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城乡新闻网 (官网 ) ,城乡经济,城乡文化,城乡特产,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数字乡村,三产融合,农业现代化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重大国策 振兴要闻 经贸参考 经济前沿 特别报道 复兴要略 民生民声 政策解读 规划与示范 安全与健康 数据新闻 内外双循环 城乡中国 现代农民 三农博览 乡村新时代 治理与法制 科技全景 乡愁拾遗 供采资讯 机构动态 智慧发展 期刊杂志 在线视频
网站首页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江西

在人杰地灵之地 谈培养英才之经

时间:2018-04-22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城乡新闻网 点击: 17070 次
0



美丽的历史名城——南昌

 

2018年4月13--15日,全国有关高校、科研单位和地质公园的108位代表,相聚于美丽的历史名城——南昌,在东华理工大学举行“第二届全国旅游地学学科建设及地质公园发展研讨会”。与会代表交流旅游地学学科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果,研讨旅游地学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标准、课程体系、旅游地学科普与社会服务,密切旅游地学专家学者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的做法与经验。

 


 

东华理工大学热烈庆祝研讨会召开

 

 


“第二届全国旅游地学学科建设及

地质公园发展研讨会”全体代表合影

 

研讨会通过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承办单位——东华理工大学教务处、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江西省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专业委员会和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举行大会开幕式、特邀及主题报告,开展学术报告与研讨,考察梅岭旅游地学资源,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园满成功。

 


大会举行开幕式:在主席台的领导

 


 

本文仅从院士殷切寄语、会长语重心长、研讨争先恐后、考察收获颇丰四个方面进行掠影式报道,供同行和热心网友参考。

 

- 1 -

李廷栋院士殷切寄语

 

秘书长王艳君在开幕式上,宣读了中国科学院李廷栋院士专门为本次会议撰写的题为“加强学科建设,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书面发言。

 

加强学科建设,培养高水平人才——在第二届全国旅游地学学科建设及地质公园发展研讨会上的书面发言。

 

主席、各位代表、同仁们、朋友们:

 

 

 

首先,热烈祝贺“第二全国旅游地学学科建设及地质公园发展研讨会”胜利召开,祝贺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33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一、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中国需要发展地学旅游业

 

党的18大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生态中国”的战略,19大的报告又指出:我们要“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新时代地质工作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地质工作服务的领域大幅度的扩大,由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为主向资源环境并重转变,发展地学旅游和地质公园是实现这种转变的重要举措之一,这是因为:

 

要建设美丽中国,就要建设“富强中国”,发展地学旅游和地质公园可以繁荣地方经济,使人民脱贫致富,早日奔向小康。

 

要建设美丽中国,就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中国”,发展地学旅游和地质公园可以有效保护珍贵的地质遗迹,优化生态环境,改善人居条件。

 

要建设美丽中国,就要建设“文明中国”,发展地学旅游和地质公园可以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水平。

 

要建设美丽中国,就要建设“科技中国”,发展地学旅游和地质公园,推动地质科研、教育基地建设,促进国内外科技合作和交流,助推地质科技发展和创新。

 

要建设美丽中国,就要建设“人才强国”,发展地学旅游和地质公园可以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旅游地学人才。

 

要建设美丽中国,就要建设“旅游强国”,发展地学旅游和地质公园可以提高旅游业的科学内涵和品质,促进地学旅游和地质公园理论的发展,提高我国在国际旅游界的地位和话语权。

 

要建设美丽中国,就要建设“和谐中国”,发展地学旅游和地质公园可以强化人际交往,丰富地质文化,密切部门之间、政府和民众之间的联系和了解,促进社会和谐。

 

二、旅游地学的发展呼唤着人才大军

 

“人才是第一资源”。历史的经验证明: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民族的存亡、一个单位的荣枯和一项事业的成败,原因种种,但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取决于是不是有一批高水平的人才,旅游地学的发展和兴衰同样取决于人才。

 

经过30多年的经营和实践,培养出一批旅游地学人才,建立了旅游地学的理论基础,使旅游地学取得空前发展,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当前旅游地学和地质公园中的主要问题是:旅游地学人才匮乏,不适应旅游地学和地质公园快速发展的需求;地质公园讲解员的地质知识贫乏,讲解内容科技含量不高;对外交流中缺乏一批高水平、世界级的专家。因此,有更多的高校建立旅游地学学科,加强旅游地学学科建设,是发展高质量、高水平地学旅游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旅游地学是地质学、地理学与旅游学等交叉学科,旅游学人才需要具备广泛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要遵照旅游地学人才要求与成长规律进行人才培养。

