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 >>正文

古城博物馆收藏集锦(二)

2024-01-02 10:28:40 来源于:中国城乡新闻网

图片3.png

“临闾关田记”山西黑釉大罐

2017年的清明节前后 一天,一位80多岁的老大爷,在儿女掺扶下,来到山海关古城历史博物馆,当走进明朝厅的时候,老大爷一眼就看到了山西黑釉大缸,上面刻写着“临时关田记”字样,老人赶忙就跪下了,急忙祈祷,我和亲属急忙扶起了老大爷,我说:“您这是何苦呢?”,老大爷激动的说:“这是600多年前,我的老祖宗老田家,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树,推来的大罐,听一辈人讲:当时我们老田家出来时是哥俩,走到半路,老大去了山东,老二来到临闾关,落户在海边的田庄,我就是土生土长的田庄人,田氏中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东北,这几天我是带着子孙,到田庄来祭祖的,今天有幸来家乡的博物馆看一看,一下子就看到了老祖宗的600多年前大罐,你说我能不激动吗?”说完老人叫子孙们,在大罐前三鞠躬。并给他们讲了山海关田庄的历史,说完后老人家在子孙们的拥戴下,依依不舍离开明朝厅。

那么大罐上为啥不写“山海关田记”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请教省文物局的专家,他们解释道:明永乐年间,山海卫(山海关)城刚建城不到二十年左右,山海关不没有什么知名度,人们还继续沿袭着元代以前“临闾关”的叫法,所以当时,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则去临闾关。其中田姓一人,在临闾关南海边占地落户,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多,后改为了田庄。山海关古城历史博物馆现珍藏一个“临闾关田记”黑釉大罐,就是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县一户田姓移民到山海关所带来山西黑釉大罐。

图片4.png

  明永乐年间移民  

图片5.png

“临闾关田记” 黑釉大罐  

 明永乐年间经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处,迁往全国各地的移民曾达百万人之多,而移民到山海关也不下几十户,例如田庄、梁家沟、乔家沟、小郭庄、北张庄、南窑河、虞庄、洼子营、大刘庄、赵庄、吴庄、孙庄和小湾村等都是明初从山西洪桐县移民过来的,在此建村落户、繁衍后代。明朝初年的大移民,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而且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罕见的。这对于当时的明王朝以及后来的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十分罕见‘长城砖石“大明宣德陶炉”

前不久,有两位北京客人,参观山海关古城历史博物馆完后,他们突然对一个很不起眼的陶香炉,很感兴趣,他找到我,对我说:“这个香炉不是陶制材料,而是用长城砖石做出来的,你可能在长城一线收藏到的吧?我说对!就是在板厂峪北部山区,长城一线的农村里面收到的。

 这个香炉,正面有“大明宣德年制”的款,十分难得,国内罕见,我们初步分析有两种可能,供你参考,一是宣德年间,这是制作大明宣德炉的模具,也叫“范”,但用砖石制作模具,在国内还是首次发现,实属罕见。而另一种可能是,在大明年代,某个时期,在修某一段长城时,为了庆祝开工或竣工时,就地取材,用长城砖材质制作此炉,此香炉的材质,很象是大明嘉靖年间的长城砖的材质。

修建长城的风水先生,为了祝贺蓟辽长城某一段的工程修缮没计开工,烧香祈祷,而做为祈祀用的香炉,必不可少。因为“大明宣德炉”在当时很有名,所以在烧制长城砖的时候,仿造当时大明宣德炉样子制作而成。

这说明在修建明代长城时候,不是凭空瞎想的,而是经过风水先生,实地考察,再经过周易推理,而做出(没计)修长城的位置,开工的时间等。

这两种可能性都可能存在,这只是推测和遐想?总之,这件带“大明宣德年制”款的长城砖石的宣德炉,非常难得,很值得研究和探讨,更应该让国内文物专家,长城专家进一步研究确认,也许会为长城文化研究,填一空白。

图片6.png

大明宣德年制长城砖炉

(供稿:山海关收藏家 大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