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法治 >>正文

在大石山区“种”下一片片“绿色护栏”

2025-01-20 14:42:00 来源于:法治日报

01_01_1811.jpg

  图为记者(左一)在防护林种植处,与当地交警、群众交谈。 法治日报通讯员 陈思安 摄

  □ 法治日报记者 吴良艺

  1月14日13时,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羌圩乡健康村岩王屯。

  阳光挣脱了冬日的束缚,温柔抚摸着大地。

  刚吃完午饭的村民韦金谋拿起镰刀、提起铲子,骑上电动自行车,前往自己“认养”的那片树林,要去除除草、铲铲肥。

  跟着韦金谋的电动自行车向山上开去,《法治日报》记者看到,前行的方向被山路的蜿蜒肆意摆弄,仿佛心电图上的曲线,毫无规律地起伏弯折,车在上面行驶,也像心跳的律动,时而紧张,时而舒缓。

  下转第七版  

  上接第一版

  如此起伏弯折的山路,韦金谋却是驾轻就熟,仅用7分钟就开到了此行目的地。“每隔一两周,我就要来这里给10亩树施肥、除草、驱虫。”韦金谋告诉记者,这些树长得好不好,是他放心不下的,而让他能在这条起伏弯折山路放心行驶的,也是这些树。

  一排排的树不算多,但它们承载的责任却很重。

  重在对群众生命安全的呵护,重在对无数家庭幸福的保护。

  河池,是集“老、少、山、库”于一体的欠发达大石山区,区域道路八成以上属于农村公路,坡多弯急、临水临崖,极易发生车辆翻坠交通事故。但2024年,河池市在路侧无防护路段发生的亡人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7.14%、13.14%。

  转变的背后,是诸多“绿色护栏”在发力。

  “农村道路大部分地势复杂,道路两旁多为陡峭的悬崖,道路的走向极不规则,驾驶员需要频繁地进行转向、加减速操作。”河池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交通事故处理科科长罗瑱介绍说,如果遭遇恶劣天气,路面湿滑或是驾驶员稍有疏忽,车辆就可能失控偏离车道。在这样的山路上,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后果往往不堪设想。

  安装波形防护栏是改善这一情况最好的办法,但资金短缺问题却如一座沉重的大山摆在河池市面前。

  “波形护栏每一公里的安装费用约为25万元,想要短时间给临山临水临崖等路段全部装上波形护栏并不现实。”罗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面对横亘眼前的难题,如何找到那把破题的钥匙?

  动员群众一起种防护林,形成一道“绿色护栏”,再持续完善波形护栏的安装,这是河池市结合本地实际,在2023年底探索出的答案。

  “防护林的幼苗由林业部门免费发放,村民种下后,只需要做好日常的管护工作,防护林长成后的经济收益也归村民所有。村民种树还能获得积分,可以在村里的积分超市换取东西。”健康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卢绘芳介绍,健康村目前共有46户150余人参与,种植了近5公里的防护林。

  村民能够砍树获得经济效益,那如何保障防护林能真正防得住?

  “在公安交管部门的指导下,我们的防护林都是种植三排,当树木长到能砍伐时,规定村民只能先砍伐第一排,等到一定的周期后,才能砍伐第二、三排。”谈及这一问题,卢绘芳回忆道,2024年6月,有一名村民骑着摩托车下山,因刹车太急造成翻车,幸而有这片防护林,人与车都没有翻下悬崖。

  “韦大哥,这些树长得咋样?根还牢固吗?”当日14时许,刚结束春运首日安全宣传的大化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民警唐奇宏、辅警韦艳艳也来到山上。他们心里牵挂的,也是这一排排防护林。

  “今天是2025年的春运首日,接下来会有更多人的返乡过节,我们的防护林长得好,能发挥作用,可极大降低严重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唐奇宏说。

  目前,河池市共在临山临水临崖路段修建防护栏820.276公里,种植防护林146.289公里。小小防护林,既是道路交通安全的有益补充,也成为村民致富的“绿色银行”。

  “走,下山。”看完防护林,与村民一番交谈后,唐奇宏一招手,和韦艳艳一起坐上警车,准备下山继续进行春运首日的安全宣传。“有了这些防护林,开在起伏弯折的山路上,再也不用心惊肉跳了,开得放心安心。”唐奇宏说。

  记者手记

  河池,这片位于桂西北的土地,曾经承载着脱贫攻坚的艰巨使命,是全国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面对异常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河池选择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踏上了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征程,并最终夺取了这场战役的全面胜利。

  如今,面对同样艰巨的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难题,河池依旧没有退缩,也没有“等靠要”。

  河池市公安局始终将群众的生命安全稳稳扛在肩头,充分发挥创新精神,联合多部门与群众在大石山区“种”下一片片“绿色护栏”,让它们成为对群众生命安全沉甸甸的承诺与坚定不移的守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