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城乡新闻网 (官网 ) ,城乡经济,城乡文化,城乡特产,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数字乡村,三产融合,农业现代化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重大国策 振兴要闻 经贸参考 经济前沿 特别报道 复兴要略 民生民声 政策解读 规划与示范 安全与健康 数据新闻 内外双循环 城乡中国 现代农民 三农博览 乡村新时代 治理与法制 科技全景 乡愁拾遗 供采资讯 机构动态 智慧发展 期刊杂志 在线视频
网站首页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复兴要略

这位女支书不简单 敢向盐碱地要效益

时间:2019-07-04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城乡新闻网 点击: 17209 次
0

   

咱们的村支书|这位女支书不简单 敢向盐碱地要效益

     央广网北京71日消息(记者李伟民 山东德州台高昌莲)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在我国农村,有一大批守初心,担使命,带领全村人脱贫奔小康的乡村党支部书记。“七·一”建党日来临之际,中国乡村之声推出五集特别策划《咱们的村支书》,讲述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工作生活中的感人事迹和奋斗故事。


 


43岁的杜海霞,2013年担任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双庙镇范楼村党支部书记。强村、富民、兴产业,大胆改造盐碱地……杜海霞带领群众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一路前行,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村集体经济壮大了,她也成为乡亲们信得过的好支书。

 

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双庙镇范楼村党支部书记杜海霞的办公室,一位村民正和她说着自家的困难。杜海霞告诉记者,她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了村里的每一位村民,只要自己在村里,任何时候都可以来找她。

 

2007年,正在企业里做管理工作的杜海霞接到范楼村老村支部书记的邀请,让她回村里做村委的妇女干部,杜海霞二话没说就答应下来。当时并没有打算长期回村的杜海霞怎么也没想到,这一干就是十几年。

 

杜海霞:当时的支部书记范义东找到我,问是不是考虑回村参加选举?当时我考虑到确确实实在企业里干了这么多年了,能回到自己所住的村庄,为村里干点事,也是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就回来参加选举了。

 

201411月,村委换届,工作能力强、有干劲儿的杜海霞全票当选范楼村党支部书记。杜海霞坦言,当时她也怀疑过自己,能做好村支书这份工作吗?甚至还有人跟她说,村里没男人了吗?需要你一名妇女来做这份苦差事?

 

杜海霞:说这个话的人因为跟我关系比较要好,就觉着接这一摊子事情干嘛?自己日子过得不是挺好嘛。我当时就一个想法,一个执念,范楼村一定不能从车道上脱轨。就没考虑有多大的负担,多大的压力,将来要面临多少困难。

 

一上任,杜海霞就马不停蹄为村民办实事,协调高速公路工程部出资修环村公路;出租村内闲置土地修建水渠。杜海霞在村里声望很高,规划了3年未建的文体广场,她一出面,很快搞定。

 

在杜海霞的带领下,村子里的路面硬化了,沟渠通了,下雨不泥泞了,17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上,晚上也响起了动听的广场舞音乐。村委文书范业锋在村里已经工作了三十多年。他称赞杜海霞是少有的好干部:

 

范业锋:这个支书是雷厉风行、敢作敢为。为了大伙儿的利益,确实干了不少实事。为群众服务,这是公认的。你别看杜海霞是个女的,我经历了五六个支书,比他们都强,比男的都强!

 

村容村改观了,这时候,杜海霞又开始思考,怎样能让范楼村村民的收入更上一层楼,怎么能让贫困户全部脱贫。拥有2500口人、4300多亩地的范楼村是个农业大村。但是,村里一半的耕地是盐碱地。村委文书范业锋说,长期以来,村民在盐碱地上只能种植一些效益非常低的作物,收入得不到保障。

 

范业锋:打井出来的水不行,浇地越浇越不长。种地收入少,没有特色。经济条件也就解决温饱。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杜海霞想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改造盐碱地,向大片的盐碱地要收益。思前想后,她决定,带领村民在盐碱地里盖大棚、种草莓,但却遭遇了一次次的失败。

