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城乡新闻网 (官网 ) ,城乡经济,城乡文化,城乡特产,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数字乡村,三产融合,农业现代化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重大国策 振兴要闻 经贸参考 经济前沿 特别报道 复兴要略 民生民声 政策解读 规划与示范 安全与健康 数据新闻 内外双循环 城乡中国 现代农民 三农博览 乡村新时代 治理与法制 科技全景 乡愁拾遗 供采资讯 机构动态 智慧发展 期刊杂志 在线视频
网站首页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乡村新时代

蔡镇楚教授:让中医药回归神州大地

时间:2017-07-12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城乡新闻网 点击: 7463 次
0

传统中医药,是杏林之甘霖,是中华之国粹。起始于远古炎黄时代的中医药,绵延数千年,始终以中国人养生治病疗伤的神奇而著称于世,然而却在十大国粹的排名中,被网络者将中医药排在“书法”“武术”之后,排名第三。书法也是国粹,却只是艺术鉴赏而已。生命无为,健康不再,何谈艺术?而中医药何为?乃是中国人的生命药方,以治病救人为宗旨,维系着中国人的生命,理应是中国的第一国粹。




蔡镇楚教授的生活照


第一,中医药,以中国古典哲学为理论基础,是世界上最富有科学性的医药学。中国古典哲学,以“天人合一”为理论依据,一部《周易》强调的“一阴一阳之谓道”,是阴阳平衡之术。从《神农本草》《黄帝内经》以降,中医药学的养生之道、治病之理,都来自《周易》经典,来自“道法自然”的古典哲学,是中国医药科学的结晶。


第二,中医药,注重养生,以治未病为本。从人的饮食起居、生活方式和平素习性,都指导中国人如何遵循自然规律,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何调养,如何强身健体,以预防疾病发生,属于前瞻性的预防性医学;而西医药虽然长于急救,但纯粹是治病疗伤,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源自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


第三,中医药,以人体经络学依据,中医师看病,首先要号脉、看舌苔、翻眼皮看眼神,然后对症下药。人体经络学,是世界最神秘而尖端得生命科学。而西医药,以人体解剖学为依据,先制药,后看病,属于普遍性的临床医学。西药吃多了,难免出现副作用,致使原本健康的人体器官慢慢衰竭。且这种解剖学,以死人为解剖对象,唯有大器官尚在,人体的诸多功能细胞已经死亡,因而此种解剖不可能精细,致使人体经络体系一无所知,更不可能对症下药,于是照片、开刀、化疗等诸多医疗程序就成为西医的唯一手段。


第四,中医针灸学,是最最精密的医药科学,也是一切疑难病症的克星。例如带状疱疹,本来是普遍不过的病痛,然而西医药却难以医治,即使好了,也留下诸多后遗症;而中医的针灸疗法(特别是“贺氏针灸三通法”),不到半个月就很快痊愈,没有后遗症。这是我的亲身经历。再如糖尿病,本属于富贵病,西医发明的胰岛素,也只能暂时控制,让患者产生依赖性;其他如同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之类,西医只能吃药,让患者药不离身,遗害一生;其他如癌症,西医只能化疗,害苦了病人;而中医药注重养生调理与饮食生活习性,辅以针灸疗法却能治本。


中医药作为第一国粹,本来富有强大旺盛的生命力,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其命运始终处在西医药的无情打压之中,满目苍夷,衰落不堪。究其原因主要有六点:


1)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大环境所趋。中医药也像中国茶叶一样,国势兴则兴,国力强则强。改革开放以来,一切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西医药随之被大量引进,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大环境,西医药在中国得势,而使本土的中医药失去了赖以生存发展的机会。不然,国家领导人指出“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时,共和国前三十年,中医药空前繁荣,基本建立起省地县三级医疗体系,而后三十年却变得如此颓丧?


