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仓镇社工站于2022年初建站以来,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社工站为主导,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赋能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居民,发掘和利用社区公益慈善资源,积极推动“五社”联动,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社工站探索形成“153X”服务模式,聚焦社会救助、儿童福利、养老服务、社会事务、社区治理等领域开展服务工作。即打造1个阵地,坚持5社联动,运用3种方法(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回应X类服务诉求,进一步发挥社会工作贴近基层、方法专业、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作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一、打造一个阵地,夯实基础建设
(一)加强阵地建设。陈仓镇社工站在金台区民政局的精心指导下,陈仓镇政府、宝鸡市社会工作联合会研究部署站点建设。经过前期学习研究省市区文件精神、座谈讨论确定站点建于陈仓镇联盟社区,同时在全镇选择了6个试点社区。社工站配备办公设备及办公用品,统一标识、统一服装。内设个案咨询室、小组活动室等场所,并悬挂了标识牌、人员组织架构、服务流程、小组工作方法、个案工作方法等制度牌。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能很好的满足不同群体的服务需求。
(二)完善制度建设。社工站根据服务需求及运营实际,制定并完善了陈仓镇社工站规章制度,制定年度项目计划及周计划、建立工作流程、督导体系。包含社工站场地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保密制度、志愿者管理、服务规范程序、资源整合等各项制度。制定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流程,完善个案服务记录套表、小组活动记录套表、社区社会工作记录套表共8个,保障了社工站规范有序运行。
(三)重视队伍建设。在人员配置上,社工站由3名驻站社工和41名社工室专职社工及52名社区志愿者共同开展服务,同时邀请专业督导定期为社工站服务提供专业团体督导,形成了专业的工作团队。
二、坚持“五社联动”,整合多元力量
陈仓镇社工站充分发挥“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慈善资源”等“五社联动”的作用,积极开展能力提升、志愿服务、社会救助、儿童福利等活动,尤其暑期开展的青少年“夏日梦想”探索营系列活动, 包括公益活动、潜能激发、技能学习、社区融入等在内的特色活动12场次,直接惠及辖区360余名青少年,链接各界社会资源30余家。其中如《“众筹”身边“宝藏”“寻宝”社区资源——社区青少年公益打卡活动》被新闻媒体跟踪报道,受到青少年、家长及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一)社区——“五社联动”赋能基层治理。社区作为“五社联动”中的首要元素,它既是各方联动得以展开的空间,也是“五社联动”所期望达到的效果。陈仓镇按照各级目标分层次建成1个社会工作服务总站、13个社区(村)社工室,全镇实现社工室100%全覆盖。在推进社工站(室)运行过程中,始终把切实兜好基本民生底线、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升基本社会服务水平放在第一位,聚焦“一小一老”群体服务,覆盖公益服务、儿童福利、养老服务、社会事务、社区治理、平安建设等多个领域,凝聚政社合力、激发基层活力。
(二)社会工作者——提升专业能力。陈仓镇社工站坚持专业服务与人才培育并行,为全面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理论素养和技能方法,进一步壮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凝聚力量,不断激发工作动能。一是聚焦社工理论培养。陈仓镇党委、镇政府联合陈仓镇社工站举办社会工作能力提升培训班。主要通过理论宣讲、观摩学习等形式,围绕党建实务、社工站建设、“五社联动”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群众项目设计与创新、新闻媒体宣传、与群众沟通技巧等方面进行了培训,确保大家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二是创新引领激发内生动能。以陈仓镇首届素质拓展运动会的形式,在展现社工身体素质、竞技才能、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大家的工作动能,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打下牢固的基础。三是聚焦实务督导。就项目推进、实务服务等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开展团体督导小组活动,针对社区社工室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督导服务、团体辅导活动。定期督导是促进社工站专业化的重要手段,不仅帮助社工解决了当前服务中的困惑,也探讨、交流学习了实务服务技巧,为社工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思路和方向。四是抓好读书赋能活动。定期组织各社区社工室社工,每周开展一次“悦读人生·社工成长”读书会活动。通过理论学习、专业书籍共读、专业影片赏析等交流分享形式,开展同辈互帮共学。鼓励和引导社会工作者通过读书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在实践中能够以理论为基础,提升解决复杂问题和多元化需求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截至目前培育全镇各社区社工师共计41人,其中中级社工师17人,初级社工师24人。
