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城乡新闻网 (官网 ) ,城乡经济,城乡文化,城乡特产,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数字乡村,三产融合,农业现代化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重大国策 振兴要闻 经贸参考 经济前沿 特别报道 复兴要略 民生民声 政策解读 规划与示范 安全与健康 数据新闻 内外双循环 城乡中国 现代农民 三农博览 乡村新时代 治理与法制 科技全景 乡愁拾遗 供采资讯 机构动态 智慧发展 期刊杂志 在线视频
网站首页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四川

执法就是应该硬起来

时间:2018-11-18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城乡新闻网 点击: 18203 次
0

近日,警界“李云龙”火了。在查扣一辆脱保车辆时,面对违法者不服不忿以及拍摄视频的威胁,江苏海安的这位交警挺身而出,解释相关法律,并不惧威胁回怼“怕你我就不要干这工作”。视频传出后,可能出乎违章者预料,网友纷纷怒赞:教科书式执法!

 

这位警官为何赢得称赞无数?不难想象,正是其正当且硬气的执法姿态获得了公众的认可。一方面,在流程上行必依法、严丝合缝,没说过头话,没干过头事。在遭到违法者质疑时,他果断亮明身份,用法言法语解释扣车依据;遭到威胁时,又不卑不亢、有礼有节,说明自己“接受监督”但“拒绝炒作”。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原则寸步不让的同时,也凸显了人性化关怀。在获悉违法者患有癌症后,警官提醒其不要借此“为所欲为”,也告知违法者“可以酌情处理”。

 

“怕你我就不要干这工作”,从警察的硬气话语中,我们不难读出几分无奈。不知何时起,依法履职的执法人员俨然处于弱势地位,以至于往往温和有余、尊严不足,甚至屡屡上演“对跪式”执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本是基层执法者的“分内事”,可为啥他们的腰板总挺不起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以往的执法摩擦中,舆论常常不分青红皂白,一边倒地质疑警察。一看到镜头下的面红耳赤,便大喊“暴力执法”;一听到被执法者的哭喊叫嚷,便认为警察“不近人情”;一听说遭警察传唤,那更是“侵犯公民合法权利”……标签化思维日渐严重,真相与理性早已无处容身。如此片面的舆论之下,执法者丧失了硬气,法治则失掉了更为宝贵的尊严和权威。

 

一线执法者,往往身处直面冲突的最前沿,做的多是劝阻、惩处违法者的工作。平心而论,在这个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摩擦,更不可能让每一位违法者都喜笑颜开。换言之,某种程度上,要让镜头之下的每一帧执法画面,都360度无死角地经得起显微镜式审视、断章取义式解读,本身就是强人所难。对于许多可能产生的执法纠纷,我们当然呼唤执法者多一些耐心,但更为重要的只怕是,“吃瓜群众”们拿出足够的冷静和理性,摘掉先入为主的“有色眼镜”,告别歪曲和丑化,客观看待奋斗在一线的执法者。试想,如若舆论成为执法的阻力,让每一次执法行为都承担着被误解抹黑的风险,那么谁愿成为社会的守护者、规则的捍卫者呢?

 

“一边倒”地点赞硬气执法,表示舆论理性正在回归。不久前,上海警方在驾驶员拒不拿出驾驶证、连续三次警告未果的情况下,果断使用了警用催泪剂。这波操作也大受称赞。有网友曾反思道,如果所有执法者都像乘警一味“苦口婆心”地“礼让”,那“霸座者”便永远不会起身了。尊重执法者的工作,让他们放开手脚依法捍卫规则,法治中国方能更好前行。


责编:管理员

 

    暂无相关评论!

推荐文章

复兴要略

更多+

振兴要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主管: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

主办:城乡发展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

承办:北京华文共创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顾问:金启涛 主编:朱志福 执行主编:谢谦诚 副主编:谢立平

电话:010-67056229

Copyright©2016-2023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城乡新闻网

京ICP备1603741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