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城乡新闻网 (官网 ) ,城乡经济,城乡文化,城乡特产,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数字乡村,三产融合,农业现代化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重大国策 振兴要闻 经贸参考 经济前沿 特别报道 复兴要略 民生民声 政策解读 规划与示范 安全与健康 数据新闻 内外双循环 城乡中国 现代农民 三农博览 乡村新时代 治理与法制 科技全景 乡愁拾遗 供采资讯 机构动态 智慧发展 期刊杂志 在线视频
网站首页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经贸参考

应用平衡思维探究解决问题之道

时间:2019-12-11 作者:李路阳,李一凡 来源:《国际融资》杂志 点击: 15800 次
0

导致中美贸易争端的深层原因是什么?针对当今国际贸 易出现的新问题、新模式,应建立起怎样的新理论体系?解决 中美贸易争端问题为什么要走平衡路线?如何解决中国国内经 济难题?产业是立命之本,怎么突破鸡生蛋、蛋生鸡的悖论? 经济增长与信用平衡有什么关系?......带着诸多读者关注的问 题,国际融资杂志记者专程采访了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 会常务副理事长、原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邹力行先生, 他从系统平衡思维理论解析了这些问题

What is the underlying cause of the China-US trade dispute? What new theoretical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response to the new problems and new models emerged in today‘s international trade? Why should we take a balanced approach in resolving trade disput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How should we solve China’s domestic economic problems? Industry is the foundation of life, then how to break through the paradox about whether the chicken or the egg come rst?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credit balance? To know the answers, the reporter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ng Magazine interviewed Mr. Zou Lixing, the 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of China Society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System Analysis and former Vice-President of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Development Bank. Mr. Zou analyzed these problems from system equilibrium thinking theory



研判中美贸易争端的深层原因

记者:应用您的系统平衡理论分析中美贸易争端,您觉得导致这场争端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邹力行:中美贸易争端是一个 长期、复杂、系统的政治博弈, 也是一个守成的最大发达国家与一 个新兴的最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 家利益之争。这场争端是迟早要来 的、是不可避免的、是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的。导致这场争端的深层 原因主要来自五方面的问题:一是 集中反映了全球变革中守成的发达 国家与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深 层次复杂矛盾;二是集中反映了中 美经贸关系的复杂性;三是集中反 映了中美对世界格局变化的准备和 估计不足;四是集中反映了中美两 国相互了解不够;五是集中反映了经贸理论落后于贸易实践。
记者:您认为争端的深层原因首先源自守成的发达国家与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复杂矛盾,能否就此详细做一下剖析?
邹力行:在全球经济中,发 达国家仍占据主导地位,但相对 份额在逐渐减少。比如1990~ 2011 年,发达国家货物出口占全球的比 重从72%下降至53%,而发展中国 家的货物出口比重从24.3%上升到 47.4%。随着这一格局的变化,我 们可以看到,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 济发展的动力有所削弱。尽管发 达国家在科技上仍占有领先优势, 但在全球化趋势下保持科技领先的 难度增大了。发达国家在意识形态 上仍然大力推进其价值观和发展模 式,但遭遇的质疑和抵制越来越多了。由于南北发展差距仍然很大, 形成了不对称的市场结构与要素流 动。从优势上看,发达国家主导市 场理念、规则和定价,特别是美国 在资本、管理、技术等要素上优势 显著;而发展中经济体,如中国只 在简单劳动力等初级要素上具有优 势,这两组生产要素形成不对称搭 配和组合,反映在最大的发达国家 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在 所难免。

记者:您认为中美经贸关系的复杂性,主要表现是什么?

邹力行:这种复杂性表现在世 界政治经济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 以及各种贸易协定绞在一起,剪不 断,理还乱,也因此进一步增加了 中美经贸关系的复杂性。特别是 中美各持不同政治体制,但政治上又都强调责任,都希望为人类福祉 做出贡献,中国知识分子主张天下 为公,为人民服务,美国知识分子 也同样有一种天下为公的胸怀, 甚至美国的一些新教徒也都在强调 对社会的责任,为了他们的目标、 事业和国家,能奉献一切。这种为 人类做贡献的精神在一些中美精英 中表现得比较突出。不仅如此,一 些中美精英都有很强的参政意识, 但是由于两国政治制度不同,发展 模式、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巨大 差别,使得完全不同历史文化背景 下的两国政策人员,由于考虑问题 时的出发点不同,服务的国家不一 样,争议在所难免。

记者:您认为中美在对世界格局变化的认识上都存在哪些问题?

