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城乡新闻网 (官网 ) ,城乡经济,城乡文化,城乡特产,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数字乡村,三产融合,农业现代化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重大国策 振兴要闻 经贸参考 经济前沿 特别报道 复兴要略 民生民声 政策解读 规划与示范 安全与健康 数据新闻 内外双循环 城乡中国 现代农民 三农博览 乡村新时代 治理与法制 科技全景 乡愁拾遗 供采资讯 机构动态 智慧发展 期刊杂志 在线视频
网站首页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吉林

【大家谈】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何以赢得热烈掌声

时间:2017-04-13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城乡新闻网 点击: 7835 次
0


3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中央部门要带头,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挤出更多资金用于减税降费,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

 

总理话音刚落,全场就响起热烈掌声。这掌声,代表着赞赏,更意味着认同,认同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认同“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事实上,本届政府在履新之初公布的“约法三章”,其中就包括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按照李克强总理的说法,“中央政府要带头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

 

过去四年,“三公”经费确实只减不增,备受公众诟病的公款吃喝大大减少,违规出国、超标配车的行为也受到明显遏制。这就说明“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绝非说说而已,而是真抓实干,体现在行动之中。

 

“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无论打造简朴政府还是民生政府,都必须削减政府开支,把节省下来的钱用在民生上,用在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上。有个背景不能不提,中央财政收入不可能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而民生支出是刚性的,惟有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才能更好地取信于民,造福人民。

 

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李克强总理不仅在政府工作报告多次强调过,还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一再重申过。比如在去年1129日的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要求有关部门,确保所有行业税负都“只减不增”,“各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财政收支压力再大,也要积极为企业减税减负。要让企业过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毋庸讳言,当前财政收支确有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以身作则,主动过紧日子,对民众、对企业就会产生正向激励的效果,全社会就会响应政府号召,同心协力搞发展,在节流的同时积极开源。

 

政府过紧日子,体现在压减一般性支出,决不增加“三公”经费,体现在减税降费,还体现在简政放权,遏制乱收费等行为。就在日前,李克强在参加全国政协经济、农业界联组讨论时坦言,“砍掉审批是削减权力,砍掉行政性事业收费权那是拆香火,难呐!但为了人民的利益,即便壮士断腕也要推动这项改革。”“拆香火”就是动人奶酪,当然很难,也会遇到重重阻力,但是该拆的必须拆,该砍掉的必须砍,惟有如此才能让老百姓的口袋更好地鼓起来。为国家培植税源、扩大税基,促进了“民富”,就会进一步推动“国富”。

 

一方面政府过紧日子,另一方面还要把省下来的钱用在明处、用在实处。更重要的是,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更要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该办能办的实事要竭力办好,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从政府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政府始终把民生当成为政之要,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今年将出台一系列善政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民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享受到更有质量的尊严。

 

过紧日子已经成为政府常态,可以预见,即便以后各级财政收入大有提高,也不会容忍铺张浪费、追求奢靡。“充分体现人民意愿,全面接受人民监督”,这是政府工作的立足点,也是建立“廉价”政府、廉洁政府的基本前提。通过严密而有效的制度安排,为过紧日子搭建强有力的体制机制约束,我们的政府就会更有公信力、凝聚力。

 

 责编:陈思   三丰

 

    暂无相关评论!

推荐文章

复兴要略

更多+

振兴要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主管: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

主办:城乡发展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

承办:北京华文共创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顾问:金启涛 主编:朱志福 执行主编:谢谦诚 副主编:谢立平

电话:010-67056229

Copyright©2016-2023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城乡新闻网

京ICP备1603741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