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城乡新闻网 (官网 ) ,城乡经济,城乡文化,城乡特产,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数字乡村,三产融合,农业现代化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重大国策 振兴要闻 经贸参考 经济前沿 特别报道 复兴要略 民生民声 政策解读 规划与示范 安全与健康 数据新闻 内外双循环 城乡中国 现代农民 三农博览 乡村新时代 治理与法制 科技全景 乡愁拾遗 供采资讯 机构动态 智慧发展 期刊杂志 在线视频
网站首页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经济前沿

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十大特性

时间:2018-08-01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城乡新闻网 点击: 19545 次
0

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十大特性


作者 :石世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高度,对军民融合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精辟阐明了军民融合的战略地位、科学内涵、本质特征、目标重点、根本动力以及重大举措。在习近平新时代军民融合思想指导下,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呈现出令人鼓舞的强劲势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要进展。回顾军民融合发展的历史进程,总结军民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展望未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深深感到,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开创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新局面,必须进一步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以下鲜明特性。


时代性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时期,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加速推进。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耦合关联越来越紧,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的融合度越来越深。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世界一流军队,更需要把安全和发展、富国和强军有机统一起来,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敏锐把握国内外大势,科学回答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果断决策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昭示了时代的追切需要,体现了历史的必然选择。


2 重要性

    众所周知,战略是指导全局的基本方略。中央之所以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根本在于军民融合事关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全局,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核心利益,事关实现富国和强军的宏伟目标,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事关国家综合实力和战略竞争力的快速提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的必由之路。概括地讲,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中国共产党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伟大创举,对强国强军、提高大国地位,都具有无可替代的重大意义。


3 方向性

     必须郑重指出,我们所讲军民融合式发展,是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而不是别的什么国家的模式。不可否认,外国的先进经验应当学习借鉴,但决不能照抄照搬,照抄照搬从来不会成功,搞革命是这样,搞建设也是如此。我始终认为,某些发达国家的军民融合同我们国家的军民融合有着质的差别。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最本质、最鲜明的特征是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委员会,就是要加强党对军民融合发展的集中统一领导。唯有如此,才能坚持正确的方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何为国家大事?早在19509月,毛主席明确指出,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显然,军民融合发展就是国之大事。但一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根本所在。离开这一点,就失去了灵魂和方向。


4 全局性

      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要深入实施、强力推进、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强化全局意识,凝聚国家意志,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形成军地同心、众志成城的整体合力。否则,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以及各企事业单位,一事当前,急功近利,甚至“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或者“愿意融别人、不愿被别人融”,“分享别人的资源可以、分享自己的资源不行”,以及“只想当主角、不想当配角”等等,凡此种种,都是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格不入的。这样,即使打着“融合”的旗号,也不可能真正融进来、深下去。所以,军地各方务必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决摒弃本位主义、分散主义和形式主义,坚持局部服从全局,更加自觉地把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伟大的事业,作为一项神圣的使命,做到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全力以赴、务求必成。


5 长远性

     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决不是权宜之举,而是长远大计。从历史进程看,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重大战略问题。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军民两用、能军能民,六七十年代的军民结合、以军为主,八十年代的军民结合、军品优先,九十年代的军民兼容、寓军于民,本世纪初的军民融合、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以至党的十八大以来,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转变,实际上就是一个探索与实践、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的长期过程。在新时代,继续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确保国防和军队建设深深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构建一体化的战略体系和能力,依然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决非短时间能够实现的。因此,一定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运筹、顶层设计,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6 系统性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一项极其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众多领域,涉及中央、地方和军队等众多部门,而且面临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以及行业壁垒、条块分割、利益藩篱等。从某种程度上讲,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过程也是攻坚克难的过程。因此,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建立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和政策制度体系,建设基础领域资源共享体系、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建设体系、科技协同创新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社会化保障体系、国防动员体系以及新兴产业体系等,都要运用系统科学、系统思维、系统方法研究解决重难点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特别要按照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眼体系建设的需要,统筹兼顾,协调各方,全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


7 引领性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最早提军民结合,就是针对军工领域的。当初,所谓“军转民”就是军工企业在优先完成军品任务的情况下,把富余力量转到发展民品;所谓“民参军”就是民营企业包括有优势的民营企业通过竞争参加军品研制生产。经过几十年特别是近四十年的改革发展,军工领域的军民结合已进入军民融合的新阶段,而且已从军工领域拓展到经济社会、国防和军队建设众多领域。现在,军民融合不仅持续向外拓展,而且向前延伸,更加注重从源头、从基础、从资源上融合,尤其新兴高科技产业。前不久,习总书记强调,网信军民融合是军民融合的重点领域和前沿领域,也是军民融合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领域。此外,还有一些基础设施,如港口码头、高速公路、机场、铁路、物流仓储等,从一开始规划建设就要兼顾国防需求。显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还蕴含着向广度发展,对整个经济社会尤其高科技产业,都具有巨大的引领、带动、示范和促进作用。


8 创新性

      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不仅是经济建设和军队建设发展方式的重大创新,也是体制机制、组织管理、体系结构和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结合起来。实际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过程,也是创新驱动的过程,创新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强大动力,离开创新军民融合发展就失去生机与活力。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放眼国际战略竞争的趋势,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一定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创新体系的重中之重,作为龙头工程,摆在突出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核心战斗力,而核心技术则是国之重器。应当像当年搞“两弹一星”和核潜艇那样,集举国之力,团结协作,联合攻关,重点突破核心尖端技术,把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现在,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更应该注意吸纳和利用民用先进技术,提高武器装备研制开发的创新度。同时,要加速国防高科技向民用转化,提高民用科技及产业的创新水平,努力开创军民融合创新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9 实效性

      现在,我国经济建设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我军建设已由数量规模型转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转向科技密集型。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必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军队建设转型变革的新形势、新要求,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所谓高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军事效益,集中到一点,就是国家综合实力。我们一定把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作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作为衡量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综合实力强大了,国家才能有地位,民族才能有尊严,人民才能有幸福。落后就要挨打,贫弱就要被欺,这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严酷事实。因此,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牢记毛主席的英明论断:世界上从有历史以来,没有不搞实力地位的事情。任何阶级、任何国家,都是要搞实力地位。搞实力地位,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10 开放性

       从一定意义讲,军民融合发展是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为前提和基础的,如果仍是行业壁垒、部门分割,仍是自成体系、自我封闭,仍是搞大而全、小而全,国防经济和国民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仍是二元分离结构,军民融合就不可能真正融起来,更不可能深下去。如果所有制界限不打破,有优势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仍是难以实现“民参军”。所以,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坚持开放包容。特别是新兴产业领域的军民融合,从一开始就应当强调开放包容和资源的共享共用。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源头上、基础上,为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提供支撑和保障。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造成“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和它的一个个力量的总和有着本质的差别。”我想,这就是大家经常说的“11大于2”。因此,一定突出开放性,才能集成为军民融合的强大优势和综合实力,才能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责编:唐晓敏


    暂无相关评论!

推荐文章

复兴要略

更多+

振兴要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主管: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

主办:城乡发展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

承办:北京华文共创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顾问:金启涛 主编:朱志福 执行主编:谢谦诚 副主编:谢立平

电话:010-67056229

Copyright©2016-2023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城乡新闻网

京ICP备1603741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