邹力行:在美国,不少人没有预料到中国的快速发展,对中国经济总量在不久将来一个时期可能接近或超过美国,并没有做好心理与思想准备。因此,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意识和不安全感,其直接的反应和目标就是希望尽力延缓中国的发展,防范中国的快速发展对国际格局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既得利益构成冲击。

在中国,有些人被GDP数据冲 昏头脑,以为总量提升了,就真的 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了,就真的要成 为世界老二了。殊不知,中国的经 济社会发展在质量和软件方面还远 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中国的人均水 平仍然很低,中国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虽然在总量上可能逐渐被中国赶超,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国家必然“沉没”,他们仍保持着许多长处,在今后一百年仍然会在很多方面领先于世界。

世界的变在不变之中。世界矛 盾运动变化是永恒的,不变是相对 的。目前世界格局变化的本质是近 年来各种新的矛盾促进国际社会出 现重大调整的可能。这种可能是绝 对的,也是相对的。我们既要看到 变也要看到不变。正如中共十九大 报告强调:“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 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 是时代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了新时代,同时中国是世界上 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 因此,目前百年大变局说法要与中 共十九大两个政治判断相协调,还 要与习近平主席在G20大阪峰会强 调的“协调、合作、稳定”国际政 治基调相协调。

记者:您认为中美两国相互了解不够,对此,如何解释?

邹力行:中国文化讲究“和 为贵”,没有主动进犯的基因和要 素。中国追求国家富强和民族复 兴,并非要把国家重新打造成“中 央王国”,无意对外扩张疆土,无 意扮演全球霸主角色,而是要维护 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经济繁荣、 人民安康,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美国文化有“两面性”。既充满开拓性,又富有侵略性;既充满科学性,又富有野蛮性;既充满民主性,又富有霸权性;既充满现实
性,又富有理想性。血液中有一种敢于冒险的探索精神、崇尚科学的民主思想、尊重人权的法制理念以及“弱肉强食、胜者通吃”的竞争意识和坚定的民族自信。但是,不能过度自信,因为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强者,也没有绝对的弱者。我认为,中美双方对彼此文化差异的认识都不到位。

记者:您认为经贸理论落后于贸易实践,都有哪些表现?

邹力行:随着经济贸易全球化 的不断深入,贸易的性质和模式发 生了很大变化,贸易不再被简单地 认为是实现最终产品价值的商品交 换,而是为确保全球生产正常运转 的必要环节。贸易的模式除了“横 向贸易”“纵向贸易”外,还存在 着大量的“环状贸易”。在“横向 贸易”中,通过各取所长、互通有 无,而进行横向商品交换,贸易容 易平衡。在20世纪国际分工中,纵 向贸易代替横向贸易,贸易更多地 表现为全球生产中的流转环节,比 较容易与上下游出现脱节现象,造 成贸易的失衡。当今国际贸易正在 形成“两头在外”环状贸易模式和 平台操作,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实际 上控制了市场理念、产品设计、要 素采购、批发定价、零售定价、消 费和市场反馈等重要节点,并利用 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打造全新的经 贸平台,而发展中国家还只是作为供销过程中的加工生产环节,仅获 得一点点利润。比如“加州设计、 中国制造”,中国每装配一部售价 300美元i P h o n e手机,只能够在生 产环节获利6.5美元。发展中国家 贸易条件实际上在继续恶化,从而 使国际贸易不平衡因素更加复杂。 沿用传统、垂直的产业链和经贸理 论来解决目前的国际贸易纠纷是很 困难的,所以必须探讨建立新的理 论体系。

记者:针对当今国际贸易正在 形成的“两头在外”环状贸易模 式,您认为应该建立起怎样的新理 论体系?