 

杜海霞:我一开始在种草莓的时候,村里很多人都在说,书记是不是疯了?怎么在盐碱地里种这种东西呢?结果我接连两次失败,老百姓说咱书记真疯了。

 

杜海霞并没有认输。几经周折,她从省城请来了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改良土壤、从山东农业大学引进富硒草莓。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仅草莓苗活了,杜海霞还办下来了富硒农产品的认证。20179月,富硒草莓种植成功,她在村里建起了草莓采摘园,生意也越发红火。

 

杜海霞:51日采摘完了之后,把牛粪运进去,7月份杀菌,8月份又开始种植……

杜海霞带领记者来到村里的草莓大棚。她说,眼前的6个大棚每年带来的经济收益差不多有30万元。

 

杜海霞:元旦的时候可以开始采摘,到来年5月份采摘结束,一共五个月。

 

记者:现在咱们的草莓多少钱一斤?

 

杜海霞:35元一斤。

 

在草莓大棚一侧的展板上,有几张游客采摘草莓的照片。还有一张杜海霞端着草莓的照片。她说,由于大棚里的草莓个头大、品质好,又是富硒产品,每年采摘的生意火爆。种植草莓的收入连同合作社的其他经营项目一起,到了年底,成为了贫困户分红的主要经济来源。

 

杜海霞:现在我们这个镇20个村,已经带动脱贫人口1061人。我这个村离合作社近的,就上合作社来打工,后期有一个扶贫分红帮扶。

 

在草莓大棚旁边,立着一座简易的彩钢房。为了节省开支,也为了照顾好草莓,杜海霞从大棚建好的那一天起,就搬进了这里,一住就是三年。

 

杜海霞:当时经历两次失败,第三次就在苗子将要进棚的时候,一场强风把大棚吹得整体倾斜,进行了大面积的维修。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人守候在现场,我是支部书记,理所当然应该是我先去。我老公一看我过去了,也抱着被子跟着我一起来了,我们在大棚里,住着一个40平方的铁皮房。当时就有一个想法,这个工作一定要干好,扶贫工作不能有半点差错。

 

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盐碱地上种草莓终于成功了,村民们对他们的村支书杜海霞更信服了。不过,在杜海霞心里,最让她牵挂的,还是村里那些困难群众。

 

杜海霞:这几年来一直走采摘的路子。现在不敢盲目扩大生产,我想稳着走,因为还有很多贫困人口需要脱贫,一旦出现巨大损失,没办法把脱贫工作完成好。

 

从企业领导岗位回到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里每一次大大小小的项目,杜海霞都是第一个带头出钱、捐资。她说,这么多年下来,自己的积蓄基本都投在了村里,对于这些她都不后悔。而说到由于自己工作太忙,老父亲去世之前都没能好好陪一陪,她就觉得很难过。

 

杜海霞:他说闺女我有点想你了,你来陪我吃顿饭。我说我处理完了就回去,结果在去的路上,家里打来电话,说父亲生病了,不行了,结果我回来的时候父亲就上了重症监护室了。有好几年,每每提到这件事我都会流泪。

 

虽然忙碌也有些累,但在杜海霞看来,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她只希望范楼村能够越来越美,村里的老百姓都能够过上好日子,自己也会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奋斗。

 

    杜海霞:没考虑我个人得失,全部精力以及想法就是带领范楼村的老百姓走富裕之路。我的规划是改善范楼村老百姓的人居环境,让老百姓住上崭新的楼房,让老百姓带地入股,实行大面积种植,让我们村里的土地,田成方、林成片,走上农业现代化之路。

 

来源:钟  静    林夕

 

 

    暂无相关评论!

推荐文章

复兴要略

更多+

振兴要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主管: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

主办:城乡发展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

承办:北京华文共创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顾问:金启涛 主编:朱志福 执行主编:谢谦诚 副主编:谢立平

电话:010-67056229

Copyright©2016-2023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城乡新闻网

京ICP备1603741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