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态 >>正文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重庆梁平双桂湖:谱写碧水蓝天的湿地协奏曲

2023-10-11 16:20:34 来源于:中国农网

碧波荡漾、绿草如茵;霞鹜齐飞,水天一色。傍晚时分位于重庆市梁平区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步道内凉风习习,不时有居民在此跑步或遛弯,300多种竹子茂密生长,形成了美丽的竹海。然而,这个湿地面积达134.7公顷的复合型生态系统在10年前还是居民肥水养鱼、水体黑臭、劣Ⅴ类水质占据主要空间的水库,后来当地通过取缔“网箱养鱼”,采取“净水、治水、活水、养水、流水”的方式将双桂湖的水质稳定在Ⅲ类,还原一湖碧水。记者10日跟随中宣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组来到梁平区,一探双桂湖发展全貌。

治水未动,规划先行。采用什么方式进行生态修复一度困扰梁平,经过设计论证,梁平保留原来稻田和道路的生态机理,让城市和水面的交际空间处于原生态,开启污水共治,进行400余户居民的生态搬迁,为多种生物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并对污水管网重新布置。“整个湖周边实现了全面的截污和治污,实施循环活水,塑造了环湖小微湿地群,城市周边所有的湖泊、溪流实现了有效的河湖连通工程。”梁平区林业局局长陈世康表示。

经过多年治理,如今的湿地公园内生物多样性得到明显提升。截至目前园内共有623种动植物(其中有213种鸟类),原本过冬的“候鸟”也变成了栖息于此的“留鸟”,青头潜鸭、灰雁、彩鹮等一批珍稀鸟类定居繁衍,双桂湖给予它们一片自然生态的净土。

鸟类在各个栖息地内生机盎然,大数据功不可没。位于园区内的鸟类AI监测大数据平台利用不同区域的11台高空云台摄像机,以每秒30张照片的识别能力实时抓拍移动鸟类图像。在监测室内的一块大型LED屏幕上记者看到全湖区域、鸟类种群和数量被精准捕捉统计。“白天的时候如果摄像机发现鸟类,原本在平台上蓝色的定位点会变成黄色,按照年、月、日统计,通过种群趋势形成热力图,颜色越红的地方说明出现越多,平台可以对2000多种鸟进行实时识别。以数据的积累反映出生态系统的好坏。”重庆林科院工程师王平告诉记者。

有了水,城乡就有了灵气,有了飞鸟,城乡的生态就不再单调。遍布梁平区的30万亩湿地是一张最好的生态名片,也让人、物和谐相处的协奏曲响彻四方。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顾江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