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中国画坛中,传统坚守者们往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笔墨的锤炼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画家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静心临摹古画揣摩古人构图、用笔用墨之妙。然而在中国画的现代性转换尚未结束的时期,更多画家喜欢去尝试中国水墨的多种可能性,能坚守传统、潜心研究传统并坚持以传统的笔墨关系进行创作的画家太少了,而鲁樵就是这样一位守望传统的画家。
作为传统一路的中国画家,鲁樵强调格与法的重要性,要求笔笔都有来历,每张作品画面所传达的气息则是古意盎然。他的画传统功夫很扎实,二十余年其一直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临摹古代名家名作上。令人非常感兴趣的是,鲁樵走的是文人画的路子,观其画作清雅率性,情感表达自然贴切。要想如此,除笔墨要有相当造诣之外,内在的修为也非常重要。华裔美术史专家方闻先生曾说,对于一名文人画家而言,画是“写”出的而不是精心描摹或胡乱涂鸦的,文人艺术家作品的成功在于其精湛的技法,深刻的思想以及艺术家内在之旨趣的天然流露。鲁樵为提升思想和文化修养,他的日常生活方式更接近古代儒雅的文人,他喜好读书、不喜浮躁喧哗;幽静中佛心自现。恬淡优雅的日常生活给予了鲁樵绘画中令人惬意的书卷气,他画中的山水清幽恬淡、花鸟生意盎然、儿童顽皮可爱、观音端庄秀丽,观其画如饮佳茗,让人倦意顿消,有无上清凉之感。
在当下守望传统更具有信仰层面的意义,鲁樵本人对古代文化传统那种难以舍弃的情怀可能已经上升到一种信仰的高度。他作品中的孩童、读书人还是身着长衫,很是闲雅,画面中依然出现草堂屋舍、一叶孤舟以及松树竹林等桃花源中才有的物象。可是他所描画的景物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到来,早已在现实中消失,封存于历史书卷之中了。这些物象的描画可能是画家本人怀古情怀,也可能隐喻了画家本人对已经逐渐失去的古代道统的无限向往。
纵然中国画有伟大的传统,可由于社会环境与古代发生了翻天覆地之变革,今人已很难体会到古人何如在作品中表达宇宙意识,当下的艺术家也很难体会到古人如何在其作品中表达万物的“性”与“理”。 坚守传统不是要回到过去,不是要像古人那样去表达宇宙意识和万物的“性”与“理”,而是要以最大的勇气走出来,重新开辟具有独特个性又符合引领时代的艺术风格,即为了在作品中表达和实现自身的存在,形成自己特定的技巧与构成方式来“变”化范本。细观鲁樵作品,我们发现他不是对古代经典作品简单的临摹或再造古代风格,而是带着当下人的视觉印迹,像《溪涧幽禽》和《十八应真造像》等作品具有现代画那种透视感;《童趣》等作品具有很强的写实感在其中。华裔美术史专家方闻先生说:“后代画家不是再造古代风格,而是通过自己时代的视像结构与组合方式对古代风格进行变革和演绎形式诸要素、技法和单个母体可能被复述,而视觉上有机的宏观结构与艺术家运作手法的微观组成这两者更微妙的形式关系确实是无法重演的。”尽管鲁樵守望传统,却并不拘泥于传统,而是巧妙的或者说是无意识地将当下的一些绘画技巧和这个时代的审美特点融入了自己的创作中,这使得其作品充满了一种现代宏观视觉结构与传统意味相结合所形成的一种张力,形成了视觉上的绵延之维。
古代典范在非历史性延续中拥有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后代大师在其成长过程中通过与古代典范的吟心共鸣,取得了自身艺术风格的实现。鲁樵在其作品中呈现出的视觉绵延之维是其取自古人的绘画之理,又融合了自己主观之思的结果,这一点是何等的难能可贵。大凡艺术史上有成就者皆恪守传统,研习古人佳作,最后变新而自成一家。如今画家鲁樵以最大勇气进入古代传统,讲究传统笔墨和构思方式之余,还行需追求天然之趣,形成具有当下意义的绘画风格。
总之,观其人读其画,笔者发现,在这个不出大师的时代里,艺术家鲁樵却一直行进在走向大师的路上。
作品鉴赏
作者个人简介
鲁樵先生为山东人,职业画家。现为宁波美术馆,宁波画院特聘画家,福建莆田学院传媒学院客座教授。自幼学习绘画,取法宋、元以降诸大家,得窥堂奥,于花鸟、山水、人物等题材方面皆有研究。为深入研习中国佛教绘画历史,2014年鲁樵拜在著名美术史论家、书画家、博士研究生导师徐建融教授门下。他甘于寂寞,潜心修为,多次赴云冈石窟、浙江普陀山、宁波天童寺、阿育王寺、杭州灵隐寺、深圳弘法寺等地,勘模历朝历代佛教造像艺术,临习古今名画,体会佛画心法,外修为形、内化于心,将自己对佛学的领悟融汇进自己的艺术创作,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并将之淋漓尽致展现于画笔之下。近年来,随着其对艺术修为的不懈追求和对艺术创作的精益求精,鲁樵先生创作的《十八罗汉图》、《观世音菩萨三十三法相》等组画,在佛教界、绘画界得以佛缘远播,深受海、内外高僧大德及贤德居士欢迎。鲁樵先生的作品技法功底深厚,风格清新典雅,内容寓意深刻,体现了他对佛学的理解与会意。曾先后在北京、广东、山东、云南、浙江、福建、台湾、加拿大等地举办数十场个人画展,并先后出版作品集8册,在佛教绘画的当代推广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其绘画作品《十八罗汉》组画、观世音菩萨像等分别被加拿大五台山、云南青龙禅寺、圆通寺、香港湛山精舍、北京西山八大处、宁波伏龙寺、净宗禅寺、福建莆田南少林寺等处收藏。在专注绘画创作间隙,鲁樵先生亦热心于佛教文化艺术的普及和慈善公益活动,多次为全国各地佛教道场捐赠个人画作,而此次画展,更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总的战略发展布局,以佛教绘画艺术为纽带,为向周边更多国家传播中国佛教文化艺术,多渠道建立友好交往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匡景鹏 周芳利)
编辑:吴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