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城乡新闻网 (官网 ) ,城乡经济,城乡文化,城乡特产,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数字乡村,三产融合,农业现代化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重大国策 振兴要闻 经贸参考 经济前沿 特别报道 复兴要略 民生民声 政策解读 规划与示范 安全与健康 数据新闻 内外双循环 城乡中国 现代农民 三农博览 乡村新时代 治理与法制 科技全景 乡愁拾遗 供采资讯 机构动态 智慧发展 期刊杂志 在线视频
网站首页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经贸参考

李克强:进一步开放基建领域创新投融资方式,PPP模式或成发力点

时间:2016-09-12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城乡新闻网 点击: 7236 次
0

“‘补短板’一定要抓住两个重点:首先是要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第二也是更重要的,许多制度性、体制性改革,政府不花钱就可以调动有效投资。这方面尤其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去干!”李克强总理在9月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


当天会议部署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补短板工作力度,依靠改革开放推动发展升级和民生改善。李克强说,在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的同时,加力补短板,实现“加减”并举,是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他强调:“我们要通过不断深化改革,释放制度性红利,挖掘补短板、扩大有效投资的巨大潜力。”


我们国家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存在大量明显的薄弱环节和短板


有关部门负责人在会上列举了一组数据:当前我国人均公共产品拥有水平、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以及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仅为西欧的1/3、北美的1/4。在2015年在全球基础设施综合排名中,我国仅列第39位。


“必须认识到,我们国家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还很大,还存在大量明显的薄弱环节和短板。”李克强说,“这些短板我们迟早都要补,迟早都要投资建设。因此要抓住当前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较低等有利时机,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聚焦重点领域,优化政策‘配方’,打好‘组合拳’。”


李克强说,加大补短板工作力度,对于拉动有效投资、稳增长和保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届G20峰会上各界普遍认为,要协力进一步启动投资的引擎。”总理说,“当然,我们的投资不能‘大水漫灌’,而是要针对当前存在的薄弱环节,以‘补短板’带动合理有效投资,从而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保障比较充分的就业。”


以制度性改革,调动有效投资向“补短板”倾斜聚集


在讨论中,李克强指着手中的文件一一询问相关部门:“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促进民间资本参与‘补短板’建设,这项工作能不能再加快一点?进一步放开基础设施领域投资限制,目前有没有具体举措?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能不能切实做到民办与公办机构在市场准入等方面同等对待?”


他特别要求有关部门,要抓紧修订相关投资项目目录,创新机制高效吸引利用外资,改革完善有利于“补短板”的投融资体制。


“这些制度性、体制性改革,都是政府不花钱就能办的事情,必须加快进度,调动有效投资向‘补短板’倾斜聚集!”李克强说。


既要深化改革释放制度性红利,又要适时调整政府存量资金结构


“补短板”的另几项重点,是加快脱贫攻坚、灾后重建和中小水利治理加固、重大软硬基础设施建设、新产业新动能培育等重点领域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李克强要求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各地财政滞留资金的审计督查力度,盘活存量资金;同时发挥抵押补充贷款(PSL)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作用,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银行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加大支持力度。


他说:“总而言之,我们既要深化改革,释放制度性红利,又要适时调整政府存量资金结构,从而切实加大‘补短板’工作力度,发挥对稳增长、增后劲、促就业、惠民生的重要作用。”


抓紧制定产权保护制度措施实施细则,加大对非公有财产的刑法保护


李克强强调,补短板、拉动有效投资,当前要加大奖惩激励机制建设,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既要对主动作为的地方、部门人员加大奖励力度,也要对不作为的地方部门人员进行问责,同时还要建立允许‘试错’的保护机制。”总理说,“中央深改组已经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措施,加大对各种所有制财产的法律保护,增强市场主体创业创新的动力。”