邹力行:我们可能要遵循平衡 规律,积极探讨国际贸易系统平 衡理论与实践。首先,国际贸易系 统是由相关组成部分共同构成的具 有一定功能的有机体。贸易系统平 衡是一种综合的系统现象,是系统 矛盾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过程, 是系统存在的重要方式。其次,在 贸易系统运动过程中,系统的结 构、功能、环境都可能发生不断的 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非常缓慢的 变化,有时是跳跃性的变化,但总 体上最终是趋于平衡的变化,终归 要走到平衡这个代表有序结构的 “目的点”,也就是说国际贸易系 统实现平衡是各种国际贸易活动的 发展方向。因此,国际贸易理论与 实践应该着重探索贸易体系极为复 杂性变化过程中趋于平衡的运动规 律。即在深入分析系统结构、系统环境、系统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 探讨贸易系统平衡的表象状态和本 体特征,深入研究贸易系统平衡的 内力、潜力和外力的作用过程和特 点,综合提炼贸易系统平衡变化或 贸易系统平衡运动的性质和规律。 其三,基本方法是用平衡思维的方 法和从定性到定量再到定性的综合 集成手段(平衡实验室),对现 实世界中大量存在的不平衡、不确 定现象(模糊现象)进行描述、建 模,以达到对其进行恰当处理的目 的。

遵循平衡规律,加强国际贸易 系统平衡理论与实践研究,可以体 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特点, 反映复杂性社会经济变化要求和方 向,有利于进一步帮助人们在认 识新时期国际贸易过程中进行新的 探索、获得新的知识、发现新的规 律,并运用新规律、新知识解决国 际贸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 调的矛盾。

应用系统平衡思维方法处理中 美关系

记者:打贸易战不可能有赢 家,中美双方都应站在对方立场和 全球角度来思考双方关系。从应用 系统平衡思维方法的角度分析,您 的观点与建议是什么?

邹力行:首先,需求同存异、分类释疑,积极构建中美经贸关系共赢格局。中美争端加剧,共同点也在增加。比如:都认为世界处在大变革时代,都强调合作互信的重 要性,都强调要建立完善的国际规 则并遵循。但是,在竞争发展中, 很难免一方踩到另一方的脚,因 此,需要精心设计谈判议题,相互 间清楚地表达各自的目的和底线。 中美之争包括意识形态、国家战略 和经济利益。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形 成的意识形态,尤其是信仰和价值 观念,是一种内在东西,无优劣之 分,需要互相尊重。从长计议国家 战略,战略对手不一定就是敌人。 中国核心利益是领土完整、国家统 一、政体稳定,除此之外,都是可 以商谈的。中美最主要之争可能 还是在国家现实经济利益的市场之 争。市场竞争既要善用政治力量, 更要借助市场力量;既要有全球胸 怀,又要有微观效益,力争双赢。

其次,需正确定位、利益互 换,积极促进中美经济持续健康发 展。中国在21世纪仍将处于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在很多方 面需要向美国等先进社会学习;中 国也有不少傲人的成绩和经验值得 国际社会学习和借鉴。美国在21世 纪仍将是最强大、最有创新能力、 对世界经济产生最重要影响的国 家。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 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双方紧密合 作、取长补短、利益互换,不但对 两国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利,而且对 世界的稳定发展也具有难以替代的 作用。

其三,需加强交流,换位思 考,共同推进全球深度现代化。经 济铁幕限制科技、商品、信息交流,对双方都没有好处。美国需要增加包容性,不但在其国内包容,在国际上也应该包容,看到中国的积极因素,借鉴中国的长项加快发展。中国需要善于利用美国战略文化“两面性”中合理的一面,尽量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推崇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国际规范和价值相融合,在国际上多讲共性、少讲特色,更加积极地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和政策。

其四,需加强联动,增强互 信,共同推动完善国际贸易规则和 多边机制。中美两国在2016年G20 杭州峰会上同时批准应对全球气候 变化《巴黎协议》,这不仅是建立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联动,也 是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 施。中美对全球发展趋势和新的世 界秩序未必都很熟悉,一些战略见 解未必都是完全妥当的,暂时放 置一些争端,让时间来解决问题, 不走极端,不把话说绝,不把事做 绝。这点很重要。

记者:2018年人民出版社出 版了您的一本著作《大平衡:发 展的逻辑》,其中谈到如何进一 步促进中美经贸关系平衡发展, 您提出的平衡路线的理论根基是 什么?解决中美贸易争端问题为 什么要走平衡路线,能否为我们 讲讲您的见解?

