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评论员
城镇和乡村是互促互进、共生共存的。能否处理好城乡关系,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蕴含着巨大潜能。只有实现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国内大循环的空间才能更广阔、成色才能更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强调,围绕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协调发展部署改革。全省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安排部署,立足区域、城市、县域、乡村等不同层级主体单元,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不断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促进形成多中心支撑的协调发展格局。
要更加注重遵循客观规律。协调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是同步一致而是动态均衡。陕西各地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发展基础差异比较大,这种情况,是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造成的,也是长期历史发展形成的。我们不能简单要求各个区域在经济发展上齐步走,而是要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要完善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区域经济发展机制,完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机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加快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
要更加注重抓主要矛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有所侧重。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发展县域经济是省委、省政府着眼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性谋篇布局。要紧紧扭住县域经济这个战略抓手,完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细化产业功能县、农产品主产县、生态功能县分类考核机制,不断放大工业化联带农业、城镇化联带农村、市场化联带农民的成效,进一步拉紧区域间联系、弥合城乡间差距。
要更加注重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是同质竞争而是特色取胜。关中、陕北和陕南具有各自非常明显的地域发展特征,也具有非常独特的比较优势,关键是要因地制宜完善区域分工、促进错位发展。要健全龙头带动、产业协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机制,推进关中科技赋能创新升级、陕北能源革命转型升级、陕南生态优先绿色升级,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要结合不同主体功能区划分和不同城市发展特点,完善差异化支持政策,各地要据此配套细化自己的改革举措,在发挥比较优势中放大发展优势。
要更加注重协同联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是独善其身而是互利共生。优势互补,区域发展平衡性不断增强;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更强劲。要着眼城市、园区、产业、民生等不同维度,用足用好跨区域跨层级的协作机制。陕西作为西部省份,必须充分依托中心城市,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吸纳优质资源要素,辐射带动全省经济发展。要支持西安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西安—咸阳一体化推进机制,健全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协调推进的制度机制,各地要善于借助别人的力、走好自己的路,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良性竞合的发展共同体。
下好发展“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展望未来,只要我们着眼促进共同繁荣发展,完善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协调发展,就一定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共谱城乡融合发展“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