李克强最后强调,各有关部门务必要拿出硬措施,排出工作时间表,国办要依据时间表对此进行督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补短板工作力度,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进一步放开基础设施领域投资限制。通过创新融资方式盘活沉淀资金。对此,方正宏观分析员任泽平、卢亮亮点评,政策利好频出,PPP成为发力点。


以下为点评原文:


1)核心观点:国常会议提出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要补短板,补短板要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主要是突破传统的金融方式以及扩大民间资本的可投资领域。在货币政策回归中性后,稳增长以财政为主,PPP是发力点。目前在国务院鼓励下,地方政府积极推动落地、银行积极放贷、企业积极参与,PPP落地率明显上浮。在资产荒和长端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其他资金来源参与PPP的意愿明显加强,为提升PPP项目落地率,预计未来政府提供税收减免、财政贴息、立法等政策红利,项目筛选上亦会倾斜。方正宏观团队近期持续推荐ppp相关主题,提出未来以财政为主、货币为辅,发力PPP(参见方正宏观系列报告《发力PPP》),得到市场验证。


2)国常会议提出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要补短板,补短板要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当前稳增长的思路转向财政为主,货币为辅的路径,但受制于财政支出空间的约束,政府开始寻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通过创新金融方式补“资金”的短板,向社会集中推介一批有现金流、有稳定回报预期的项目,也就是PPP项目。政府意在通过PPP项目盘活逐渐沉淀的社会资本,以推进改革。为此,未来将陆续放开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的投资限制,对民间资本放开由国有资本主导的教育、医疗等领域。民间资本的可投资领域将进一步拓宽。


3)货币政策回归中性后,地方推动PPP项目力度上升。目前宽松货币政策面临着多方面的制约,因此短期内货币都要维持中性稳健的态势。未来中国宏观政策将会以财政为主。那么财政发力的方向无非两方面:一是扩大财政赤字,然而今年的赤字率已经上升至3%;二是寻求其他资金来源,PPP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通道。地方政府,特别是财政资金紧张的省份,很有动力推动PPP项目的落地,随着越来越多的PPP项目获得省级财政的担保,银行和企业的参与意愿也随之提升,今年PPP项目落地的比率大幅提升。


4)PPP项目的融资渠道不断拓宽。首先,在长端利率不断下行以及“资产荒”的背景下,金融机构资金参与PPP项目的意愿明显加强。比如,国开行和农发行等专项建设基金支持地方基建,优先支持符合投向的PPP项目。其次,保险资金获批准入PPP。2016年7月发布的《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办法》增加了PPP等可行投资模式,资金门槛有所降低。最后,政府PPP引导基金井喷式增长。政府意图通过引导基金撬动民营资本,扩大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已公开披露的国内PPP引导基金注册资金总规模已经超过7000亿元。预计千亿基金将撬动起万亿规模的建设热潮。


5)市场并非对PPP项目一视同仁。尽管PPP项目拥有政府信用背书,都属于低风险资产,但是由于付费模式的区别导致不同项目的盈利能力和稳定性大相径庭。已经落地的PPP项目主要集中在市政、交通等基础设施领域。政府付费为主的PPP项目(如学校和体育项目)明显较低。国常会议上,总理要求政府向社会集中推介“一批有现金流、有稳定回报预期的项目”,意在降低PPP项目的潜在风险,利于在短时间内推动PPP落地率的上升。即将公布的财政部第三批PPP示范项目中,环保和公共事业类)PPP将是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其回报机制具备推进可行性。 


最近,PPP概念持续发热,民间资本对PPP模式关注度持续走高,或是推进PPP模式的好时机。


责编:唐敏  晓宇

 

    暂无相关评论!

推荐文章

复兴要略

更多+

振兴要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主管: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

主办:城乡发展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

承办:北京华文共创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顾问:金启涛 主编:朱志福 执行主编:谢谦诚 副主编:谢立平

电话:010-67056229

Copyright©2016-2023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城乡新闻网

京ICP备1603741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