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罗马俱乐部”运用系统动力学对地球剩余的矿产资源进行了模拟开采,得出“增长的极限”“零增长”等悲观论断。某些组织甚至据此推算出世界末日的时间表。一时间,决定人类命运的资源与环境(环境也是资源)问题,成为全世界研究的头号课题。
25年前,在对资源与环境两大世界难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后,已经78岁高龄的钱学森同志,在给天津废旧物资研究所的一封信中提出:“我认为废旧物资及资源回收利用是国家大事之一。近几年,我一直在做点宣传解释,但苦于找不到知音,社会主义国家,建国宗旨就包括了子孙后代的幸福,所以一方面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而创造出一个最优美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要考虑资源永继不衰的问题”。最后得出:“如果搞好废弃物的再生,两个世界难题(资源与环境)就同时找到解决的途径”的结论。
然而,当时正值中国的经济突飞猛进、人们生活大幅度改善的年代。在人们心中,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包括资源、环境在内的其他问题都属于可以暂时忽略的软道理。致使钱老如此重要的研究成果被当作了耳旁风。致使作为科学泰斗的钱老苦于找不到“知音”,只能通过给名不见经传的天津废旧物资研究所写信表达自己的观点。
25年过去了,正如钱老所预料的那样,不可逆转的资源枯竭造成的原料价格暴涨,不仅导致全球经济急剧衰退、贫困人口迅速增加造成社会的剧烈动荡,同时还使为争夺资源而引发的领土之争、大国角逐急剧白热化。人类难道真的将要与资源“同归于尽”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其实,钱学森同志早在25年前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按照罗马俱乐部关于资源 · 环境 · 科技 ·人口的标准,资源匮乏、环境脆弱、科技落后、集中了全球最庞大贫困人口的中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早在30年前经济就应当崩溃。
然而,时至今日,那里的经济不仅没有崩溃,反而屡创增长的世界纪录。那么,他们是从那里获得发展所必须的资源的呢?
根据物质不灭定律,世界上有多少新就有多少旧。据统计,经三百年的掠夺式开采,全球80%的矿产资源实际上已经不在地下,而是以“垃圾”(再生资源)的形态堆积在我们周围,成为一座座永不枯竭的城市矿山。专家介绍,随着矿产资源与再生资源的此消彼长,30年后,再生资源为人类提供的原料将由目前的30%提高到80%,并最终取代矿产资源,成为原料的主要来源。而谁率先进入该产业,谁就会因为掌握了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而执未来世界之牛耳。
近五十年来,资源匮乏的日本、韩国以及中国的台湾、香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发展速度,反而超过了资源丰富的中国东北、西北的老工业基地,充分利用全球大量富积的再生资源,适应了资源的变化是根本原因。以至于近50年来出现了制造业跟着再生产业转移,哪里再生产业发达,哪里的经济就繁荣、社会就稳定。
这一现象雄辩地证明:人类已经找到了一条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一场“开采→产品→废弃”的线性经济向“产品→废弃→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转型的大革命,正在使世界由一个资源掠夺的时代进入一个资源再生的时代;由一个浪费型社会进入一个节约型社会。
把脉世界经济,一个健康的地球,不仅需要一个强大的动脉系统(制造),同时还需要一个强大的静脉系统(回收),只有形成“世界上有多少新就有多少旧,有多少旧又再生出多少新”的国际大循环,地球才能新陈代谢、吐故纳新不断焕发生机;有限的资源才能满足人类无限的需求。
实际上,世界上没有不可利用的“垃圾”,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据统计,全球每年产生再生资源约100亿吨。如果各国能够联手为地球建立起一个完善的静脉(回收)系统,使回收率达到60%,全球的碳排放将由目前的90亿吨降低到可自然降解的60亿吨、能耗和“三废”排放总量可降低30%。同时还可节约矿产资源50亿吨。人类也将基本摆脱对矿产资源的依赖,完成向循环经济的转型。
如今,我们重温钱老的教导,大有认识恨晚、悔不当初的感觉。显然,真正具有科学发展观的钱老,早就洞察到了再生资源取代矿产资源这一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成为这场大革命的先驱。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面临着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全球化与小生产、循环经济与线性经济三大矛盾。至今,前两大矛盾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然而,30年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的资源濒临枯竭、环境容量已达极限而难以为继。因此,完成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的转型、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上升为今后30年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遗憾的是,对钱老的研究成果,至今仍未引起领导和群众的重视。如:尽管在市场的推动下,资源再生产业已经成为我国节能减排、提供原料、安置就业贡献最大的中国第一大产业,不仅没有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不仅没有一所为之服务的国家级院校和科研单位,反而承受着几乎是全世界最高的税收、油价、地价、交通通讯收费以及政策打压,甚至被视为垃圾、固体废物、洋垃圾,沦为限制甚至取消类企业。另外,我国一方面耗巨资大量进口利用率仅50%的矿产资源;一方面却严禁利用率近100%,污染、能耗仅为矿产资源1/10的废旧渔网、轮胎、电器、车辆、机械设备等城市矿产进口。世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确定的70种可自由贸易的再生资源,回收率最高、需求量最大的中国就有50种不准进口(其他国家几乎全部允许甚至鼓励进口)。
近年来,迫于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国的五千万回收大军几乎挖地三尺,使国内产品得到了充分的回收。但每年出口的5亿吨产品却有去无回。不仅造成价值近万亿的资源被白白丢弃、需要进口8亿吨污染、能耗高出10倍的矿产资源来补充,而且还要向进口国缴纳高额“垃圾处理费”。更为严重的是,大批已经形成了“出口→回收→再出口”产业链的中小企业,因无米下锅而倒闭。
专家介绍,进口经过冶炼的废金属、经过裂解的废塑料、经过化浆的废纸等再生资源,等于将80%的污染、能耗拒之于国门之外。而我国每年进口的8亿吨矿产资源,等于将1500亿吨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其它有害物质进口到国内,可谓世界上最大的一笔洋垃圾。显然,令钱学森同志始料不及的是,要使中国乃至全球的产业结构向循环经济转型,是一场彻底埋葬传统体制、传统企业、传统理论的大革命,绝不可能一蹴而就,绝不是钱老所说的“做点宣传和解释”就能完成的。因此,要使我们的领导和群众真正成为钱老的“知音”,将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
作者:刘向群
编辑:吴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