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城乡新闻网 (官网 ) ,城乡经济,城乡文化,城乡特产,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数字乡村,三产融合,农业现代化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重大国策 振兴要闻 经贸参考 经济前沿 特别报道 复兴要略 民生民声 政策解读 规划与示范 安全与健康 数据新闻 内外双循环 城乡中国 现代农民 三农博览 乡村新时代 治理与法制 科技全景 乡愁拾遗 供采资讯 机构动态 智慧发展 期刊杂志 在线视频
网站首页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数据新闻

民俗里的鄂尔多斯

时间:2018-07-09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城乡新闻网 点击: 16054 次
0

半月谈记者 殷耀


    鄂尔多斯,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如今是内蒙古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也是一座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少数民族城市。


    这个西北东三面为黄河环绕、南临古长城的地方,毗邻晋陕宁三省区,既生活着蒙古族群众,也生活着走西口来的汉族群众。这里保存了蒙古族古朴的民风,也传承有晋陕文化风俗,许多独具特色的文化民俗具有宝贵的人文价值。


祝愿奶汁像河湖中的水一样丰盈


鄂尔多斯草原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陵寝之地,成吉思汗祭祀是这里最隆重庄严的礼俗。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再也不能弯弓射雕了,在征西夏途中病殁于六盘山脚下。如今,人们来到阿拉腾甘德尔敖包畔成吉思汗陵前,有时会赶上盛大庄严的祭祀活动。


    一年中,成吉思汗陵前要举行数十次祭祀活动,日期和规模都是固定的。其中4次为季祭,亦称大祭;此外还有月祭和常祭。这些祭祀仪式源自成吉思汗时代萨满教祭天方式,明代以后又加入少量藏传佛教的内容。2006年,成吉思汗祭祀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春季农历三月二十一,举办一年中规模最大、最为隆重的祭祀活动,其专有名称是“额苏格”(马奶汁)。它继承了成吉思汗在世时的古俗,用一年中最早挤的白骒马奶汁祭上苍,祝愿奶汁像河湖中的水那样丰盈。这是祈求畜群兴旺的祭典,故又称“查干苏鲁克祭”(洁白的畜群祭)和“鲜奶祭”。过去,这次春季大祭要持续半个月左右。


    201856日上午,成吉思汗查干苏鲁克大典如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约10万名游客,来到3座一字排开的蒙古包式陵宫前,感受这场传统文化盛会的魅力。人们带着哈达、酥油、羊肉等,祈求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夏季的鄂尔多斯,草青畜肥、乳酪生香,成吉思汗陵的淖尔大祭在农历五月十五日这一天举行。秋季农历八月十二日这天的禁奶大祭,又叫“玛里亚德”,意即新的毡宫落成典礼,是祝愿草原上马群兴旺,吉祥如意。冬季的农历十月初三,成陵又会迎来盛大的“皮条祭”。相传成吉思汗出生的那年冬天,他的襁褓外面用山羊皮条包扎起来取暖,并以此祝福,“皮条祭”由此得名,是对成吉思汗和后代子孙都能平安度过严冬的祝福。


    除了以成吉思汗祭祀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祭祀,鄂尔多斯蒙古族绵延传承了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祭祀文化,是鄂尔多斯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丰富而独特。在鄂尔多斯采访,经常会不期而遇各种祭祀活动。除了人们比较熟悉的成吉思汗陵祭祀、敖包祭奠和与牧民们最密切的玛尼宏祭祀活动外,还有许多人们难得一见的祭祀活动。


    鄂托克旗查尔苏木的敖伦布拉格,至今保留着祭泉的传统习俗。据说这里本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地方,却神奇地出现了多处泉水,牧民们视之为神圣所赐,奉之为“水神”,对之供奉祭祀,祈求神泉永远润泽草原,草畜兴旺。


    一曲《敖包相会》为草原上的敖包抹上了浪漫的爱情色彩,其实敖包并非恋人幽会的场所,而是草原上牧民祭祀神灵的圣地。敖包是鄂尔多斯蒙古族的灵魂,牧人遇有大事都要先祭敖包。


    敖包蒙语意为“堆子”。为了在茫茫草原上识别方向,牧人们用石头和树枝垒起高高的堆子,这就是最早的敖包。作为草原上最早的路标,敖包逐渐成为民族崇拜物,成为祭祀神灵的地方。


    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是鄂尔多斯草原上祭祀敖包的盛大日子。身穿节日盛装的人们如潮而至,在螺号声中,祭祀的人群绕行敖包三圈,献上哈达、炼烛、香枝等,虔诚跪拜鞠躬,默默地祈求幸福。


