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获悉,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李付广研究员团队成功将棉花秸秆转化为微生物蛋白,为棉花秸秆高值化利用和饲料蛋白资源开发提供了新路径。相关成果发表在生物质利用知名期刊《生物资源技术》(Bioresource Technology)上。...
1月初,记者来到云南省森林植物培育与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育苗箱里的恒温灯散发出柔和暖光,放置其中的300克花椒种子,在科研人员的悉心培育下,数十粒长出嫩绿小芽。...
养殖业离不开饲料,而当前饲料工业生产离不开饲料配方软件。1月1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联合全国畜牧总站和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发布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代国产化饲料配方工业软件“中农科·龙腾”。这一软件的问世,有望打破国内饲料配方软件主要依赖国外产品的局面,标志着我国饲料软件科技领域在自主创新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大自然中各种色彩斑斓的花卉给人们带来惊艳新奇的视觉享受的同时,也美化了环境,装点了生活。而花色是观赏植物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千变万化的花色是由花瓣的色素层决定的。玫瑰已经有5000年的栽培历史,迄今也培育出了2500多个品种,但一直没有开发出蓝玫瑰。...
记者1月6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刘文教授、李明特任副研究员课题组提出一种基于聚合物多层干涉原理的光谱选择性辐射冷却膜(PMF-RC膜)。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光子学》。...
一批批优质高产的良种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无人机、遥感技术助力黑土地高效利用、病虫害防治,“智慧农业”描绘现代农业生产新图景……...
日前,我国在东风着陆场成功回收了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与卫星一同返回地面的,还有由安徽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携手安徽省百麓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及阜阳师范大学,共同从各自资源库中精心挑选出的3株珍贵的红托竹荪种质资源。...
经过数月的激烈角逐与层层筛选,备受瞩目的第二届vivo蓝河操作系统创新赛决赛入围名单正式揭晓,这场汇聚全国精英的科技创新盛宴将在下月迎来终章。作为第二届开放原子大赛的重要赛道,本次创新赛不仅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优秀开发者团队和个人积极参与,更是在Rust语言和AI应用等技术领域掀起了一股创新热潮,进一步繁荣软件产业生态。...
搭载返回式卫星经过十多天的太空遨游,省农科院花卉所的郁金香、百合花种返回地面,近期将进行正式播育试种。这是我省花卉种子的首次太空搭载,将对推进两品种花卉的科研工作和种质资源创新发挥积极作用。...
11月30日22时25分,我国首型4米级运载火箭长征十二号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苑世剑教授团队超低温成形整体箱底技术助力长征十二号火箭实现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