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城乡新闻网 (官网 ) ,城乡经济,城乡文化,城乡特产,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数字乡村,三产融合,农业现代化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重大国策 振兴要闻 经贸参考 经济前沿 特别报道 复兴要略 民生民声 政策解读 规划与示范 安全与健康 数据新闻 内外双循环 城乡中国 现代农民 三农博览 乡村新时代 治理与法制 科技全景 乡愁拾遗 供采资讯 机构动态 智慧发展 期刊杂志 在线视频
网站首页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重大国策

网民需具备"媒介素养" 获取信息却未必能看到真相

时间:2017-12-21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城乡新闻网 点击: 7203 次
0

近段时间,我们见证了太多的反转新闻,“上海女逃离江西”最终证实子虚乌有,“女子救人被咬”最终成了骗捐,“右肾丢失”实际是肾萎缩……真相似乎永远都在路上,围观的网民似乎在坐情绪“过山车”,尽管信息铺天盖地,“事实”却永远难揭面纱。

 

每一出新闻反转剧坐实之后,围观者都难掩自己的复杂情绪,裹挟在信息洪流中,看似享受着信息的便捷,实则被信息欺骗。洪流过后,不免告诫自己要理性冷静。可是,下一次类似的信息洪流来袭时,依旧难以改变自己轻信的习惯。新闻一再反转,信息发布者固然有问题,信息接受者自身的素养也有待提升。今年年初,《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凯迪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网民网络媒介素养调查报告》显示,对网络信息批判性理解的能力偏低,影响了中国网民的整体网络媒介素养,网民整体媒介素养处于中等水平。

 

互联网时代,“媒介素养”已不仅仅是对媒体人的一种素养要求,更是网民在互联网世界的必备能力之一。我国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媒体素养研究室对“媒介素养”的定义,是指大众能解读媒体、思辨媒体、欣赏媒体,进而利用媒体来发声,重新建立社区的媒体文化品位,并了解公民的传播权利和责任。美国媒介素养先驱学者蕾妮·霍布斯也曾指出,它更像是一个囊括了人们综合能力的“大帐篷”,更强调人们在接受信息时的信息检索、识别、组织以及利用能力。

 

网民对信息的批判质疑能力,将直接影响他们在网络上的态度和行为。缺乏媒介素养的网民,一定缺乏独立的批判能力,而缺乏批判能力的网民,如果受到误导势必产生对事实的错误认知。

 

基于对过往的事实观察,媒介素养不足的网民,往往被“刻板印象”和“标签符号”主导思维。也就是说,影响他们对事实判断的不是信息本身,而是思维定势和头脑中的偏见。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只要接受到的信息符合他们的情绪需要,他们便很容易选择“相信”,并且进一步制造“舆论”推动“事实”的发酵。比如国内舆论习惯热议“老人碰瓷”,老人在很多网民心中已经有了“坏人”的刻板印象,那么看到“日本京都袛园中国老人碰瓷”的新闻时,他们会不假思索炮轰“碰瓷”老人。至于信源是否权威,或者事实是否完整,这些要素统统被忽略。

 

客观地说,新闻反转是网络舆论场中信息不对称的一种体现。信息不对称,非围观网民之责,但是,为避免新闻反转之伤,围观者必须要提高自己对信息的研判能力。事实和真相,这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而非“因我们需要”的存在。所以,从主观认知上来讲,我们要勇于接受与自己已有认知不匹配的事实,事实就是客观证据,而非与自身道德价值观相吻合的论据。从技术层面来讲,不妨以比尔·科瓦奇和汤姆·罗森斯蒂尔两位美国新闻工作者所著的《真相》一书中的“六问”为判断标准:1.我碰到的是什么新闻内容?2.我得到的信息是完整的吗?假如不完整,缺少了什么?3.信源是谁/什么?我为什么要相信他们?4.提供了什么证据?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5.其他可能性解释或理解是什么?6.我有必要知道这些信息吗?

 

稍微夸张地说,互联网以及社交媒体崛起的时代是新闻最多的时代,也是新闻最差的时代。每个网民都是信息的发布者与接收者,我们比以往更容易获取信息,却未必容易看见真相。信息获取的便捷性,某些时候和信息的有效性并不成正比。如果没有一定的媒介素养,哪怕我们24小时在线,也未必能看出信息“漏洞”。所以,尽可能提高自身媒介素养,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做一个专业的信息捕捉者,才不会被舆论绑架,也避免自己在情绪“过山车”上颠簸。(陈方)

 

 

责编:长弓 实习生 鲍群华

    暂无相关评论!

推荐文章

复兴要略

更多+

振兴要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主管: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

主办:城乡发展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

承办:北京华文共创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顾问:金启涛 主编:朱志福 执行主编:谢谦诚 副主编:谢立平

电话:010-67056229

Copyright©2016-2023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城乡新闻网

京ICP备1603741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