 

一要招收那些有志和有兴趣从事旅游地学的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的学生入学培养,固然兴趣和专业思想可以培养,但科研工作的经验证明,只有那些乐意或感兴趣进行科研工作的人往往才能培养出精英人才,对这些人来说,一般不需要施加压力,更不必督促检查。

 

二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学习地学及其它有关学科的理论,充实基础知识,又要到野外、到地质公园现场实习,提高对各种地质地理现象、遗迹的鉴别能力,务求培养出“品质优良、基础厚实、知识渊博、专业精深”的优秀人才。

 

三要创造浓厚的学习环境,既要有好的硬环境又要优化软环境,要尊重自然科学学习规律,提倡创新,允许和鼓励学生“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切不可管得太死。


四要相对稳定学生(或已毕业工作的年轻科技人员)的专业,对大部分学生要叫他们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培养成为某一专业的精英人才。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三、几点建议

 

第一,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一个旅游地学学科发展规划(中长期规划),说明旅游地学学科发展现状、学科建设内容、近期及中远期实施方案,报教育部批准,并将其纳入地学学科体系之中。

 

第二,准备建立旅游地学学科、培养这方面人才的学校很多,应该在学科、培训重点及地区上有所分工,既适应国家和地区地学旅游的需求,又充分发挥各学校的优势和专长,避免千篇一律、低水平重复。

 

第三,培养层次暂以本科为主,少量硕士、博士生(在无旅游地学研究生授予权的条件下,可以地层、构造、岩石等学科名义培养)。尽可能培养和成长一批旅游地学专门人才,更需要有一支领军型人才和少量世界级人才。

 

第四,提高地质公园讲解员的地学知识水平是办好地学旅游和地质公园的决定性因素,应有几座大学承担这部分人的培训工作。一是对现有讲解员进行短期培训;二是招收一批初中毕业生进行中等技校式的培养。

 

第五,为了加强旅游地学及地质公园的国际交流,要注重培养能进行国际交流的人才,可以对那些有一定外语基础(主要是英语)的讲解员进行短期强化培训,以期可以进行国际交流。

 

第六,为了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训,以及科学研究提供资金,建议设立旅游地学发展基金,由各地质公园捐款建立,并成立基金会进行管理。

 

第七,在上述建立的旅游地学发展基金中设立“旅游地学青年奖励基金”,奖励优秀学生和地质公园优秀讲解员。

 

以上意见提供参考,渴望同仁们批评指正。

 

李廷栋于北京

2018年4月14日

 

- 2 -

陈安泽会长语重心长

 

 

 

陈安泽先生在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陈安泽会长在“全国第二届旅游地学学科建设及地质公园发展研讨会”上的致辞语重心长。

 

陈安泽先生说:在春光明媚,惠风和畅的大好时节,来自全国的旅游地学精英,会聚于风景如画的江南名城——南昌,共商旅游地学学科建设和地质公园发展大计,真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一次盛会。作为旅游地学的创建人之一,作为地质公园最先的倡导人之一,感到无比的高兴。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研究分会,代表大会组委会向承办此次会议的东华理工大学,向为筹备会议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来宾,表示衷心感谢!还要对承办第一届研讨会的东道主陕西师范大学表示感谢,对在百忙中出席本次会议的所有人士表示感谢!!!

 

今天我要讲四点内容:

 

一、首先我们要建立《旅游地学》不是舶来品,而是中国人首创的一门学科。

 

要树立地质公园亦非从国外引进,是中国人首创的一种自然公园的思想观念。要认识到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都是中国地学界集体智慧的结晶,我本人只是个代表者而已。关于“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的创立和发展,我在印发给各位代表的《地球学报》一篇文章中已有详述,在此不再缀述,讲这段话的目的是,我们要树立中华文化的自信心。

 

二、旅游地学还很年轻。

 

其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特别是取得定量数据的测试仪器、工具、测试方法等,尚远远不完备,再者旅游地学是应用地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旅游服务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的一门学问。他设计的领域很宽,除涉及众多的自然科学,如地质学、地理学、环境科学、景观科学、生态学等,甚至包括现代信息系统学和传媒技术学等;更涉及众多的社会科学,如哲学、美学、历史学、经济学、文化学、管理学等。旅游地学涉及面广,发展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前途光明。

 

三、旅游地学教育尚处于创世阶段。

 

