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去年12月中旬种下去的西瓜,现在开花了。4月中旬,这西瓜就能上市了。”2月18日,记者来到六安市裕安区顺河镇安城村,在当地沿淠湾果蔬专业合作联合社的第三代温控大棚里,联合社负责人杨传伟指着满棚西瓜藤上盛开的花朵说。
杨传伟是顺河镇果蔬产业的领头人,在当地种植果蔬已有十几年,拥有420多个蔬果大棚。去年,他将占地50亩的31个大棚升级成第三代大棚,着力提升设施农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只要预先设定好温度、湿度,大棚里的设备会根据情况自动调节棚内环境,让蔬菜、瓜果始终在最适合的环境里生长。”杨传伟说。他拿出手机点开App,屏幕上,31个第三代大棚中的温度、湿度等数据清清楚楚。其中一个西瓜大棚中的温度达到32摄氏度,大棚里的卷扬机自动运转起来,将棚顶的通风口打开,为大棚降温。
设施升级后,杨传伟种植了更多的反季节蔬果。不仅有4月份就能吃到的西瓜,还有2月底就能收获的朝天椒等。“升级后的大棚硬件设施更好,我们也相应改良了作物品种,改进了种植技术。目前大棚里的西瓜、辣椒我们都采用了吊蔓、水肥一体等技术,预计产量可以增加40%到50%。我们打算逐渐将传统大棚升级,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果蔬产量、质量。”杨传伟说。
“果蔬之乡”是顺河镇的一张金字招牌。全镇目前蔬菜种植面积超过1.2万亩,以安城村、王滩村为中心的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超过3000亩,年产蔬菜2.16万吨,年销售收入6480万元。
“果蔬种植需要向科技要效益,为了解决农业产业升级投入高、周期长、收益慢的困难,我们积极谋划申报产业到村项目,促进设施蔬菜产业升级。按照‘龙头引领、订单种植、政策扶持、保险托底’的思路,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联动发展模式,让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方共赢。”顺河镇副书记窦晓路告诉记者,近3年来,该镇利用衔接资金在全镇范围内建设、升级了60余座第三代温控大棚,既让产业得到升级,也让村集体收入有所增加,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