多专业养护团队下沉到乡镇,这或为破解农村公路‘重建设、轻养护’问题提供一种可行思路。”胡桂通说道。
福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台风暴雨频发,农村公路一旦遭遇重创,灾后快速修复也是长期困扰交通运输部门的难题。
2016年,福建成为全国第一个全省推广灾毁保险的省份。2023年,全省农村公路投保总里程达到9.27万公里,投保覆盖率97%。截至2024年3月底,全省已赔付6916万元,赔付率174%,为保障群众畅安出行上了一道安全保险。
2022年,省交通运输部门与农发行合作,又率先创新打造了“福路贷”融资模式,目前已成功获批贷款39.6亿元,解决了农村公路筹资难题。
创建管理平台,提升路管效率
每年3月开始,福建进入汛期。一大早,泰宁县下渠乡,农村公路道路专管员廖荣金就开始上路巡查,时不时拿出手机拍照,并且娴熟地在手机APP上传。
“平时主要是路面清洁、清理排水沟、清除路旁杂草,一旦遇到塌方、路面中断等情况,我也会通过‘路掌通’及时汇报给路长。”廖荣金口中的“路掌通”是农村公路专管员不可或缺的养护“小秘书”,也是基层全方位动态监管农村公路路况的利器。
据悉,“路掌通”自2017年上线以来,相较于原来的纯人工巡检,节约了80%时间和人工投入,极大提升了公路巡检效率。
以“路掌通”为代表,我省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安防、桥梁等都已建有独立的信息化系统。
目前,以路况为中心、信息化为手段的农村公路高效管理体系正蹚向“深水区”。去年12月,福清市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农村公路资产数字化普查工作。他们采用智能巡查装备,平均每天可以采集40~50公里道路数据,自动识别7大类26小类资产数据,初步形成了全域农村公路数字档案。
福清市交通运输局刘学捷副局长表示:“智慧巡查效率是人工作业的20倍,极大地提升公路管理数字化水平,有效节约了成本。识别后的数据汇聚于福清市农村公路智慧管养平台,为推动全域农村公路智慧管养‘一平台’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底座。”
今年1月,福建成功入围交通运输部农村公路“一路一档”信息化建设试点省。
“未来,我们将按照‘利旧、整合、升级、扩展’的原则,搭建全省农村公路‘一路一档’数字化平台,预计2025年底前,我省将初步建成与数字化应用场景相匹配的省级农村公路综合管理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业务协同与数据共享,进一步提高我省农村公路管理的效率,更好地为老百姓的出行服务。”省公路中心农路处处长刘斌说。
4月初,国家对我省“苏区老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进行了验收评估工作,来自交通运输部的专家们对我省“四好农村路”工作表示肯定。
未来,我省交通运输部门将以乡镇便捷通高速、建制村通双车道、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这个“新三通”为抓手,到2025年,实现85%陆域乡镇30分钟便捷通高速、65%建制村通双车道、90%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农村公路的覆盖面、通达广度和深度将得到再次提升,让因路而兴、因路而富的“福”路故事续写更多美好诗篇。
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 通讯员 曾文彬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