虽然在80年代中后期已进入高校,在海峡两岸约有近40所高校开设了旅游地学类必修课和选修课,已有一定数量的旅游地学硕士、博士被培养出来,但作为旅游地学教育最基础的“旅游地学本科专业”到2015年才正式设立,(2015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长安大学设旅游地学本科,2017年东华理工大学设本科),2018年河北地质大学将设立旅游地学本科,旅游地学教育形势喜人。虽然社会上对旅游地学人才急需,但至今“旅游地学”还没进入教育部学科目录,旅游地学教育任重道远,这就是为什么要召开“旅游地学学科建设研讨会”的主要原因。

 

四、会议的主题及预期目的:研讨标准、编写教材和为国家公园服务。

 

1、研讨“旅游地学建设与专业建设标准”。按会议通知要求重点讨论在新时代,特别在机构改革新形势下,旅游地学在学科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目的上要有新的见解,新的标准。新建立的自然资源部设立了国家公园管理局,他把原国土部、住建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等分头管理的自然保区、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等管理职能进行了整合,实行统一管理。这样就把原旅游地学侧重为地质公园服务转变为所有自然保护地和国家公园体系所需人才培养服务;新建的文化与旅游部,把旅游与文化更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意味着旅游大大加强了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任务、旅游地学要通过创立地学旅游来支撑学科的发展,要积极为开展全国地学旅游事业、产业培养人才。会议要通过研讨提出一整套旅游地学专业建设标准,要促使有条件的高校把旅游地学本科专业开办起来,把硕士、博士方向进一步完善起来。旅游地学要树立为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文化与旅游部、科技教育部服务的思想。

 

2、商讨组建高校《旅游地学教材系列编委会》。希望与会高校代表按会议要求,自愿申报编书计划,争取落实若干部(如10-15部)旅游地学教材编写任务。此事由郭福生副校长负责,由科学出版社朱海燕地学分社社长负责出版,她会把编书要求告诉诸位,此次会议如果能把今后三年编10-15部教材任务落到实处,就是一大成果。

 

3、商讨旅游地学与发展国家公园服务。要商讨旅游地学为整个自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服务事宜,要进一步落实2017年12月《开创新时代地学旅游——铜仁倡议》。通过地学知识普及,开展地学研学旅行活动,为建立地学旅行研学基地、旅游地学文化特色小镇、旅游地学文化村、提供技术支撑,提供建设方案、展览展示方案、培训地学导游等,总之,要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服好务。

 

此次会议很重要,在旅游地学发展史上将有里程碑意义,在座的诸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希望大家本着出主意、提方案、领任务的精神,全身心开好此次会议。

 

- 3 -

代表们研讨争先恐后

 

上午开幕式后,举行大会报告。有6位代表发言,他们报告的题目是: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专业负责人张绪教谈“《旅游地学专业》创办的意义及体会”;

 

2.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院长朱创业谈“新时代旅游地学专业学科建设的新思考(97-2003版)”;

 

3.浙江大学厉子龙谈“旅游地学理论及其应用之我见——兼论浙江大学旅游地学课程建设与海岛实习基地初创”;

 

4.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规划所辛建荣谈“旅游地学学科特点与专业课程设计”;

 

5.陕西师范大学吴成基谈“ 基于地学旅游和国家公园的可持续旅游地学浅议”;

 

6.东华理工大学姜勇彪谈“旅游地学创新实验班课程体系建设”。

 

 

 

东华理工大学校领导参加研讨会

 

由于报名发言的代表十分踊跃,下午改为两个会场举行。在第一会场有7位代表发言,他们报告的题目是: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地质旅游研究所所长、全国地学旅游联盟秘书长、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秘书长许涛谈“旅游地学人才培养:新形势、新需求、新供给”;

 

2.河北地质大学商学院白翠玲谈“地质类院校旅游管理学科下旅游地学方向人才培养探讨”;

 

3.东华理工大学周林图谈“山水文化与旅游地学”;

 

4.科学出版社资环分社朱海燕谈“选题策划与编写要求”;

 

5.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孙洪艳谈“《旅游地学导论》课程的内容建设和思考”;

 

6.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郑德顺谈“《中国自然美景及其地质成因》在线开放课程内容体系构建与实践”;

 

7.西北大学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中心段汉明谈“从《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到旅游地学本科专业建设。

 

 

 

第一分会场的实况

 

在第二会场有8位代表发言,他们报告的题目是:

 

1.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教研室彭建谈“民族高校开设旅游地学教育的意义和建议”;

 

2.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立龙谈“研学旅行背景下的自然教育”;

 

3.中国旅游人才发展研究院范业正谈“旅游地学人才与院校旅游地学教育”;

 

4.北京师范大学蔚东英谈:“研学旅行:地学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5.贵州师范大学张晓松谈:“体验视角下的地学旅游发展思考”;