邹力行:我讲的大平衡、平衡思维、平衡理论,是试图进一步完善制定我们现代化经济路线的一种积极探索。“大平衡”旨在强调: 平衡是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发展 过程中不平衡问题需要遵循和应用 平衡规律方法来解决。在一个矛盾 交织的时代,科技大革命、经济大 调整、社会大变革,都是源于全球 大平衡,也是为了全球大平衡。我 们的世界是一个动态平衡的世界, 是一个内外结构相互联系、各种因 素相互作用的世界。当平衡被破 坏,为了实现新的平衡,事物内部 与外部需要建立新的联系,各种力 量需要重新调整方向和力度。联 系、调整的力量正是平衡规律的力 量。我们这个世界和世界上的一切 都是事物平衡规律运动的结果。

平衡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应用平衡规律,把事物的平衡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形成以平衡既为动因又是目的的思维方法,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是特别强调“度”的内涵和作用、探索健康发展的一种方法。应用平衡思维方法,我们不难 发现事物变化客观存在着中间状 态,即:在肯定与否定之间,存在 着既不能完全肯定、又不能完全否 定的事实;在静止与运动之间,存 在着似静非静、似动非动的平衡状 态;在稳定与变化之间,存在着似 稳不稳、似变不变的平衡现象;在 可知与不可知之间,存在着似知非 知、似懂非懂的认识过程;在思维 和实践之间,存在着动脑动手、动 手动脑、脑手并动的体验状态;在 完全自由与完全不自由之间,存在一种恰到好处的自由意志,即在充分考虑和适应环境条件下,能够思考、感受、抉择,在行动上表现自我的特色;在精神和物质之间,存在着既要精神、又要物质的精神物质相互影响的现实世界......归根结底,在平衡和不平衡之 间,普遍存在着再平衡的现实。平衡 与不平衡是当下存在的,是必定要发 展变化的;再平衡是一种合乎与必然 性相联系的现实,是合理的,是终究 要产生的,是普遍存在的。

我的平衡理论研究,最初受启 发于新中国经济建设奠基人陈云先 生的综合平衡思想。他的综合平衡 思想,揭示了经济事物综合平衡运 动的规律和要求,创新发展了党的 经济理论和实践,对于正确处理经 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复杂关系具有 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近20年 来,我比较重视平衡理论与实践研 究。一是坚持实事求是,深入分析 平衡规律内涵特征,并应用平衡规 律作为认识世界、建设世界的思想 武器,探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途径,积极尝试在新时期把马克思 辩证唯物主义中国化、中国古代中 庸思想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实践理论化。二是以问题为导向, 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

我总觉得中国发展问题不在大 目标,而在思想方法,在策略和 技巧,在细节。细节决定成败。长 期以来,国家战略目标是清楚的, 但是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确实费了 很大周折。根本原因就在于思想方 法。因此,我积极探讨平衡思维方法,深入思考中国中长期发展需要 妥善处理的一些重要关系。三是特 别关注经济发展中的短板问题。 短板问题是制约发展的根本原因, 比如思想短视制约发展眼光,市场 不发达制约发展效益,创新不足制 约发展后劲,“三农”问题制约发 展潜力,国际经验缺乏制约发展能 力。因此,我试图运用平衡分析方 法,从平衡中找到不平衡,从不平 衡中找到短板以及补救短板的措 施。总的意图是:遵循平衡规律, 借助信息技术,根据中国这样的发 展中国家实际,在宏观层面积极探 索新的研究视角,将发展理念和发 展手段相结合,上层建筑与经济基 础相结合,思考长期可持续的经济 增长途径,为完善我国的现代化发 展路线添砖加瓦。

中美贸易问题实际上就是不平 衡问题。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发 展中国家不平等,市场不平衡,而 且越来越不平衡,差距越来越大, 应对这种新形式、新问题,需要 探索新的模式、新的思路和新的途 径。解决当前中美贸易战的问题需 要走平衡路线,需要中美双方相互 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妥协,相互 探讨和协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这是平衡规律的要求。

记者:中美贸易的不平衡问题是如何形成的?您通过研究平衡思维方法,觉得应该如何解决中美贸易争端?

邹力行: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甚至不 能说是五年、十年形成的,而是40 年来积累形成的不平衡问题,我们 承认这个不平衡是不合理的,但这 主要是市场行为。问题是几十年积 累形成的,解决问题也需要一定时 间。双方都应适当站在对方角度, 应用平衡思想,一起来解决这个不 平衡的问题?

