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微风轻拂,揉碎一江碧波,将巫山长江两岸的山峦晕染成一片流云香雪的梦幻之境。近日,以“三峡徒步·遇见李花”为主题的第七届长江三峡(巫山)李花节,于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的万亩李园中璀璨开幕,拉开了这场春日浪漫与产业发展交织的大幕。
小果子成就大产业
巫山脆李这一自主选育,荣获农业农村部品种权益保护的区域优势品种,历史源远流长。自唐宋年间起,勤劳智慧的巫山人便在这片土地上悉心耕耘,从最初房前屋后、田坎上下的零星种植,一路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时光沉淀。巴山渝水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如同一位温柔的母亲,孕育出这颗满载希望的“致富果”。
近年来,巫山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将脆李作为农业产业的拳头产品,构建起以果业、中药材、蔬菜为主的生态种植业,以及生猪、山羊、蛋鸡、渔业为主的生态养殖业,加快打造生态农产品功能主产区,稳步推进农业强县建设,为山区库区强县富民现代化示范县建设注入新动能。
历经10多年持之以恒的培育,巫山脆李从农户庭院中的零星小果子,华丽转身为重庆三大特色水果产业之一,先后获评“中华名果”“全国优质李金奖”“中国气候好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称号,入选国家区域优势公用品牌,跻身中国果业声誉榜前十强,成为消费者喜爱的果品品牌。
如今,巫山脆李种植面积达30万亩,覆盖23个乡镇222个村,带动15万多名农民增收致富。从深山“土特产”到连续4年稳居全国李品类榜首,成长为年产值超70亿元的大产业,巫山脆李与涪陵榨菜、奉节脐橙并肩,成为全市重点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土特产”品牌,更是巫山根基最深、优势最显的富民产业。
巫山县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将围绕“更好的种植、更好的口感、更好的增收”目标,以巫山脆李“产业大脑”为引领,全力打造中国李优良新品种储备与输出聚集高地、中国李现代农业产业高地、中国李数智品牌强农高地。预计到2027年,将实现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00亿元。
“花经济”铺就振兴路
每年3月至4月,巫山30万亩脆李花悄然盛放,洁白似雪,纯净无瑕。漫山遍野的李花如云雾缭绕,轻柔地覆盖在青山绿水间,绘就一幅绝美生态画卷。
巫山以李为纽带,大力培育农户发展庭院经济,让3万余人吃上“旅游饭”。重点打造脆李原生态“绿植园子”,建成“江南百里李花长廊”“江北千顷李庄”等乡村生态旅游景观,大力发展乡村休闲体验区和脆李观光区,带动乡村旅游农家乐等业态蓬勃发展。累计吸引游客400万余人次,发展乡村旅游主体2500余家,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11亿元。
李花为三峡库区增添秀色,脆李为巫山百姓带来富足,果树为山川披上绿装。李花节这一品牌活动,对巫山旅游经济和文化推广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吸引大量游客关注,带动酒店、餐饮等行业繁荣,促进乡村旅游发展,赋予巫山脆李更深文化内涵,成为推动“花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李花节不仅推动“花经济”,更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品牌效应,巫山脆李产业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攀升,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文旅融合,为巫山县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巧思路弹好协奏曲
本届李花节不仅延续往年花海盛景,更首次携手《中国国家地理》,特别推出三峡Hiking挑战赛(三峡龙脊)、“春遇巫山·智游三峡”机器人三峡龙脊徒步活动、“春满龙脊·花漾巫山”摄影大赛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
李花节期间,还推出“乐嗨巫山”银企联动、“living巫山”盲盒互动、“畅游巫山”游玩套餐和“春趣巫山”消费政策等系列举措,诚邀各地游客共赴春日浪漫之约,感受巫山独特魅力,见证“花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品牌策划总监郭晓冬表示,后续将从科学、人文等多元视角,深入解读巫山巫峡之美,在不同季节和时间点,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讲述巫山故事。
巫山李花节不仅是“颜值担当”,更是乡村振兴的“金色引擎”,助力巫山脆李实现“生态颜值”与“经济产值”双提升。巫山县相关负责人称,巫山将以“赏花经济”为起点,进一步推动巫山脆李全产业链发展。在种植环节优化品种结构,强化与物流企业合作;深度开发脆李面膜、脆李酒等深加工产品;未来还将打造“长江百里李花长廊”等示范区,结合采摘季开展活动,推动“农业+文旅+康养”融合发展;同时,建成运营“脆李产业大脑+未来果园”,实现数字化转型,致力将脆李产业打造成百亿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