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冬季的寒燥不同,初春的寒伴随着的更多是“湿”。俗话说,“湿入骨,寒入髓”,寒湿伤人底子,易损耗人的元气。在这个天气变化堪比过山车的季节,体质虚弱、阳虚体寒者更易风寒感冒,此时可试试古方——葱豉汤。
葱豉汤是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里的经典方,是发汗解表、生阳通阳之剂,常用于风寒感冒的预防以及风寒感冒初起时的治疗。 如果你的主要症状是怕冷怕风;鼻塞、鼻音较重、流清鼻涕、打喷嚏;头痛、轻度发热;浑身酸痛乏力;咳嗽声音清脆响亮,通常没什么痰音等。一定要在邪气在表还未入里的时候抓紧解表散寒。一碗热热的葱豉汤,趁热喝下去,发发汗,让身体暖起来,能很大程度上缓解身体不适,并防止寒邪继续深入内里,避免加重病情。
葱豉汤是由葱白和淡豆豉(由黑豆发酵的药用豆豉)组成。取葱白3—7根(带葱须),淡豆豉20克。锅里加水1500毫升,先将淡豆豉泡20分钟,然后开大火煮至沸腾,然后转小火再熬30分钟左右;加入葱白,再煮5分钟即可关火;将熬好的葱豉汤沥出,趁热服下。
葱豉汤服用后切记不要再受寒,要盖好被子或衣服。喝完之后,3—5分钟后人会稍微出点汗,后背汗出会稍微明显些。如果没出汗,可再服1剂。如果出现鼻涕痰变黄、咽喉肿痛、舌红、口干、高热不退等情况,为实热证,则不适合用此法。
《中国药典》里记载有详细的淡豆豉的炮制方法:用桑叶、青蒿煎汤,过滤,取药汤与洗净的黑大豆拌均匀。等到黑豆将药汤都吸净之后,放在笼里蒸透之后,取出来凉一会儿,再置于容器内。然后用煎过的桑叶、青蒿渣覆盖,闷至发酵生出一层黄衣时,然后取出,将药渣除去,再洗净,放置于容器内再闷15—20天。至充分发酵、香气溢出时,取出,稍微蒸一下,干燥即成。
(张寿山)
来源:联合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