中美贸易战若继续打下去的 话,必定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两 败俱伤,不但影响中美两国经济, 对全球经济也会造成巨大战略伤 害,事实已经证明了这点。因此, 双方无论是政策研究人员还是国家 工作人员都要调整心态,用平衡的 心态来对待这个事情。双方以理性 平衡来处理这个问题,就可以破解 当前困局。

总之,中美经贸关系是全球 最重要的经贸关系。中国需要美 国,美国需要中国,中美经贸关 系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中美经 贸摩擦趋于常态化。中美经贸关系逐渐趋于成熟,对彼此的要求 越来越高,挑剔也就越来越多, 合作中难免会遇到分歧和摩擦。 应对新形势、新问题,需要探 讨新方法、新途径,把恶性的中 美贸易争端转化为良性的竞争合作。立足国内,以外促内,以内应外

记者:应用您的平衡理论,面对中国国内亟待解决的经济难题,谈谈您的观点。

邹力行:中国国内市场本身就 是国际市场的重要部分。但凡大国经 济都是以其国内市场为基础的。中国 有近14亿人口的广阔市场,城镇化发 展、新产业发展、居民消费、生态环 保等都可以创造巨大的市场,中国发 展从根本上说要依靠中国自己的市场 和自己的力量。因此,需要以中国国 内市场为立足点,以外促内,以内应 外,以开放的心态,坚持改革开放。 我们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没有理由 闭关锁国。

记者:能否就您提出的“以中 国国内市场为立足点,以外促内,以 内应外”的大平衡思路具体讲一讲?

邹力行:我认为,可考虑供给 侧与需求侧双向互动,加强市场 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发完善中国 国内市场;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 革,加强智能社会、智能经济重大 基础设施和自主原始创新服务平台 的规划和建设;集中力量加快基础 研究能力、原始创新能力、精工操 作能力建设;在坚持对外开放和市 场多元化原则适当进口的同时, 加快中央、地方、企业能源储备能 力建设,大力开发新能源和节能技 术,提高石油利用效率,大幅降低 石油进口依赖,确保能源安全;大 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粮食安 全度;集中严管稀有金属,确保国 家战略物资安全;支持有条件的单 位、企业适当建职工宿舍、卫生 室、幼儿园、开班车,作为市场的补 充,缓解住房难、看病难、托儿难、出行难。在国际视野中抓紧解决我国 国内问题,挖掘潜力,提升能力。我 国国内问题解决得越妥当,越有利于 应对国际复杂斗争。应对复杂、敏 感、多变的形势,我们还需要做好应 对可能出现的最坏的局面。

记者:您提出集中力量加快基 础研究能力、原始创新能力、精 工操作能力建设,这是个非常重要 的话题,能否占领全球制高点,还 是要拿高科技说话,要有领先市场 的绝活儿,但金融支持政策、手段 也要跟得上。比如说,煤的清洁利 用、垃圾的清洁能源利用,以及危 废清洁能源与资源利用等零排放技 术等等,中国高科技企业创新发 展,特别是大规模产业化,很多处 于临门那一脚上,产业融资金额都 在亿元甚至十亿元以上,产业基金 不敢投资,银行更不敢贷款。但产 业是立命之本,怎么突破鸡生蛋、 蛋生鸡的悖论?

邹力行:这就涉及到我们讲的基础性或者说关键性的问题,即信用体制建设问题。信用体制建设问题是一个结构问题,在信用体制建设过程中,政府也好,金融机构也好,仍有大量工作要做。从根上与 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多可以做但却没有做的功课,这些功课重点不在产品,而是某种程度的征信能力。为什么发达国家的征信能力比较强?为什么我们的征信能力比较弱?这就是社会信用基础的关键差别。美国作为成熟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他的信用体制比较发 达。虽然我们不可能完全照搬,但 是建设社会信用体制需遵循的一般 规律性值得我们参考,这是能力本 身进步的基础。比如说,美国信用 体制对于个人信用、企业信用、 单位信用、社会信用、市场信用的 记录是比较透明的,是可以检索到 的,有专门机构在做这项工作;在 社会信用跟踪记载基础上,政府做 什么、市场做什么、个人做什么都 分得很清楚,这些都值得我们在信 用体制建设中借鉴。