2)西医药的凶猛打压。西风东渐,已经百余年矣,但是西方列强始终难以占领中国;而近几十年里,西医药之所以能够如此凶猛地打压中医药,主要在于中国人在文化观念上莫名其妙地接受了西医药,从医生到病人,以为西方的月亮总比中国圆,甘愿情愿变成西医药的奴隶。国家的导向也有弊端,对于传统医药的中医药,不是积极倡导与扶持,而以市场化为由,放任自流,中医药只能自生自灭。


3)中国医改走火入魔,金钱至上,医德缺失,致使西医药嚣张而中医药衰落。西医药以医疗器械、药剂制作的规模化、系统化见长,致使医药界可以大量谋取高额利润。中国的医疗卫生部门,从政府官员、管理机构到流通渠道中的商贩、医院、医生和采购人员,全系统上下,全都钻进金钱至上的魔鬼圈里,连国家发改委的价格司,都与药商勾结,以提高药品价格来谋取暴利,老百姓与病人则成为他们敲诈勒索的对象,哪里还顾什么公德、医德、师德与“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信条。


4)中医与中草药,出自于大自然,从来是低成本,慢效益的。相比之下,中医药治本的缓慢性与西医药治标的快速性,西医药以快速急救见长,当今之环境污染,工伤急病如此之多,则让西医药在中国大行其道,中医药则逐渐丧失了市场。


5)国家医疗卫生主管部门,被一大批以西医药为专业的海归派掌握实权,他们连一般医科大学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都鄙视中医药,功利性极强,何况留学归来的洋博士?国家政策对中医药缺乏积极扶持,于是大批西医药大学、医院、医生得以茁壮成长,霸道于中华医学界,传统中医药不得不退出正规的医药界,而隐居江湖。


6)精通中医药学者是大师级人才,而西医药学分工精细,注重其实用性,凡是精通其一者,如骨科、脑科、五官科、内科、外科、肠道科、神经科之类,充其量只是某一方面的专家而已。而历史悠久的中医药,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经典著作,特别是文辞深奥的医古文,经络学,有几人能够精读,能够精通,能够掌握,致使中医药教育部门,师资奇缺,处于冷门专业,人才难以培养,已有中医药人才亦难以脱颖而出,中医药人才的严重危机,造成其后继乏人。


中西医药,本来都有各自的长短,当西风东渐之际,晚清学者都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今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之中,中西医药双方的竞争自然激烈,加之国家未能采取保护措施,未能站在国学的高度来对待中医药学的传承发展,在领导层、政策层与中医药文化观念层面上,屠呦呦的青蒿素能够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则证明中国医学界与日本、美国、欧洲各国对中医药的重视形成巨大反差,而导致传统中医药行业的衰败。


中医药,是传统的医药学,是博大精深的医药宝库,也是中国人积淀几千年的生命哲学,是中华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医药专家鄙视中医药是毫无科学依据的。我们主张以“中医药为体,以西医药为用”,来发展中国的医药事业。201776日,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议在天津召开,主席在贺信中指出:“传统医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以其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受到许多国家民众广泛认可。”这是一个巨大的利好。中医药的复兴,应该列入国家战略,纳入“一带一路”国际战略。既要改变观念,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或中华国学复兴的一个重要部分来实施,着力扶持中医药大学的人才培养,大力推动各省市县中医院的建设,抓紧国家级、省市级中医药研究基地、人才培养基地、中药材基地建设。国家要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卫生部门的主管领导,应以德才兼备的中医药专家为主体,以西医药专家为副手,教育全医药行业,尊重与弘扬中医药文化,发掘中医药宝库,造福中国人民;同时提倡中西医药互补,取长补短,博采众长,为人类健康服务。


责编:三丰




    暂无相关评论!

推荐文章

复兴要略

更多+

振兴要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主管: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

主办:城乡发展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

承办:北京华文共创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顾问:金启涛 主编:朱志福 执行主编:谢谦诚 副主编:谢立平

电话:010-67056229

Copyright©2016-2023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城乡新闻网

京ICP备1603741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