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城乡新闻网 (官网 ) ,城乡经济,城乡文化,城乡特产,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数字乡村,三产融合,农业现代化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重大国策 振兴要闻 经贸参考 经济前沿 特别报道 复兴要略 民生民声 政策解读 规划与示范 安全与健康 数据新闻 内外双循环 城乡中国 现代农民 三农博览 乡村新时代 治理与法制 科技全景 乡愁拾遗 供采资讯 机构动态 智慧发展 期刊杂志 在线视频
网站首页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重庆

坚定文化自信 铸就新的辉煌

时间:2017-10-21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城乡新闻网 点击: 8871 次
0


    核心提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如何在新时代里,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10月20日,重庆多名文化学者和文艺界人士就此接受了重庆日报记者采访。

 

    摸清“家底”,延续文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论述,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同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对文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如何进一步传承、弘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重庆市文史研究会副会长王志昆认为,摸清“家底”,梳理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

 

    “重庆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王志昆介绍,由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委牵头组织策划的大型出版工程项目《巴渝文库》就立足研究、梳理巴渝文化根脉,今年上半年,其中的重要部分《巴渝文献总目》正式出版发行。

 

    王志昆在参与《巴渝文献总目》编辑工作时发现,有大量的古代文献保存了巴渝历史文化,目前可见的关于巴渝文化的着作有6647种,单篇文献30166条。

 

    “重庆历史文化就如同一个宝藏,等待我们发掘和梳理。”他表示,只有深入理解文化血脉和文化土壤,才能坚定文化自信,才能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

 

    周勇告诉重庆日报记者,作为以研究和宣传重庆历史文化为己任的学术性社团,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在“打捞”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一直积极主动地担负着文化使命,在建设重庆、发展重庆的实践中研究重庆历史,持续开展“抗战大后方”研究,把“抗战工程专项”做成精品项目,为深入阐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和历史地位作贡献,并努力实施好我市“十三五”重点出版项目《全球视野下的近代重庆丛书》《中国抗战大后方海外文献译丛》,为重庆城市历史文化建设创造新资源、新成果。

 

    重视国民教育,传播传统文化

 

    流淌过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华文明屹立世界潮头。重庆国学院院长刘明华认为,坚定文化自信,对于整个民族而言至关重要。

 

    刘明华说,文化自信的实现,要依托国民教育并贯穿始终,“研究表明,长期以来,国人接受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是课堂,人们的基础国学素养绝大部分源自课文中。”

 

    对此,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鲜于煌十分认同。“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宝贵的源泉,也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而校园就是一个重要的传播阵地。”鲜于煌介绍,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今年暑期的“三下乡”活动,就以“扬传统文化”为主题走进小学课堂,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追捧。

 

    “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担当。”鲜于煌表示。

 

    全方位播撒优秀传统文化种子

 

    走进新时代,如何更加行之有效地播撒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刘明华认为,加强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尤为重要,而在艺术教育中,地方戏曲的传播则是一个重要环节。

 

    他建议,站在文化自信的立场,可以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成为普惠式工程,让戏曲成为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内容。

 

    “培根说过,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我想,在新时代,阅读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方法和途径。”王志昆说,近年来,重庆全民阅读如火如荼,不少人从书籍中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新时代,文化要搭上全媒体的快车,全方位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鲜于煌说,各高等院校、文化单位可借助视频、网站、app等积极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吸引更多年轻人。

 

    扎根人民,回答文艺的“时代之问”

 

    如何在这样一个新时代创作出更好更多的文艺精品?重庆市文联主席沈铁梅认为,这是文艺的“时代之问”,也是文艺工作者的“发展之问”。

 

    “‘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这些要求,也一直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追求。”沈铁梅说,精品需要扎根人民,需要不断打磨、用匠人精神打磨,这对于广大文艺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

 

    “促进文艺发展,人才是关键。”沈铁梅建议,给文艺人才多开一些“绿色通道”,在政策上加以扶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就需要培育大批观众,而这要求我们在打造优秀作品的同时,还要在传播方式上动脑筋。”沈铁梅说。

 

责编:长弓  实习生 鲍群华

    暂无相关评论!

推荐文章

复兴要略

更多+

振兴要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主管: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

主办:城乡发展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

承办:北京华文共创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顾问:金启涛 主编:朱志福 执行主编:谢谦诚 副主编:谢立平

电话:010-67056229

Copyright©2016-2023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城乡新闻网

京ICP备1603741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