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雯洁 通讯员 田端磊
洞庭湖边,彻夜不眠的鏖战。截至7月7日21时,湖南岳阳华容县团洲垸决口封堵完成101.6米,向剩余124.4米冲刺,抢险装备和船舶人歇机不停,正持续奋战,确保在7月9日12时前完成封堵。
“随着决口缩小,水流速陡增,难度不断增加。”7月7日,中国安能集团在国内抢险中首次使用一套全新的抢险方法——采取“机械化双向立堵+船舶水上抛投”方式,水陆并进围堵洞庭湖决口,其中科技“智眼”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三维可视水下地形图,解决了在缺少石料的条件下,最大程度发挥封堵效果。
“争分夺秒”插上科技翅膀
7月7日10时,在洞庭湖决口处,一艘无人船正缓缓入水,小船下水跑一圈,可不间断测量水深水位,探测水下地形地物,水下和水上的相关数据都能实时采集到。
“无论水下环境有多复杂,水体是不是浑浊不清,水下的问题一目了然。”中国安能武汉救援基地操作员汪成说,无人船多波束测量系统,可通过声波反射,探测水下地形地物和水深,准确获取水下堆体数据及模型,然后快速计算堆体体积。这些由无人船实时传回的信息,也并不只是单组单列的数据,而是全部数据的组合——一个三维可视化的水下地形图。
在无人船的帮助下,救援队伍能准确获取水下堆体数据及模型、堆体体积,为封堵决口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与此同时,决口处的水位流速变化也实时被掌握。技术员薛文文手持流速仪,对着水面,举高过头顶,每隔15分钟测量一次,及时掌握水位流速变化,为封堵作业提供第一手监测数据。
“科学决策离不开数据支撑。”有着多年决口封堵经验的指挥长周刚说,现在的救援更加注重科学,队员收集记录数据信息,随时传输到指挥部动态采集分析数据,为洞庭湖封堵决口增添一双“智眼”。
湖北石料火线驰援岳阳
在决口现场,运送石料的车辆往来穿梭,推土机、挖掘机在决口处有序紧张作业,一车接一车石料依次倒入水中,溃口逐渐缩短。
“天气晴好,洞庭湖上游来水较少,现场水势较平稳,投下物料可有效堆积在决口附近,形成有效封堵。”中国安能相关负责人介绍,但决口宽度比较宽,平均水深高达10米,增加了抢险难度,抢险需要大量封堵物料。
自7月6日起,石首市五码口防汛专用码头,一辆接着一辆运送块石的货车驶入,将砂石料卸到码头边,挖掘机开足马力,砂石料被转运到货船上,这些满载着砂石料的货船将从此处沿江进入洞庭湖,运往华容县帮助封堵决口。
7月5日,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密切关注,积极协调有关力量进行支援。石首市与华容县一衣带水,石首市委、市政府在第一时间响应号召。企业和相关部门及时做好服务保障,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全力向华容县运输砂石料。
才从平江回,便往洞庭去
战高温、晒脱皮、磨掉肉。这是救援一线动人的场景。
白天顶着高温挥汗如雨,晚上忍着蚊虫叮咬挑灯夜战。中国安能武汉救援基地队员们实行两班倒,24小时昼夜奋战。汗水泥巴混在一起,使他们的救援服增加了重量。一天下来,体力严重透支,换班时,每个人几乎都是拖着两条腿向前挪动,浑身上下湿漉漉的。
推土机和挖掘机这些大型设备的驾驶室内像个蒸笼,温度高达40℃,但是没有一个人喊苦、叫累。谈起这些,指挥员曹智勇倍感自豪。
征尘未洗连轴转。不少人7月5日下午于平江完成排涝抢险任务刚刚返回武汉,6日凌晨1时又星夜驰援湖南华容县,投入紧张的抢险救援中。
只为一个信念,为了实现决口封堵,受灾群众早日重返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