有些信用建设是一个从无到有 的过程,应该允许试错,允许出 现一些风险。既然是一个过程,就 不能要求它一下子就达到很高的高 度,还得有一些措施。这样才有人 敢向创新产业投资。建设信用体 制,无论是借梯上楼也好,还是借 船出海也好,一定是要想办法给企 业创造一些少走弯路的途径,这些 恰恰是我们今天政府部门和金融 机构可以有所作为的。如果能在此 基础上做好顶层设计,所谓的鸡生 蛋、蛋生鸡的悖论问题就可以解 决。另外,在这过程中,还需进一 步明确由谁做的问题,比如,谁 去雪中送碳,谁去锦上添花,谁 去做售后服务,这都要有一个大 致的明确分工,不可能一家包揽 天下,这就需要从系统设计的角 度去考虑,把相应的出处、功能 分解,分步到位,分步实施,只 有做好这些基础工作,市场才能 夯实基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 些问题。

记者:信用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经济增长与信用平衡有什么关系?

邹力行:树挪死、人挪活、钱 挪多,钱挪多的过程是信用创造价值 的过程。信用在创造价值过程中,具 有三个重要特性:一是信用作为一种 精神,集中代表了人类的一种正向意 识和价值观念,是所有交易的中心问 题;二是信用作为一种财富,是一种 特殊资产,不会因使用而减少,而是 越使用会越多、越丰富;三是信用作 为一种行为,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 强大杠杆,对个人、企业、国家和社 会都是弥足珍贵的。人无信不立,业 无信不兴。

在市场经济中,在“生产-消 费-生产”循环往复运动中,市场为 王,国际竞争主要是围绕市场的竞 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场信 用体制建设是与经济发展传统马车 和新型马车密切相关的内生动力。

在互联网信息经济时代,市场环境变化加快,信用矛盾增加且复杂,市场不规范行为和不确定因素增加,市场风险增大,需要进一步加强市场信用主体、市场信用监管体制和金融系统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与金融发展有着天然融合的基因,互联网金融正在形成与众不同的金融生态环境,但本质上仍然是信用活动的过程,是金融中介化的过程。互联网金融在信息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等方面都有新特点,需要加强互联网金融信用评估机制、协调运作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建设。

随着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信用的核心内涵不断丰富和拓展, 不仅包括货币和金融资产,而且包 括创新能力、品牌质量、市场规 范、规则制定等无形的价值形态。 这些无形的资本价值形态是全球经 济一体化深度发展和国际治理结构 调整的市场条件,是创新思想、创 新产品、创新管理和创新发展的社 会条件。信用与货币相比较,是更 高层次的社会交换媒介,是一种具 有普遍意义的资本,反映更加广泛 的社会经济协作平衡关系。随着信 用资本作用的增强,人们收入差距 也很容易扩大。深化改革,需要注 重基本保障体系建设;经济转轨, 需要确保人民币的稳定;金融科技 越智能化,越需要相应的治理和配 套机制,以维护金融安全。

今后30年,中国需要把加强信 用体制建设作为金融体制改革发展 的中心任务,以法律、法规、标准 和契约为依据,以弘扬诚信美德为 内在要求,建立覆盖社会成员的信 用记录和信用基础设施网络,建立 对守信和失信的奖惩机制,建立以 人本主体性和技术适用性相结合的 金融监管思想体系,这是实现平衡 发展的战略途径。

记者:怎样应用平衡路线推动 金融支持民营科技产业项目的落 地?您的建议是什么?