    古老而神秘的礼仪结束后,敖包盛会中的草原就沸腾了:那达慕、赛马、射箭、摔跤……欢乐的赛事依次进行。近年来,文娱活动、旅游项目又为敖包盛会增添了新内容。


    过去,女子是不准走近敖包的,但如今,当熊熊篝火燃起的时候,映照出的是青年男女蹁跹的舞姿。敖包远处的草原上,一对对情侣在月色中漫步,曼妙的草原情歌时时萦绕耳际。


唱百支歌曲,献衷心祝福


     鄂尔多斯婚礼和漫瀚调代表着鄂尔多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堪称鄂尔多斯民俗文化的两朵奇葩。2006520日,鄂尔多斯婚礼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67日,漫瀚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前额上嵌着玉点的骏马,还在沙丘上奔跑。身穿蟒缎长袍的姑娘哟,就要离开娘家的毡包……”凡是参加过鄂尔多斯婚礼的人,无不为这哀怨凄婉的《送亲歌》感动,同时雍容华贵、精彩纷呈的鄂尔多斯婚礼,也令参加者叹赏不已,难以忘怀。


      经过千年演变的鄂尔多斯婚礼,如今仍然比较完整地保留着本来面貌。史载成吉思汗成亲过程中,先后履行了6项仪式程序:提亲、订婚、宴请、送礼、求名、迎亲。这种古老的蒙古婚礼,流传至各个蒙古部落后,经演变更多地突出了地方特色,唯有鄂尔多斯婚礼仍然延续着古老的婚俗传统。“佩弓娶亲”“闭门谢婿”“献羊敬酒”“求名问庚”“分辨出嫁”“路迎新娘”“跪拜公婆”……这一整套鄂尔多斯婚礼程式,可从12世纪的蒙古婚礼找到其雏形。


      “卸羊脖子”是鄂尔多斯婚礼的独特规矩。新郎到女方家后,新娘“分辨出嫁”仪式完毕后,女方家人用盘子端出煮熟的羊脖子,要求新郎卸开,这是对新郎是否心灵手巧的考验。有的新郎拔刀开卸、游刃有余,赢得了人们满意的掌声;而有的新郎则卸得大汗淋漓……


        所有仪式程序,一切感情交流,都以歌舞和酒来做载体,鄂尔多斯因此以“歌的海洋、酒的故乡”而闻名。婚礼一般举行三天三夜,自始至终不准重复唱一支歌,唱出一支重歌就要罚酒3杯。婚礼上人们要唱百支歌曲,献上衷心的祝福。


     今天的年轻人喜结良缘时,已不再完全依照传统婚礼的程式,但卸羊脖子、献羊敬酒等许多内容仍保留着,婚礼上,歌更是不能少,酒也不能缺。在乌审旗陶利苏木,记者曾参加一户牧民的婚礼,歌饮通宵,困了就盘腿打盹,醒来后继续欢饮歌唱。


     九曲黄河如弯弓般环绕鄂尔多斯,由准格尔旗进入晋陕峡谷。准格尔旗的沟沟峁峁不时会传出高亢的漫瀚调,萦绕于漫漫山梁间,回荡在滔滔黄河上。


     秦代曾强迫3万户迁至今日的河套和准格尔一带屯垦,形成蒙汉杂居相处的局面。自秦以降,中原汉族不断进入鄂尔多斯,蒙汉人民水乳交融。在长期的交流中,汉族群众学唱蒙古民歌时,取其曲调而以乐器演奏,这样的旋律演变成了内蒙古西部“二人台”的部分曲牌,《巴音杭盖》《敏金杭盖》等名曲至今传唱草原。还有一些蒙古族民歌在口耳相传中,一方面保持鄂尔多斯民歌的规律和弦法,另一方面糅进了汉族的“信天游”“爬山调”“二人台”等音乐要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歌新品种——漫瀚调。


     一百多年流行愈盛,准格尔旗无论男女老幼,都能信口吟唱。漫瀚调最初是爱情的“鹊桥”,青年男女隔着沟壑,倾心吐露着爱情之声,比如《栽柳树》《唐庆扎布》等。传唱历久,漫瀚调歌词内容已无所不包,心里所想就成了口中所唱,即兴歌咏,语言朴实无华,散发着浓郁的乡土风味和山野气息。


    漫瀚调与鄂尔多斯民歌永远割舍不开,腔调潇洒、感情炽烈等鄂尔多斯民歌所具的特点,都为漫瀚调所传承。《阿拉腾岱日》是一首在准格尔旗布尔陶亥乡广为流传的漫瀚调,此歌就由传统鄂尔多斯民歌《鄂托克西边》演变而来。


     除了在鄂尔多斯地区广为流传外,漫瀚调也流传于内蒙古西部许多地区,备受人们喜爱。蒙汉群众休戚与共的生活,是漫瀚调的根。

 

 责编:管理员

 

    暂无相关评论!

推荐文章

复兴要略

更多+

振兴要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主管: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

主办:城乡发展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

承办:北京华文共创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顾问:金启涛 主编:朱志福 执行主编:谢谦诚 副主编:谢立平

电话:010-67056229

Copyright©2016-2023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城乡新闻网

京ICP备1603741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