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城乡新闻网 (官网 ) ,城乡经济,城乡文化,城乡特产,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数字乡村,三产融合,农业现代化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重大国策 振兴要闻 经贸参考 经济前沿 特别报道 复兴要略 民生民声 政策解读 规划与示范 安全与健康 数据新闻 内外双循环 城乡中国 现代农民 三农博览 乡村新时代 治理与法制 科技全景 乡愁拾遗 供采资讯 机构动态 智慧发展 期刊杂志 在线视频
网站首页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江苏

江苏,这样讲好红色故事

时间:2021-08-16 作者:苏雁 刘诗吟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点击: 7193 次
0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光明日报通讯员 刘诗吟


盛夏,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景区,十里荷塘荷花绽放,芦苇荡里白鹭纷飞。80年前,新四军伤病员在芦苇荡里边疗伤边与敌人展开机智斗争,谱写了一曲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赞歌。如今,这处江南水乡已发展成为占地约6000亩的综合全域旅游区,年游客量达200万人次。


今年,江苏各地纷纷依托本土红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江苏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主任王国聘表示,发展红色旅游关键在于讲好自己的故事,每个景点要结合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把自己的红色基因、红色故事挖透讲活,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来解读和呈现。


手段创新,增强互动体验


今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推出“为什么是她?——张纯如主题展”,展览运用数字技术重现1995年张纯如来到纪念馆参观时的影像。这一技术运用是根据今年博物馆日主题“恢复与重塑”概念而来,通过技术重现,观众更能加深对展览主题的理解。


“红色景区是展示革命精神的场所,应当追求简朴之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告诉记者,精品文物加上适当的科技手段,这才是革命纪念馆办展览的创新之道。


张建军认为,办展览不能贪大求多,做减法后,重点反而更突出。从2017年起,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对南京大屠杀史实展进行了改陈更新,将原有的3000多张历史照片减少到1000张,将原展览的11个部分调整为8个。


照片数量做“减法”,创新创意做“加法”。纪念馆为幸存者照片墙加装单控灯箱,每有大屠杀幸存者离世,工作人员会举行“熄灯”悼念仪式,当观众看到一张张照片由彩变黑,历史的沉重感油然而生;在档案墙前精选出4组《南京大屠杀档案》珍贵资料供观众翻阅,让史料触手可及;增设了“花语”系列教育展示活动,让观众在插花、献花的互动中,传递和平的理念。


有游客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这样写道:“见证熄灯的瞬间我忍不住落泪,脑海中浮现出纪念馆里看到的一幕幕史实。灯终究会灭,但历史我们绝不会忘记。”


今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荣获中国博物馆协会颁发的“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称号。


跨界融合,深度挖掘红色资源


当年,新四军伤病员在沙家浜的芦苇荡里养伤,芦苇荡就是天然的屏障,在粮缺药尽的时候,还能用芦根、鸡头米充饥……这片绿色芦苇荡中蕴藏着丰富的红色历史故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沙家浜开始整合区域革命历史资源和生态文旅资源。


在进一步延伸挖掘革命历史资料后,绿色芦苇荡中又新增出几抹鲜艳的“红”:在纪念馆西侧新建起“忠魂”墓地,为夏光、黄烽等新四军烈士举行安葬仪式;恢复东来茶馆、鲍家湾、后方医院、新“江抗”开会的土地庙等革命遗址;在沪剧《芦荡烽火》、京剧《沙家浜》的基础上,将沙家浜革命历史故事重新编排衔接,打造出《芦荡烽火》《智斗胡司令》两台大型实景演出,在芦荡剧场和横泾老街进行沉浸式演绎。


“红配绿”拓宽了沙家浜深度游资源,两者相互促进。2016年,沙家浜开发出一套独具特色的研学课程“沙家浜红绿新学堂”,学堂以菜单方式整合了革命历史教育、军事素质拓展等红色课程和湿地科普、水乡文化等绿色课程,将旅游体验和教育宣传有机结合起来,可根据游客需求定制个性化套餐。今年上半年,培训中心已累计接待实践团队493批、共1.95万人次。


当红色旅游越来越多地与其他文旅元素跨界融合,就会面临平衡革命教育与休闲观光,避免过度娱乐化、商业化的问题。对此,常熟沙家浜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副书记顾永忠认为,这一问题应该辩证看待,如今的红色游不再是单纯参观纪念馆,客人还可以住下来深度游,但是红色资源永远是红色游的灵魂。


关注青年视角,吸引年轻游客


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统计,预约参观该馆的游客中,有70%都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今年5月,纪念馆推出张纯如主题展,负责此次策展大纲撰写的,是刚来纪念馆的95后研究员刘嘉雯。她把自己从青年人视角看到的张纯如,尽数融入展陈设计中,呈现出张纯如至纯至善的青春生活、至韧至勇的成书经过,这些以往未曾展现的不同侧面,引起许多年轻观众的共鸣。开展两个月以来,该展成为纪念馆人流量最大的一次特展。


红色游群体年轻化,是近年来出现的大趋势。王国聘认为,红色游要想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年轻人群体的参与度,这需要红色景区为历史题材注入更多时代的内涵。


《觉醒年代》等献礼题材影视作品的“出圈”,带火了红色游。周恩来在剧中是一个重要角色,不少年轻人因为看了这部剧,主动到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打卡。今年以来,纪念馆已累计接待游客70万人次,其中90后占28%,00后占20%,同比增长5%。


“面对红色旅游年轻化的趋势,我们更要关注青年视角,要采取创新举措迎接年轻人、留住年轻人。”淮安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研究室主任陈国民告诉记者。纪念馆经常播放艺术感染力强的影片,如动画片《大鸾——周恩来童年读书的故事》,主人公的配音是淮安口音,传神的艺术形象让青少年十分喜爱。


红色基因要在青少年心间生根发芽,就必须与他们的学业、择业、就业紧密结合起来。陈国民建议,下一步红色景区应当加强与同类型场馆、学校、教育部门、用人单位等多方合作,让红色游不再局限于纪念馆方寸之内,而成为全社会开放、共建的平台。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16日 10版)


[ 责编:白冰 ]


转自:光明网

    暂无相关评论!

推荐文章

复兴要略

更多+

振兴要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主管: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

主办:城乡发展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

承办:北京华文共创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顾问:金启涛 主编:朱志福 执行主编:谢谦诚 副主编:谢立平

电话:010-67056229

Copyright©2016-2023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城乡新闻网

京ICP备1603741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