(三)社区社会组织孵化。社区社会组织作为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和社区建设的有效渠道,陈仓镇社工站联合各试点社区开展前期需求调研,结合社区需要,在孵化社区社会组织。共计孵化公益慈善类、生活服务类、社区事务类和文体活动类社区社会组织 29 家,通过开展社区社会组织培训、一对一辅导,有效回应了社会组织的多项服务需求,积极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各社区社会组织累计参与服务活动36场,服务群众达1800余人。
(四)社区志愿者培育。针对居民社会支持和社会化功能的削弱,人际交往、家庭矛盾、子女教育、邻里关系等社会问题突出,陈仓镇社工站重点通过志愿者招募、志愿者支持小组、社区志愿者赋能、培训等活动的开展,为社区志愿者培育进行有效化解和服务。截止目前,系统注册志愿者、发布志愿服务项目招募志愿者106名、联动志愿者 508 人次,志愿服务时长达22639小时。
(五)社区慈善资源——多方链接慈善资源。陈仓镇社工站积极整合多方慈善资源,链接爱心企业为辖区困境儿童累计捐赠15000元学习用品,同时在各社区创建慈善幸福家园,认领村社互动项目。截至目前所有试点社区完成6个社区慈善项目,筹集社区基金58000余元,项目内容涉及环境治理、社会救助、儿童福利、志愿服务等内容,为居民群众解决了实际问题。积极推动“社区+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慈善资源”的工作模式,实现各类社区(慈善)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化、常态化、专业化运行。
三、运用三种方法 提升服务质量
陈仓镇社工站依托各个社区(村),深入走访调研,从社区基本情况、重点人群、培育孵化、人才培养、个性需求、社区资源等六个维度了解社区发展现状,通过面对面访谈,获得一手资料,并与社区建立了协调支持关系。
(一)立足个案需求,提增服务效率。社工站社工通过入户走访,找准服务需求,建立服务对象档案,定期进行探访,开展系列专业服务。以服务对象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利用专业工作方法,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服务关系,充分挖掘服务对象自身的优势与长处,为服务对象的改变提供正确引导和方向,帮助服务对象正确认识自我,提升自我认同及在困境中解决问题能力,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共计完成社会工作个案7例。个案服务对象华华(化名)在接触之前没有朋辈网络支持、缺少与外界交往,在半年的服务过程中,社工以同理、尊重、鼓励等技巧,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并通过运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进行干预,充分挖掘案主自身的优势与长处,建立朋辈成长小组,为案主改变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方向,锻炼案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升自我信心。
(二)小组紧密跟进,赋能同辈成长。社工站依据需求“清单”,结合陈仓镇实际情况,及部分社区居民群众共性问题,开展疫情防控志愿者支持性小组、“我是情绪小主人”、“盟盟乐智”青少年成长小组、社工读书会小组、社工督导小组5个专业小组活动,直接服务人群100余人。在小组中提升社工、志愿者的服务理论及实务技巧,链接多方资源,帮助青少年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三)社工进驻社区,开展为民服务。社工站以社区为平台,积极推行“社工+社区服务”,多渠道线上线下收集居民需求,精准设计服务项目,开展专业服务。通过线下推广社会工作服务热线,采用结构性访谈方式,近距离为居民普及社工理念的同时,了解居民对社工站服务内容的真实意向,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市社会工作联合会微信公众号联动社区微信公众号发布,开展线上需求调研工作。经过一系列走访调研,陈仓镇社工站服务内容,重点针对“一老一小”“一残一困”等服务对象开展专业服务,着力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陈仓镇社工站联动各试点社区(村),积极链接各项资源,立足辖区群众需求,累计开展各项社区社会工作25场,直接参与2125人,间接惠及875居民群众。
四、发挥专业优势,回应群众诉求
社工站聚焦社会救助、儿童福利、社区治理、平安建设、疫情防控等领域,联合各社区社工室开展“五社联动”关爱“一小一老”社区活动40余场,累计参与群众5465人,帮扶群众1651次。以解决群众身边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找准群众真实需求,积极回应群众需求,链接专业服务资源,引进心理健康、医疗义诊、公益义剪、反诈防诈等便民服务资源,如石油东山的心窝窝集市定期在社区内开展便民服务活动。通过常态化的社区活动,不断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目前,结合市区镇中心工作,根据各社区实际,已逐步形成“153X”服务模式,并对社区专业社工服务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联盟社区以社工站青少年公益打卡活动为基础,根据自身社区需求和资源,开展“迎双节百人健步打卡联盟幸福圈”活动。通过前期活动“五社”力量已初步得到有效整合,常态化的读书小组活动也为各社工室提供了互动交流空间,促进了社工室专业能力的大幅提升。
陈仓镇社工站坚持党建引领、开放创新的工作理念,开展各项社会工作85余场,联动社区、银行、医院、企业等多个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参与,直接服务群众达8000人次,服务时长22000余小时,受益人群多达13000余人。积极开展省市及兄弟县区、单位交流6次,新闻媒体及工作简报宣传23次。积极构建多层次、分领域、广覆盖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持续优化专业服务的精度、深度、温度,使社工站成为服务基层群众、创新基层治理的有效平台,不断提升辖区居民凝聚力、引领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内驱力,为我市社会工作发展及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张积科 通讯员 段晓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