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城乡新闻网 (官网 ) ,城乡经济,城乡文化,城乡特产,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数字乡村,三产融合,农业现代化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重大国策 振兴要闻 经贸参考 经济前沿 特别报道 复兴要略 民生民声 政策解读 规划与示范 安全与健康 数据新闻 内外双循环 城乡中国 现代农民 三农博览 乡村新时代 治理与法制 科技全景 乡愁拾遗 供采资讯 机构动态 智慧发展 期刊杂志 在线视频
网站首页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城乡中国

杨斌:美丽上庄带头人 矢志不渝桑柘稠

时间:2021-12-07 作者:城市乡愁 来源:中国农网 点击: 7511 次
0

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发展产业、修桥铺路、改造农田、建设新农村……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担任黄羊镇副镇长、上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的杨斌,多年来始终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用苦干实干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甘肃省优秀党务工作者”,近年来,在杨斌的带领下,上庄村不仅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脱贫致富路,还闯出了抓党建促脱贫、助力乡村振兴的“上庄模式”。如今的上庄村旧貌换新颜,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生态文明新农村。

下定决心,勇当基层组织“带头人”

20世纪80年代,高中毕业后,来到武威市凉州区二坝乡计生站当了聘任干部。后来辞职开了一家磷肥厂,由于能吃苦、脑子活,腰里的钞票“鼓”了起来,生活质量也提高了。但他却高兴不起来,深深感到,家乡农业基础薄弱,村民生产条件艰苦、生活环境恶劣:种地没水,靠天吃饭;走路没路,歇凉没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乡亲们大病拖、小病扛;住的是土坯房,喝的是涝坝水,人畜不分、蝇虫满天,土堆、粪堆、草堆随处可见。村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家乡的贫困面貌始终没有根本改变,日子没有盼头。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经过深思熟虑,不顾家人亲戚的强烈反对,主动放弃优越生活,回到家乡,决心要带领乡亲们拔掉穷根,彻底改变家乡面貌。

抢抓机遇,勇当脱贫攻坚“急先锋”

2013年,上庄村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贫困线以下人口407人,贫困发生率达44.38%。上庄村属于山水灌区,村里人靠种地谋生,一年忙到头,只能勉强填饱肚子。他白天深入田间地头、晚上坐在农户炕头,思考商讨靠什么发展、怎么发展,如何解决上庄村的贫困问题。带领村骨干到陕西杨凌、山东寿光学习取经、增长见识、开拓思路,挨家挨户走访,掌握每户村民的实际现状和发展需求,因户因人施策,缺资金的帮贷款、缺技术的请专家。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夯土墙、搭架杆、绷薄膜、苫草帘、栽蔬苗……带领党员群众苦干一年,搭起了57座日光温室。种植户李生军说:“设施农业就是我们的摇钱树,现在口袋里有钱了,生活有盼头了。”等待观望的乡亲们眼睛亮了、思想通了,有的搞养殖育牛羊,有的搞种植栽蔬苗。几年下来,建成6个规模养殖小区、1个设施农业园区。贫困户杨玉山因缺乏资金无法扩大养殖规模,帮助申请了5万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和8000元政府补贴资金,修建了养牛场,扩大养殖规模,每年收入能达五六万元,小日子越过越红火。他说:“在脱贫路上,家家必须有一项增收致富的产业,一户都不能少。”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在拓宽增收渠道上狠下功夫,村里形成了设施养殖、日光温室、劳务输转等主导产业,土地流转3160亩。2015年,全村119户贫困户整村脱贫,2020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万元,经过不懈努力,巩固了脱贫成效。

不辞劳苦,勇当安居家园“规划师”

把上庄村变为宜居宜家新农村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饮水问题。2006年8月,多次与自来水公司协调铺设一条自来水管道,但修建过程中,占用了相邻村部分村民的耕地,遭到阻挠,白天刚挖好的管沟,一夜过去又被回填了。他挨家挨户反复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并免费为他们灌溉耕地,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上庄村村民终于喝上了自来水。

