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法治 >>正文

首届选树“法治上海”建设品牌活动成绩斐然

2023-11-16 10:30:24 来源于:法治日报-法治网

 近日,首届选树“法治上海”建设品牌活动(以下简称选树活动)接近尾声,一批优秀品牌从153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近年来,这些品牌工作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变“盆景”为“风景”,展现了“法治上海”建设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上海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把科学理论作为根本指引、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立场、把依法治理作为时代特征,大力弘扬“枫桥式工作法”,不断提升城市“法治软实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践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上海样本”。

实现高效能治理

闵行区群租乱象的有效治理源于一份法治观察建议。古美街道基层法治观察员张辉发现辖区内规模性租赁安全隐患激增,经过缜密调查给街道依法治理委员会递交了法治观察建议书,推动问题有效解决,随后闵行区进一步深化该经验做法,并在全区推广。这是上海在创新探索基层法治观察工作并赋予实践的一个缩影。在这次选树活动中,该项目成为优秀候选项目。

据了解,这次选树活动重点选择“接得住、推得动、出实效”的工作品牌。其中“高效能治理”的要求涵盖了社区治理、民主协商、多元解纷、基层立法联系点等领域,体现了品牌的创新性、典型性和可推广性。

例如,虹口区针对基层矛盾纠纷量大面广的现状,创设性地打造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新机制,通过汇聚优势资源,下沉基层推进源头治理;

上海市司法局依靠科技创新,整合全市15个部门,研发应用“解纷一件事”信息化平台,实现矛盾纠纷一口申请、一口管理;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持续打造“检察建议助推诉源治理”工作品牌,狠抓建议质量和落实效果,推动相关领域治理的系统化、法治化、精细化……

“近年来,‘法治上海’建设优秀品牌如雨后春笋。此次评选过程既是总结提炼的过程,也是复制推广的过程,其激发的创新动力和示范效能是无穷的,为今后进一步实现超大城市高效能治理提供坚强保障。”上海市委依法治市办秘书处负责人说。

推动高质量发展

近日,涉案金额超千万元的“假冒耐磨钢板案”被成功侦破。公安机关之所以能顺利侦破如此小众领域的案件,离不开市工商联的合作支持。据介绍,“与公检法司构建合作机制,搭建政法机关与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渠道”是上海市工商联近年来持续打造的工作品牌。

“‘品牌’定位就是指挥棒,可以很好地凝聚合力解决工作头绪多、服务碎片化的问题,形成完整的工作推进链。”上海市工商联负责人说,“近年来在主品牌引领下,一系列诸如普法宣传、合规指引、产权保护等子品牌不断涌现,形成的品牌矩阵几乎涵盖服务民营经济、优化营商环境的所有领域。”

记者注意到,这次选树活动中有不少优秀品牌创建时间长、影响力大。有的长达5年,甚至10年之久,参与并见证了上海的城市发展和伟大变革。

比如此次入围的“防范风险·融法金盾”品牌在上海金融法院成立之初就开始创建并全力打造,为服务保障国家金融战略实施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高质量发展持续发力;

再如浦东新区在率先完成“证照分离”基础上,积极探索“一业一证”改革,持续多年的创新将“放管服”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又如上海市司法局和发改委联合推出的“一份报告替代以往一摞证明”,也是积攒了多年的探索实践,一经推出便有效解决了经营主体“开证难”的问题。

“要深刻认识到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法治作为牢固基础和持久动力。选树活动中涌现出来的诸多优秀品牌在依法维护市场秩序、依法平等保护经营主体等方面发挥了保障兜底作用,为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刘言浩说。

创造高品质生活

“经过多年持之以恒的努力,垃圾分类在我们小区已经形成了精神自觉和行为自觉。”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们骄傲地告诉记者。据了解,自2019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出台,上海连续5年对生活垃圾管理开展依法监督检查,为提升上海城市品质和品位作出积极贡献。这一项目也成为优秀候选品牌。

同样,《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的生效为“一江一河”滨水沿线生态治理提供了法治保障,让45公里滨江岸线成为上海生活品质、产业发展、城市治理的“新标杆”。

另外,还有许多优秀候选品牌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积极创新实践。如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直通车”建设,成为上海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响亮的品牌;

再如,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委依法治市办联合创设的全国首个法治文化节,推进红色文化、法治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全面融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新期待新要求;又如上海市总工会探索建立新就业形态民主协商“上海模式”,推动企业与劳动者协商对话,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在新时代赶考之路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从‘有没有’转向‘优不优’,从‘公共保障’转向对优质公共服务的需求。要充分发挥法治稳预期、固根本、利长远的作用,以维护公平正义应民意,深化依法治理促民享,做实法治为民解民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答好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时代新答卷。”上海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吴坚勇说。

编辑:刘一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