邹力行:像这种问题,不是某一个机构、某一个企业、某一个地区可以单一解决的。这是国家层面 基于平衡路线要完善的发展思路。 这个经济平衡路线一定是“两个轮 子”同时向前转动,一方面大企业 要通过改革适应现在的经济形势并 继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要发挥民 营企业和非政府组织(N G O)的 作用,像华为就担当了很多国企应 该担当但是没有担当的责任,因 此,国家要在经济思想、经济路线 上明确一个重要的理念:民营企业 做好了同样可以代表国家;此外, 基于经济平衡路线的相关积极措施 要跟上去。现在缺的是两个轮子同 时转动的平衡路线思想指导之下的 机制,既要求承担责任,同时也允 许试错,这才能推进企业创新。中国民营科技中小企业融资 难、融资贵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根 本缘由:一是对民企战略定位虚而 不实。口号多、实效少;文章多、 措施少;缺少对民企的足够信任和 信心,缺少对发挥民企作用的深度 布局和操作方案。二是推动和帮助 民企法人建设、信用建设、现金流 建设、项目建设不够,民企作为市 场主体就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三 是现行经济管理体制刚性有余,柔 性不足,问责机制与容错机制协调 不到位,造成责任、权力、担当不 统一。四是新的融资机制不健全, 缺动力、缺精神、缺渠道,远不能 满足民企实际需要。五是银行结构 和贷款条件与中小企业经营规范不 配套,针对中小企业的社区银行太 少,银行提供的批发性流动资金 贷款和转贷,增加企业融资成本和管理难度。六是治标不治本,在流 动性上考虑较多,在机制创新上重 视不足。光有目标要求还是不够 的,还必须在结构和功能机制上做 文章。七是缺乏持续的政策设计。 一会儿旱一会儿涝,一时严管狠查 银行表外业务,导致民企停贷抽 贷,一时强行让银行给民企放水, 增加债务隐患。这些都不是长久之 策。对此,需要周密制定两个轮子 发展战略,摸清资源,多途径、多 形式、多元化建立融资服务中介, 引导和鼓励发展小微银行,特别是 发展以民资为主的多种形式股份制 金融机构,适当免除“巴塞尔协议 III”约束,适当放松对中小银行的 监管;大力调整国有商业银行的结 构体系,强化融资服务民营中小企 业功能,充分发挥政策性资金和开 发性金融引导作用;遵循经济规律, 进一步明确追责细则和界定标准,进 一步完善激励措施,促进各业规范发 展。改革开放初,民营中小企业之所 以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关键是体制上 解决了审批问题;在新时代,民营中 小企业做大做强,关键要解决好全社 会信用建设问题。

记者:为什么说中美贸易战是系统性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如何以内应外?

邹力行:美国对中国打贸易战 深藏玄机。贸易争端是现象,遏制中国是实质。生意讨价还价有可 能时紧时松,但根本上的博弈不会 松。为了长期遏制中国,美国出手组合拳,包括经贸、技术、能源、 金融、政治、军事和香港问题、台 湾问题等,多管齐下。油价振荡、 美元强势,挤压人民币;经贸制 裁、技术限制,打压中国产品;印 太战略、半岛萨德,挑拨周边关 系;在南海频繁闯入中国岛屿12 海里范围,在香港问题上企图借 香港动乱影响中国稳定,在台湾 问题上频繁触犯“一个中国”底 线。美国企图寻找更多筹码,增 加中国统一和发展成本,阻止中 国崛起,中国必须做好最坏准备 和持久战。

比如在能源方面,美国很可能加强对全球能源市场的掌控,逼中国在整个贸易战中就范。因此,能源短板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维系国家安全。在当前严峻形势下,特别需要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

需要进一步完善议价机制,加快提高国际大宗商品议价能力。可考虑建立中国国内统一协调机制,深入研究掌握国际期货运作机理和 市场行情,恰当组合期货基本要 素,综合考虑交易品种、交易数 量、交易价格、交易时间等要素, 建立统一交易策略。同时联合印 度、印尼等其他需求方组建国际大 宗商品采购联盟,如中印买油联 盟,共同与供给方进行谈判,争取 供给与需求贸易公平。

需要进一步完善能源安全战 略。切实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 逐步减少原油对外依存度,争取10 年内,由目前依存度70%逐步减至 35%以内。

需要进一步加大能源储备勘 探和新能源开发力度。这个时候 如能探明更多优质储量,有一两 个大型能源资源勘探开发成功, 必将对我国能源安全发挥关键作 用;同时,集中力量在非化石能 源等新型能源消费比重取得跨跃 式进展,必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 能源短板问题。

