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城乡新闻网 (官网 ) ,城乡经济,城乡文化,城乡特产,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数字乡村,三产融合,农业现代化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重大国策 振兴要闻 经贸参考 经济前沿 特别报道 复兴要略 民生民声 政策解读 规划与示范 安全与健康 数据新闻 内外双循环 城乡中国 现代农民 三农博览 乡村新时代 治理与法制 科技全景 乡愁拾遗 供采资讯 机构动态 智慧发展 期刊杂志 在线视频
网站首页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安徽

打造淮安改革“主品牌”

时间:2018-09-18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城乡新闻网 点击: 20191 次
0


建设平安淮安,必须进一步更新理念、创新机制、扩大参与,切实把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擦亮淮安社会治理“金字招牌”
 
□ 吴锦虎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大会,十九大报告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其中对社会治理创新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为新时代推进现代化社会治理、开创政法事业新局面提供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淮安市第七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精神落地生根,关键是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好功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建设高质量平安淮安。
 
凝聚思想共识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新时期平安淮安必须在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十九大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与平安淮安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现代化社会治理路径上来,切实凝聚起创新社会治理的多方合力。
 
推进现代化社会治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洞察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科学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事关国家繁荣富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方面,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社会治理制度的创新与完善上来。
 
推进现代化社会治理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所需。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类矛盾日益凸显,社会不稳定因素随之增多,新经济模式、新业态、新技术在催生新效益的同时,带来的监管盲区和溯源死角亟待超前关注;决策风险、经济风险、金融风险向社会领域传递的趋势明显,社会风险变量因素呈几何级数增加;科技的进步让违法犯罪行为动态化、组织化、智能化,为有效打击违法犯罪带来新的挑战;道路交通、寄递物流、出租房屋等重点领域的风险排查任务艰巨。传统与新型问题交织,风险与安全隐患叠加,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任务繁重、压力巨大,面对严峻复杂形势必须坚持系统性、全局性、综合性的思维,切实提高社会治理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实效性。
 
推进现代化社会治理是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转化,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为了有效回应这些新需要,解决社会的新矛盾,必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更加平等的社会参与、更高水平的平安淮安。
 
引导社会各界参与
 
打造治理“金字招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建设平安淮安要围绕市委市政府“把社会治理创新打造为淮安改革主品牌”的目标要求,进一步更新理念、创新机制、扩大参与,切实把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擦亮淮安社会治理“金字招牌”。
 
扩大社会参与,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水平。随着社会主体日益多元化,市场机制及社会机制的作用日益重要,社会治理不是党委、政府独自承担的任务,而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
 
深入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创新。扎实开展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试点工作,持续深化“多网融合”和“全科网格员”工程,统筹城管、环保、民政等多个部门网格的力量,按照“大融合、大共享、大应用”的思路,构建“闭环式”工作流程,把网格打造成采集信息发现风险的第一感知触角、化解矛盾消除隐患的第一前沿阵地、便民利民解决问题的第一服务窗口。
 
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自治力量,从源头上预防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大力实施“三调联动”提升工程,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重点推进调解领域的补点扫盲、调解方式的流转衔接、调解手段的智能拓展和调解成果的司法确认,切实发挥调解在定纷止争中的“稳压器”作用。
 
深入推进市场化手段运用。坚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引导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积极孵化培育社会组织,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运用专业的力量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打造社会治安综合保险升级版,扩大保险范围,优化理赔服务,延长治安防控手臂,织密社会保障之网;依托各级平安志愿者协会,充分用好激励手段,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引导更多的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治理。
 
坚持法治引领
 
做优“淮安法援”工作品牌
 
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性保障,要进一步创新方法、手段和载体,加快形成良法善治的工作局面。
 
持续加强执法司法监督。深入推进执法监督“百百千”(百名专家听百案庭审评千案文书)工程、执法司法监督评议和执法司法新闻发布活动,强化公众和媒体监督,倒逼各执法司法机关进一步规范执法、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持续推进法治为民办实事工程。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渠道,广泛征集广大群众对物管、医疗、交通等重点领域的意见建议,编排制定2018年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并通过签订责任状、定期督查考核等形式,切实提高法治惠民实施项目实施的精准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持续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坚持把普法宣传作为全民守法的基础性工程来抓,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法治思想、理念深入人心,提升法治宣传教育质效。深入实施“司法解困直通车”工程,进一步做优“淮安法援”工作品牌,坚持“质量服务最优、受益群众最广、支出费用最低”的标准,让群众在司法实践中享受“法治红利”。
 