2009年,他争取政策资金,给每户村民补助2万元,兴建新住宅。然而,很多村民们觉得自己的老院子一两亩地、宽天宽地,认为改造后的院子小,牲口没处养,不愿意改造,阻力大,思想工作难做。那段时间,他白天开会动员,晚上上门摆事实、讲道理,走烂了鞋底,磨破了嘴皮,顶住压力,终于完成了第一小组37户村民的新民宅建设。其他村民看见亮堂堂的新房子,逐渐打消了顾虑,由被动变主动、消极变积极,陆续完成了整体规划、整体建设、整体搬迁。2019年全村226户农户全部住进了新民宅,彻底告别了土坯房,依托养殖小区,实现人畜分离,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美化家园,勇当美丽乡村“绘画师”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他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常常奔走在区上各个部门。10年来,争取到项目资金累计2000多万元,硬化村组及居民小区道路21公里,架设太阳能路灯107盏;建成可容纳380多名幼儿的幼儿园一个。在广场边上修建公共水厕,铺设污水管网11.45公里,修建污水处理站,实现污水集中收集、环保处理。配备压缩式垃圾转运车1辆、手推式保洁车34辆,修建固定垃圾池3个、垃圾箱142个,移动式垃圾收集箱16个。组建村级卫生保洁员队伍,开展清扫保洁、定期整治,实现村域无垃圾。

他听说有一家公司因拆迁要砍伐苗木,正好可以移栽绿化上庄村。他跑前跑后,多次联系协商该公司负责人,软磨硬泡下终于争取到了几百棵银杏和梧桐。移栽后,他又请教林业专家,为苗木搭遮阴网、喷水、输液。经过多年栽培养护,全村绿化面积达109亩,占村域总面积的30.1%,如今的上庄村绿树成荫,被甘肃省林草局评为“森林乡村”。

配套建设村卫生所、培训中心、道德讲堂、民主协商议事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巾帼家美超市、警务室、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乡村大舞台等公共服务场所。配套完善文体娱乐设施,建成文化书屋1个、70米长的村级文化墙1处,占地面积132平方米的文化走廊1处,硬化羽毛球场660平方米。几年来,上庄村成为村庄秀美、环境整洁的生态宜居村庄,先后被评“文明生态村”“专业旅游示范村”“全国文明村”。

优化治理,勇当乡风文明“引路人”

他始终坚持把提高村民素质、促进村内和谐稳定作为工作重点,采取举办培训班、外出观摩等方式,深入学习宣传党的政策理论和法律法规,增强村民素质,凝聚人心,激发干劲。村民心中,他不仅是一位踏实能干的书记,更是一位热心肠的书记。71岁的独居老人孙兰英,儿子一家都在外地。他经常到老人家探望,嘘寒问暖,帮助解决困难。4年前,老人腿部手术后,腿脚一直不方便,他及时申请轮椅,方便老人出行。

提高“一站式”服务村民效率,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积极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充分发挥民主协商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让群众畅所欲言、充分讨论,共同协商制定《村规民约》《村民文明公约》等制度,健全完善村级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制定《农户家庭环境卫生规范》《星级文明户评选办法》,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注重提升群众精神文化质量,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民俗民风,增强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幸福感、获得感。

2014年,他患上了严重的青光眼,因正处于脱贫攻坚关键期,一直奔波忙碌村上的事,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视力迅速下降,左眼几近失明。对此他无怨无悔:“只要老百姓日子过好了,我心里就亮堂了。”在村民的心目中,他是一个肯吃苦、能干事、有担当的“好带头人”。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吴晓燕 鲁明

    暂无相关评论!

推荐文章

复兴要略

更多+

振兴要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主管: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

主办:城乡发展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

承办:北京华文共创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顾问:金启涛 主编:朱志福 执行主编:谢谦诚 副主编:谢立平

电话:010-67056229

Copyright©2016-2023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城乡新闻网

京ICP备1603741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