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 >>正文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还需多方规范

2023-12-19 10:14:21 来源于:云南日报

近日,笔者了解到,深圳外国语学校等61所学校已成为深圳市首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实验工作学校。深圳园岭小学、南山外国语小学等学校均已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据悉,目前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麒麟小学已引入人工智能教育实训平台。该平台采用国产自研编程工具,具备图像识别、人脸识别、声音识别等功能,内置卡通元素、IP角色等创作素材,方便教师教学与学生实训。

人工智能作为重要驱动力,正在创造性地改变教育,也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变革与发展。得益于强大的文本、图像生成功能,生成式人工智能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资料检索与自主学习,还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互动体验,更能协助教师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充分融合,让因材施教的梦想成为可能,成就技术变革教育的夙愿。

然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教育而言,显然不仅仅意味着增加了一个新的工具。生成式人工智能如同一柄双刃剑,在带来巨大教育技术红利的同时,囿于成本大、技术要求难以满足等,将影响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生成完整且符合逻辑的语句,导致学生形成技术依赖,忽略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塑造,一旦缺乏技术伦理及学术道德,不仅影响受教育者自主写作能力的提升,还可能导致学术不端及学术诚信的问题。

教育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领域,人工智能如何最大程度上趋利避害,确保循着社会期待的方向发展,还有赖于全社会的关注和探索。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融合互促,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激励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法治层面逐一提出应对措施,实现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防治教育异质化风险。一方面,高度关注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在安全、伦理风险,细化人工智能伦理规范,通过规制定制人工智能和训练数据丰富扩大数据库,使其避免偏见,且富有多样性。另一方面,通过制定相关教育企业的指导方针,梳理教育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科技发展的相关规制衔接数据保护法规、政策,用法治为人工智能教育发展锚定航向,或是描绘兜底红线。

人工智能技术应服务于教书育人,在让其“授业”“解惑”的同时,必须坚持教师“传道”的主体地位,要学会善用技术,努力提升信息应用能力,让人工智能更好地辅助教学。同时,教育领域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需要加强监管和指导,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对技术的应用进行审批和监督,确保其应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要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示范应用场景,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提供指导和支持,才能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进而推动人工智能教育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为教育变革创新注入强劲动能。(吴学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