可考虑设立国家低碳发展母子 基金,进一步加强绿色能源、绿色 经济发展,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在 “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中 国低碳发展投融资需求强劲,估计 总需求达7.9万亿元。解决发展绿 色经济必需的融资问题,亟待创新 投融资模式。设立国家低碳发展母 子基金,在政府与市场之间构建一 套有效的互动机制,充分发挥“政 府引导、市场配置”作用,将有限 的财政资金和开发性金融资金集中 起来,充分引导和吸收社会资金共 同推动低碳发展,切实有效地为低 碳发展提供“源头活水”。在实际 操作时,低碳发展基金可以采取先 行先试、由易到难的方式,根据各 个领域、各个地区的低碳发展投融 资现状,灵活设立国家低碳发展子 基金,以满足中国低碳发展的实际 需求,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 低碳发展,巩固国家能源安全社会基石。(摄影 杜京哲)

说说国际金融与经济专家邹力行先生
邹力行先生是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原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高级专 家,兼任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也许是他20世纪70年代下乡当知青的经历,也许是他在国务院研究室工作的经历,让他钟情于在改 革的大背景下对中国改革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他希望能探索出一种解决中国问题的理论方法。20世纪 90年代初期,在他的研究进入到比较深层次的时候,市场上的翻译书籍已不解渴,这促使他下了很大决 心,辞去国务院研究室官职,远赴美国,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校留学,希望从全球最发达的国家那 里学习市场经济的精髓。

毕业后,他任职于世界银行(简称:世行)经济政策顾问和价值投资公司(ValveEngine)高级分析 师。在世界银行工作的那段经历,他获得了直接参与世行项目运作模式的宝贵经验。世行团队的工作风 格让他受益匪浅。他告诉笔者,如果你对项目有些问题想与团队沟通,只要把邮件发出去,很快就会得 到团队成员的反馈建议,大家以头脑风暴形式发表对你的问题的看法,最终形成集体意见。

尽管他在世行做研究的条件要比在中国内地的条件好得多,但他还是一直想着能有机会回国,为国 家做点儿事情。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国家开发银行(简称:国开 行)都向他发出了邀请,最终他选择了国开行,因为他想操作一些有意义的开拓性的事情。也就是在那 个时候,笔者认识了邹力行先生,他当时是国开行投资局局长助理,为设计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引导基金 做了大量文案工作,并主持为辽宁省政府、厦门市政府、河北省国资委提供财务顾问服务的工作和国开 行第一批县域经济财务顾问试点工作。2008年,邹力行参与组建国开行研究院,出色完成一系列前瞻性 和战略性研究,撰写《汶川大地震重建规划与发展战略研究》,所提出的“确立每年5月12日为防灾减 灾日”、“建立救灾防灾基金体系”、“建立三级救灾防灾物质储备体系”和“建立巨灾保险机制”均 被中央采纳,对指导全国抗震救灾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他精心组织跨国规划编制工作,获2014年度国 家发改委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他深入研究国开行中长期发展面临的政策性问题,起草《完善体制机制 促进政策性金融机构健康发展》,获国开行 2009年度创新成果特殊贡献奖。

20年前,邹力行就设计了他对中国问题的三步研究计划:一个是中国的发展基础,一个是中国的发 展动力,一个中国的发展逻辑。为此,他在国际上陆续发表了三部英文著作,在中国国内也出版了一些 著作,比如: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金融帝国——美国的发展与启示》和《开发性金融与可持续发 展》,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县域经济与社会——土地改革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平衡:发展 的逻辑》。他的业余时间被写作塞满,但却让他心里格外舒坦。而他在世行的工作经验,也让他在国开 行从事国际业务创新设计时游刃有余。2008年,他曾受聘为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议程理事会理事、可持续 发展金融专家,在达沃斯论坛参与全球金融改革设计。

虽然他已在国开行退休,但仍旧笔耕不断,社会活动依旧很多。作为曾经在美国学习工作多年的专 家,他应邀为美国大学编写英文教材《新时代中国经济》,并讲授他的大平衡理论。他希望他的研究知 识能够解答国内外人士的一些困惑,为架设中美合作桥梁添砖加瓦,为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健康可持续 发展贡献心力。“人生很短暂,做点儿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让我很满足、很幸福。”他这样说。


(撰 稿 李路阳)
    暂无相关评论!

推荐文章

复兴要略

更多+

振兴要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主管: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

主办:城乡发展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

承办:北京华文共创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顾问:金启涛 主编:朱志福 执行主编:谢谦诚 副主编:谢立平

电话:010-67056229

Copyright©2016-2023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城乡新闻网

京ICP备1603741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