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联盟在三门峡成立。
□杨鸿星
10月17日,仰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联盟在三门峡市成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门峡市仰韶文化研究中心、郑州市大河村考古遗址公园、西安半坡博物馆和北首岭、甘肃大地湾文保所等单位成立仰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联盟。该联盟将秉承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原则,提升文物保护的专业能力与水平,促进科学研究、宣传推广、文创开发、考古研学等领域的广泛交流与合作。
当天,还举行了仰韶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仰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专项基金揭牌,三门峡市仰韶文化研究中心考古·研究丛书首发,中国仰韶文化数据平台启动上线等活动。
仰韶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根魂所在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总工程师、研究员 曹兵武
仰韶文化是我们国家第一个发现和命名的考古学文化,距现在103年了,属于中国现化考古学的开端。今天仰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联盟成立,新成立的仰韶文化研究中心加了“国际”二字,确实是百年仰韶研究过程中的一件大事情。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开展了将近20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近年,仰韶周边新的考古发现层出不穷,怎么样重新认识和评价仰韶,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仰韶时代并列的兄弟文化非常多,跟仰韶同时期的各个地区文明同样发达,比如东北的红山文化,山东的大汶口文化,东南地区的良渚文化等,还有长江地区屈家岭、石家河文化,都是和仰韶并驾齐驱的态势。到底哪一个最后在这个“统”里面,不管是血统,还是经济上的“统”,还是政治认同的“统”起了更重要的作用呢?能不能把仰韶文化定义为根魂文化?
仰韶之前,各个地区农业作为主要的经济不但萌芽,而且在很多地区开始成熟,仰韶时期农业成为主要经济,其他地区的农业只是众多经济要素中的一个。仰韶是一个率先进入农业社会的古国。仰韶之后龙山时期,各地区的互动加剧,夏商周出现的中原,才把各个“统”合到一起,从这个角度讲,仰韶可以认为是同时期文化里华夏文化的根和魂。
它最重要的体现,是在经济上出现的融合态势。由于黄土地区极适合旱作,黄土地区的沟壑、河谷也有部分的稻作、水作经济,同时周围的丘陵和山地狩猎经济作为一种补充,经济上这种特点表现出来了。人口上,现在考古发现的遗址,仰韶文化的聚落规模、聚落人口、聚落数量、聚落分布的范围基本上成为当时人口最大的一个文化。基因和语言学、语言谱系研究也认为,汉语谱系是很庞大的语言家族,这批人的形成孕育了农业大规模发展,人口大规模变迁,奠定了仰韶基础,和仰韶文化形成有很大关系。同时,中国几千年持续不断的农耕文明,主要是以村落社会、村社社会为载体,仰韶时期的村落社会、村落组织非常发达。仰韶早期像姜寨为代表的“向心式”聚落模式,就是几个家族围绕着广场来分布,每个家族有自己的大房子、公共活动空间,到三门峡的西坡地区,把大型的公共空间集中到中心广场,又进一步向前拓展了一步。仰韶晚期,双槐树为代表的几个环壕、几个层次的“向心式”聚落,仰韶这个阶段向心性村社社会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发展阶段。龙山阶段就是政治上突破的阶段,各个地区都得到充分发展之后开始互相碰撞,有一些地区向另一些地方争夺生存资源。到二里头阶段明显可以看出来,区域兴起是以其他区域的衰落为代价,才形成一个大统出现,大统出现就是徐宏先生说的“月明星稀”。
中原文明阶段性的重要转折点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袁广阔
近年来,由于周边考古文化的进展,比如说东南地区的良渚文化、四川地区的三星堆文化、东北的红山文化等,有很多突出的发现,所以说学术界对中原地区的考古学文化有一些不同的声音。
5300年前后,郑州、洛阳这一块,就出现了多重环壕聚落,楚湾遗址中间的壕和内部的壕距离很近,明显实用性不是很大,礼制特征是比较明显的。临潼姜寨、大地湾都是圆形聚落,周边有环壕,然后有大房子,大房子周边有小房子。西坡也是这样的,中原在文明化的过程中,走了一个用大房子公共事务的管理模式,或者说是民主制的模式,凝聚社会或者落实公共权力是中原文明的特征,这种情况到了双槐树,聚落发生了变化,大房子变成了宫殿区,夯土结构坐北朝南,跟后来的二里头王宫式建筑开始接轨,这是中原文明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河洛古国是中原文明的重要转折点。
除了双槐树,最近有几个大发现,其中的大地湾,大房子的“前堂后室”结构,院落式宫殿的特征更加明显。依现在的材料看,仰韶文化晚期,就是社会开始转折的这个阶段,一个发生在关中到陇东地区,一个发生在郑洛地区,都是仰韶文化人口分布最多的区域。
大汶口的情况就不太一样,大汶口的墓葬,出土大量的陶器、礼器,确实出现了社会的复杂化过程,而且也出现了城址,虽然是母系社会,但是后来也走到了古国阶段,应该与中原的年代比较接近。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几个结论。第一,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进入文明的路径和模式是不同的,在社会发展阶段上,仰韶文化是父系社会,大汶口主体是母系社会,但是都在5000年前后,不约而同地进入了古国时期。第二,仰韶文化的中晚期,不论是关中的西王村类型还是郑州的秦王寨类型,都发现了大中小三级聚落,缺乏高等级的墓葬、大量的祭祀遗存、彰显身份地位的礼器,很难看出权贵和普通人的差别。仰韶文化的古国应该是轻宗教而重民生的,这是最大的特点。而大汶口正好是视死如视生的,这个特点特别突出。第三,从这些大房子的情况来看,中原地区是在父系社会部落议事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王权和军权模式。大汶口应该是一种军权、王权、神权的模式,军权和神权在大汶口占比重一些,王权的特征可能要小一些。但是不管怎么说,各个文化区域迈进古国的时间是差不多的。中原文明从古文化、古城到古国,确实有自己的模式。
铸鼎塬古国是中国史前最早形成的古国之一
河南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魏兴涛
近年来,考古界正在研究古国,像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也是以古国的三个阶段来划分文明的发展进程。5800年至5100年这个时期怎么来认识?三门峡的西坡和北阳平为中心的古国又是什么样?