强化科技应用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立体化
 
信息时代的到来迫切需要转变思维方式,深度运用科技手段服务于现代社会治理,实现指挥决策智能化、打防管控精准化、风险防范超前化、便民服务高效化。
 
加快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围绕“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实战应用目标,全面推开升级版技防城建设,将“雪亮工程”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实施居民小区视频监控联网扩面工程,建好一片“天网”,守护一方平安。
 
推动“四频一网”综治视联平台深度应用。目前,淮安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市县乡村四级视频会议、视频监控、视频接访、视频调解实时互联互通一体化共用共享平台,下一步要在如何完善功能设置,提高运行效率,建好“群众家门口的信访办和调解室”上下功夫。
 
加强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建设。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是“智慧政法聚合工程”的重要内容,围绕“聚通用安”的目标,实现有关单位的设施联通、网络畅通、平台贯通、数据融通,让真正的“数据大”变为“大数据”,为分析研判、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注重规范建设
 
推动社会治理协调有序
 
社会治理专业化要求有专业的队伍、专业的理念、专业的技术和方法来进行社会治理和开展社会服务,通过规范的管理,推动社会治理协调有序、平稳健康发展。
 
一方面切实提升服务发展大局的水平。要严厉打击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强化金融领域风险隐患预警监测,加强交通运输、食药环、消防等领域的安全监管,突出抓好新一轮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继续开展“法治护航实体经济行动”,着力构建服务淮安实体经济的“1+N”司法服务体系。加快实施生态司法绿坝工程,用法治红线守护绿水青山。
 
另一方面切实提升基层基础建设水平。大力实施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提升工程,统筹各部门资源,为群众提供矛盾纠纷化解、公共法律服务、重点人群服务管理等一站式服务。加强对重点人群基础要素信息的收集建档,全面加强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矫正人员和吸毒人员等的实时动态跟踪。深化平安医院、平安校园等15类系列平安创建活动,以条块的小平安带动整体的大平安。
 
细化工作举措
 
“五抓”工作法重新定义
 
社会治理工作难在整合、重在预防、贵在长效、安在制度、成在文明,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工作,必须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和方法,抓好队伍、压实责任、强化保障,在新时代新背景新条件下开启淮安市社会治理工作的新征程。
 
坚持“五抓”工作法,细化工作举措。理念决定发展、思路决定出路,新时期社会治理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和新压力迫切要求综治工作必须找准突破点和着力点,以创新工作方式的小杠杆撬动社会治理的大格局。
 
实践证明“五抓”(即重抓服务大局、深抓改革创新、力抓法治引领、强抓智慧政法、狠抓基层基础)工作法是符合综治与平安建设内在规律和时代要求的工作方法。随着经济社会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适应社会治理工作的新需求,必须赋予“五抓”工作法新内涵、新标准,在更新理念、优化标准、完善举措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真正让“五抓”工作法成为推动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强化队伍建设
 
“五过硬”创风清气正好生态
 
坚持“五过硬”要求,强化队伍建设。任何时候人是一切的决定因素,新形势下,综治队伍肩负的任务更重,人民群众要求更高,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建设平安淮安必须要有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综治干部队伍。
 
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素质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加强综治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综治队伍。一方面要通过十九大精神大学习、大培训、“践行恩来精神争当忠诚卫士”等主题教育活动,切实提升综治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岗位练兵、实战培训等活动切实提高综治干部化解矛盾纠纷、做好治安防控工作、维护公共安全实战本领。
 
同时要加强纪律作风建设,锲而不舍地加大正风肃纪力度,强化纪律约束力,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实化督查考核
 
“五明确”确保工作落地生根
 
坚持“五明确”标准,实化督查考核。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强抓推进,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生根。
 
明确工作目标。坚持以项目化的方式推进综治工作,年初即通过项目责任书的形式明确综治工作的目标、任务、完成时限等,实行挂图作战。
 
明确责任范畴。严格落实平安法治建设领导责任制、单位责任制和部门责任制,健全完善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他领导“一岗双责”的责任体系。
 
明确推进举措。按照每月一督查、每季一观摩的工作安排,完善项目调研和信息沟通机制,倒排工期,有序推进;明确考核办法。切实发挥督查考核“指挥棒”作用,健全能定责、可追责的考核机制,创新督查形式,完善督查办法,进一步强化过程性考核,提高考核科学性;明确奖惩措施。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切实形成奖优罚劣的正向激励,推动形成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新态势。
 
(作者系淮安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


来源:中国改革报


责编:李霞    林夕

    暂无相关评论!

推荐文章

复兴要略

更多+

振兴要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主管: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

主办:城乡发展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

承办:北京华文共创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顾问:金启涛 主编:朱志福 执行主编:谢谦诚 副主编:谢立平

电话:010-67056229

Copyright©2016-2023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城乡新闻网

京ICP备1603741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