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患者几分钟的问诊,在这里可以问半小时,无论多厉害的专家,挂号费均1元;以往医学生只能根据老师教的病例学,在这里大家由被动变主动,实操看诊收获更多;日常教师只能在课上教学生模拟病例,而在这里教师由“说教”转“陪练”,让学生成长更快……
这里就是我省首家开设的教学门诊——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教学门诊,该门诊于4月8日开诊,目前已运行3个多月,运行效果如何?患者、医学生、教师感受怎样?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该门诊,一探究竟。
“大夫,我现在这种情况还得注意啥?”55岁的患者孙玉成问,他因肝内外胆管结石在别的医院已经做过4次手术,前一阵他又在吉大一院做了第5次手术,这次是过来复诊检查。
“患者目前这种情况可能还有什么隐患?需要注意什么?”吉林大学肝移植中心主任、吉大一院普通外科中心名誉主任王广义转头向医学生们提问。学生们思考了下,摇摇头。
王广义边指着患者的CT片,边告诉学生:“你们看,他这种情况要注意肠道的细菌、毒素可能随时会进到肝里,那患者健康的肝会不会出现问题?该怎么办?”
“老师,吃消炎药行吗?”一个学生问。孙玉成也好奇地看向王广义,等待着他的解答。“消炎药不能总吃,肝不可能一直靠消炎药来保护。”王广义摇摇头。“那还能做引流吗?”另一个学生问。“总用引流也不行,患者应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王广义话音刚落,孙玉成立即接过话来,“对对,我就是排便不好!”“排便不好,肠道压力大,肠道里的细菌就容易进到肝里,肝就容易出问题。”王广义解释说,孙玉成和学生们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大概40分钟,孙玉成的问诊才结束。“教学门诊太好了!我这病总反复,一直不知道是啥原因,今天我听王主任给学生们讲,我才明白这到底是咋回事,以后该注意啥。”孙玉成特别满意,“王主任医术厉害,所以号特别难挂。我一听说他在教学门诊出诊,赶紧抢个号。今天王主任带学生一起给我看病,方方面面都讲得很明白,用年轻人的话来说这就是VIP体验啊!”
孙玉成不仅对就诊过程满意,对教学门诊的诊室布置也尤为称赞。这里相比于普通门诊空间更大,诊室里还摆放了绿植,让患者就诊时感觉更轻松,问诊台后方还设有单独的查体房间,整体布置既贴心又温馨。
孙玉成告诉记者,昨天医学生还给他打了电话询问病情,问得很仔细、很认真,别看医学生们年轻,但他们非常负责。该院教学部副主任朴美花介绍,患者就诊前一天,医学生会在教学秘书的陪同下提前给患者打电话,询问病情,然后根据患者病情预习相关知识。第二天就诊前,医学生会在特定诊室对患者进行补充问诊,更系统地了解患者病情,以便在正式就诊时更全面地向老师汇报。这样,医学生就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能力提升也会更快。
很多患者就诊时想找专家给看病,他们不太相信年轻医学生诊疗能力,而在这里则不同,由于有“大咖”坐镇,患者不再像过去那样排斥医学生,医学生不仅有了更多亲手操作的机会,而且还有专家为其随时指导。“在课堂上我们实操的都是模型,而在这里面对的都是真实患者,实操一次就能把之前学到的很多知识点都连起来。想不到的地方,老师还会及时指导,学习起来事半功倍。”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临床医学院2019级临床医学生陈启凡说。
教学门诊将医疗与教学进行高效融合,不仅是新的诊疗模式,也是新的医学教学模式。专家可以在此同时完成医疗与教学任务,做好传帮带,培养更多优秀的年轻医生。“在医学教育中,临床实践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有时老师讲一天学生们可能都没全理解,但参加一次实践就能立即明白。”该院副院长张松灵说,“作为医生、教师,我们不仅要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也要培养更多优秀医生,做好传帮带,日后让更多患者受益。”
自开诊以来,该院教学门诊收到了患者不少反馈,大家纷纷表示,就诊体验非常不错。同时,医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工作和传帮带任务也得以更好地开展,教学门诊真正为患者、医学生、教师开启了“三赢”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