 

6.九江学院雷斌谈:“通过国自资助旅游类项目看地学旅游研究态势和选题”;

 

7.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董颖谈:“地质遗迹与旅游地质”;

 

8.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杨颖瑜谈:“旅游暗地貌——一种神秘的旅游地貌”。

 

 

 

第二分会场的实况

 

报告结束后,第一会场的代表还就“旅游地学课程与教材建设”进行了讨论;第二会场的代表针对“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规划”各抒己见,发言都十分热烈。

 

- 4 -

与会者考察收获颇丰

 

4月15日早晨,南昌雨过天青,阳光格外灿烂。代表们兴高采烈,乘车到梅岭旅游地学实习基地考察。梅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南昌市西郊,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主峰洗药湖海拔841米。以新元古代花岗岩为基础,长期的构造抬升和风化剥蚀,形成了以垄状山脊/锯状山脊和侵蚀沟谷为组合的地貌特征,代表性地貌为石蛋地貌、沟谷地貌。

 

梅岭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夏季平均气温为22℃-25℃。森林植被类型为亚热带阔叶林,森林覆盖率达67%。梅岭山势嵯峨,层峦叠翠,四时皆秀,气候宜人,素有“小庐山”之称。梅岭原名飞鸿山,自汉初开辟驿道以来,常有文人墨客汇聚于此,或游览赋诗,或凭吊古迹,或隐居修炼,留下了许多名诗佳作,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是中国古典音律和道教净明宗的发源地。

 

梅岭因其地学资源丰富、地貌景观迷人、旅游开发方兴未艾,成为旅游地学专业的良好实习基地。东华理工大学(原华东地质院)经过多年研究,在梅岭开辟了三条实习线路:南线、中线、北线。由于时间所限,本次仅选取了南线之幸福水库~铜源峡~牛岭村口为考察线路。

 

幸福水库:位于新建区望城镇幸福村,始建于1958年8月,1959年基本建成,后经1973、1985年多次加固,成为风景胜地。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高58.2~58.6m,顶宽5.5~6m,最大坝高19.8m,坝顶长667m。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30.2km2,水库总库容2069X104m3,水库正常蓄水位55m,水库设计灌溉面积5.0X104亩,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库。

 

 

 

幸福水库远眺

 

幸福水库源头的河谷地貌:河流上游以侵蚀——搬运为主,河床由砾石组成,呈现为“V”型河谷。河流下游以沉积为主,河床主要由砂、粉砂和小砾石组成,河谷展宽,并发生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曲河流。部分河段正在人工裁弯取直,或许有助于发育成牛轭湖。

 

 


中国地质大学的辛建荣教授(右一)

在现场讲解地质现象

 

梅岭旅游地学实习基地有两种地质现象引起代表们的极大兴趣:一是壶穴,二是石蛋。


1.壶穴:又称瓯穴。指基岩河床上形成的近似壶形的凹坑,是急流携带砂砾、磨蚀河床而产生的圆形凹穴。其形态和规模受节理、岩性等因素控制。因急流中常有涡流伴生,砾石便挖钻河床,形成很深的坑穴。同时,水流中携带的砾石,对坑穴的侧壁不断进行刮擦,使得坑壁光滑如镜。这种壶穴形似水井、口小肚大、中间突起为典型的形态特征。

 

 


壶穴发育的初始阶段

 

 


露出水面的壶穴

 


 

发育中的壶穴

 

2. 石蛋地貌:主要分布在牛岭村村口和九龙山庄一带:在山顶、山谷和缓山坡上,分布着大小不同和圆度各异的石块堆积,称为石蛋地貌。可分为裸露型和埋藏型两种。裸露型石蛋与岩石的球状风化和倒石堆的球状风化有关;埋藏型石蛋是花岗岩在内部节理控制下,因温度和降水对不同深度花岗岩的差异性风化作用的结果。球状风化是指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由于棱边和棱角部位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容易受风化作用的影响,使棱角不断消失,圆化程度提高,形成裸露型石蛋地貌。

 

 


新元古代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东华理工大学的老师在向代表们介绍石蛋成因

 


 

花岗岩石蛋成因示意图

 

 来源:旅游地学联盟


 

责编:三丰

    暂无相关评论!

推荐文章

复兴要略

更多+

振兴要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主管: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

主办:城乡发展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

承办:北京华文共创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顾问:金启涛 主编:朱志福 执行主编:谢谦诚 副主编:谢立平

电话:010-67056229

Copyright©2016-2023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城乡新闻网

京ICP备1603741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