首先,仰韶中期已经形成了以粟黍包括水稻为主体的种植业,进入了农业社会,从西坡出土的骨骼检测,家猪占86%,野生的猪非常少。通过人骨的同位素、牙结石的提取物淀粉质的分析、龋齿的发生率等各个方面,反映了当时农业经济的成熟、繁荣与稳定。
其次,北阳平勘探面积是42万平方米,西坡是40万平方米,从体量上来说是大型聚落,大型聚落的出现,说明人口大量增加,为国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会分工、分化显著,出现了不同的阶层。从分工专业化的角度来说,像良渚有精美的陶器尤其是玉器,手工业很发达。仰韶应该是建筑业,北阳平和西坡的五边形房子已经形成了模式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形态,还有制陶、酿酒,与手工业相关的产业已经兴起,营造的人群也有一定的专门化。同时这个时期出现了权贵阶层,仰韶中期出现了大房子,当然有部落头领人物,为了公共事业,在这里继位或者居住。随着权力不断加强,形成对复杂社会有效的管理体系。从距今5800年或者5700年到5100年这六七百年的时间,聚落布局都是有组织的,有效的管理体系是存在的。
综合以上所述,仰韶中期,一套以核心或者中心聚落为中枢的、等级较为分明、专业分工基本明确、社会稳定有序的区域社会管理体系已经初步显现,所以这个时期具备了古国的一般特征,出现了史前古国。
铸鼎塬全称叫轩辕黄帝铸鼎塬,得名悠久,现在把北阳平和西坡中心聚落的兴建时期,称为铸鼎塬古国,距今最早5700年,这个时候的古国只能是初期的古国。以铸鼎塬古国为代表的仰韶中期核心区,是中华文明重要起源区域之一,要比良渚同时期的南佐和双槐树古国早一个阶段,应该是中原地区古国的始源。
庙底沟文化就是华夏的根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赵春青
本世纪初开始到目前,仰韶文化进入了社会学研究的阶段。下一步怎么办?必须得有一套新的理念来理解、来处置,怎么样把仰韶文化引向深入。
仰韶文化研究必须与社会学研究相结合,才能够探索清楚仰韶文化在文明化的过程中,在从氏族社会到国家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三门峡地区的庙底沟文化,在中国文明起源形成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为什么范围影响这么广?为什么它的花瓣纹是史前文明的艺术浪潮?我认为它的背后表明了一种礼制,实际上也是一种政治观念在起作用。考古界对庙底沟认识得还不够,还是像以前那样,分期、分类型。我觉得应该把庙底沟期当成一个中国文明产生的起源的一个基点。
庙底沟彩陶花纹分类有好几种:一个是花卉纹,花卉纹就包括回旋勾连纹,第二个是几何纹,第三个是动物纹,第四个是植物纹,还有其他的一些。这里面非常值得重视的是花卉纹。所以花与华、华与华夏、华夏与中华都是有联系的。这样追踪下来以后,庙底沟的花卉纹意义重大。
多学科研究仰韶文化
河南考古学会会长、河南省文物局原副巡视员 孙英民
仰韶文化分布范围广,时间跨度长,前前后后跨了两千多年。从贾湖作为中华文明的起步,到仰韶的发展,再到仰韶后期进入国家文明,仰韶文化确实是博大精深。对仰韶文化的研究光靠考古学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提倡多学科跨界研究,才是今后的方向。
近几年,考古学把自然科学的手段引进来,进行了一些材料分析、年代分析、基因分析等,都是新的手段。但是仰韶文化跨了两千年,跨了这么大的区域,它包含了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建筑、宗教、哲学思想。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仰韶文化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想,在考古学领域里面,能不能把各个学科相关的、不同维度的学者都吸引到仰韶研究里来,认识、研究仰韶文化,建立一个仰韶学。仰韶学的研究就是多维度的研究。对敦煌的研究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上升到敦煌学后,各个角度、各个领域对敦煌这一批资料的研究就深刻了,敦煌学这几年发展很迅速。受敦煌学的影响,甲骨学就提出来了,在甲骨领域有一批人进行甲骨学研究。在这之后,故宫就提出了故宫学,因为故宫里面有文献档案,有建筑,藏品很多,故宫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拿出来形成了故宫学。其实仰韶就是一个大的文化,完全可以从仰韶学这个视角把国内从事历史学、文献学、艺术领域、艺术考古、艺术史、建筑史、政治学等专家,集中到我们这个领域里,深耕这两千多年考古学家所提供的考古资料,来解构仰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