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旅游 >>正文

让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惠及千家万户

2024-03-07 12:29:35 来源于:成都日报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主题列车将辐射带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沿线城市之间文旅合作发展    本报资料图片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注重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繁荣群众文艺、区域均衡发展……公共文化旅游服务作为检验区域繁荣的“标尺”,见证着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以来取得的显著成效。下一步,成渝地区将如何推进高质量公共文化旅游服务互联互通,巴蜀文化走廊建设成果又将如何共建共享?3月6日,本报联动重庆日报,连线全国人大代表刘艳英、全国政协委员周利、川大智胜系统集成公司文旅板块总经理王春鹏、省委省直机关党校教授郝儒杰,请他们围绕成渝地区公共文旅服务协作共兴,深入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惠及千家万户,畅谈实现路径,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刘艳英:

发挥好极核带动优势 打通文旅“毛细血管”

“成渝间不仅要‘快’起来,也要‘慢’下来。”在全国人大代表刘艳英眼中,成渝一带的悠闲慢生活,是一种特别令人向往的文化标签。如今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就是要让游客们走进成渝地区更广袤的文旅空间,“慢”下脚步,享受悠闲。

在全国两会,刘艳英带来了安岳的柠檬。她告诉记者,“成渝之间有很多的好东西,我们应多停一停、看一看,沿着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由‘线’及‘面’,拓展乡村旅游网络建设,以实现城乡融合和区域发展的双赢目标。”

对此,刘艳英建议,应发挥好重庆和成都的极核带动优势,参考318川藏线的自驾线路模式,在重庆、成都两大都市圈之间打造属于成渝地区独有的都市乡村旅游自驾线路网络,提升乡村旅游线路的硬件打造和升级,深度挖掘乡村旅游道路沿线的特产、美食、美景、民宿、非遗等特色,打通成渝地区文旅“毛细血管”。

全国政协委员周利:

加强巴蜀文化艺术创作引导 让近者悦远者来

“要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成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旅游服务,让近者悦、远者来。”全国政协委员周利表示。

她建议,川渝两地要进一步推动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加强艺术创作引导,鼓励创作一批反映巴蜀地区历史风貌和当代实践的优秀作品,推出一批体现巴蜀文化内涵的实景演出、驻场演出,因地制宜发展中小型、主题性、特色类旅游演艺项目,培育旅游演艺精品。

另外,构建“书香成渝”全民阅读服务体系,搭建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互动交流平台,开展“成渝地·巴蜀情”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打通川渝两地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云网络,依托“智游天府”“惠游重庆”等平台,推动川渝两地文化、旅游等数据开放共享。

【基层实践】

打造智慧旅游行业云平台

已为成渝地区300多家单位提供服务

——川大智胜系统集成公司文旅板块总经理王春鹏

“智慧旅游建设是推进成渝地区共建共享的有效抓手。”川大智胜系统集成公司文旅板块总经理王春鹏介绍,围绕打造数字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智慧旅游行业云平台,目前已为成渝地区300多家文旅景区及文旅单位提供上云、用数、赋智的技术服务。

作为文旅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一线的执行者,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资源整合优势,王春鹏所在的川大智胜文旅提出的“区域文旅云平台普惠行业赋能解决方案”去年成功入选文旅部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上云用数赋智”优秀解决方案名单。

王春鹏表示,根据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等,公司还将对成绵乐世界遗产精品旅游带、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长江生态文化旅游带等区域,以创新的视角和思维,推动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结合成渝地区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和消费场景。

【专家观点】

高层设计协同 推进高位

打造一批成渝地区文旅创新成果

——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教授郝儒杰

自成渝双核联动联建“1+5”等一系列协议签订以来,合力推动了“成渝地·巴蜀情”和京剧、川剧、清音、交响乐等双城艺术交流展演的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这为成渝双核合力推进文旅服务共建共享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此,郝儒杰建议:一要坚持高质量发展的硬道理,要深挖整合优质特色文旅资源,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协力打造巴山蜀水、熊猫生态、成渝美食等文旅精品,形成一批共建共赢的双核联动创新成果。二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加强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引领,不断完善双核现代文旅高效联动联建机制体制。三要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创文旅消费场景,合力打造政府、商家、居民、游客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旅消费生态,形成合力驱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黄欢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韩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