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城乡新闻网 (官网 ) ,城乡经济,城乡文化,城乡特产,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数字乡村,三产融合,农业现代化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重大国策 振兴要闻 经贸参考 经济前沿 特别报道 复兴要略 民生民声 政策解读 规划与示范 安全与健康 数据新闻 内外双循环 城乡中国 现代农民 三农博览 乡村新时代 治理与法制 科技全景 乡愁拾遗 供采资讯 机构动态 智慧发展 期刊杂志 在线视频
网站首页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经贸参考

洛浦:特色产业扎牢脱贫根基

时间:2020-05-12 作者:马呈忠 来源:经济日报 点击: 8986 次
0



浮尘难掩春色。走进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新疆洛浦县,这个以种植业为主的贫困县吹响了“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根本出路”的脱贫攻坚冲锋号,目前全县115633人已经彻底斩掉“穷根”。


“沙漠面积占全县面积的84%,人多地少,产业结构单一是贫困根源。”洛浦县扶贫办公室副主任张兴建说,瞄准穷根,洛浦县因地制宜,以发展特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根本,以转移就业作为脱贫主渠道,拓宽转移就业渠道,确保剩余1833户7383人如期脱贫。


龙头企业助脱贫


迎着春日晨光,25岁的多鲁乡恰克玛村村民麦提玉荪·拜克尔喂完牛羊,和妻子一同前往20公里外的利田香农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肉鸭屠宰加工厂上班。


“以前守着8亩土地过穷日子,现在变身工人,日子一天比一天好。”2018年10月份,麦提玉荪·拜克尔前往江苏学习技能,回来后在屠宰加工厂就业,如今夫妻俩每月工资收入5600元。


“养鸭产业已在洛浦县落地生根。”利田香农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屠宰加工厂厂长助理张永生说,肉鸭养殖在内地有成熟的养殖模式和市场,南疆干燥的气候很适合鸭子规模化养殖。


2018年,洛浦县引进江苏精艺成集团,成立了利田香农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当地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肉鸭孵化、养殖、屠宰产业链。在利田香农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多鲁乡喀让古托格拉克村养殖基地,20座养鸭棚整齐排列。48岁的贫困户艾则孜·肉孜麦麦表示:“在这里上班每月有1500元工资,还能接受专业技术员的现场教学。”他所在的基地共有33人,贫困户16人,大家都对脱贫有信心。


针对贫困户没有养殖技术的现状,该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互助组+贫困户”的养殖模式,在6个乡镇建设了250座种鸭养殖棚,每座棚由20户贫困户组成互助组,采取(统一品种、饲料配送、疫病防治、技术服务和保护价收入)集中规模化养殖,一年养殖6茬,可带动扶持贫困人口5000人增收。


为破解当地产业结构单一,洛浦县因地制宜重点培育种鸭、种鸽养殖和黑木耳种植、奶牛养殖等致富产业,探索形成帮助贫困人口和市场对接的“龙头企业(村委会)+养殖合作社(养殖大户)+贫困户”模式,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


在杭桂镇和佳新村西域春乳业良种奶牛繁育有限公司,当地利用财政扶贫资金为3766户购买了扶贫奶牛,并集中托养。“通过‘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每年一头奶牛定额收益2500元,贫困户通过再就业还能获得第二份收入。”公司负责人张建军说,目前已有16名贫困户在公司通过就业实现双收入。


目前,“龙头企业(村委会)+养殖合作社(养殖大户)+贫困户”模式已在当地发展形成了生产菌包1000万袋、养殖种鸽20万对、种鸭10万只、奶牛3766头、种兔3.4万只的产业规模,带动1.8万人利用产业增收脱贫。


新型业态后劲足


走进洛浦县北京援疆产业园区发制品产业园,变身产业工人的村民们在假发产品生产车间忙碌着。


“现在每月工资3400元,哥哥在企业当保安月工资3500元,贫困离我家越来越远了。”21岁的阿不杜力孜·肉孜托合提是洛浦镇阿亚克恰帕勒村贫困户。2019年3月份进入假发厂后,从学徒工成为“生产能手”,他将今后的工作目标定到了月工资4000元。


和田森特发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潘桂芳说:“假发生产是个熟能生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经过一年多在岗锻炼,300多名员工计件工资从800元提高到2500元以上。从刚开始不愿干到主动加班增收的工人越来越多了。”


作为洛浦县重要的就业基地,发制品产业园区通过招商引资落户21家企业,生产发条、发块、头套等假发产品,带动3000人就近就地就业,其中贫困户就业1400人。“下一步,产业园将优化企业运营管理模式,推行企业+农户模式,让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脱贫。”该园区相关负责人刘通说。



在洛浦县发制品园区,员工正在认真梳理假发。 记者 马呈忠摄


随着“新业态”增多,越来越多贫困户走进工厂就业脱贫。


洛浦县按照“县有龙头企业、乡有规模企业、村有卫星工厂、户有小作坊”的四级架构体系,积极推进“园区企业+”模式建设,引进假发、服装、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采取“产业园+卫星工厂+农户”的生产模式,在乡村两级建设8个乡镇扶贫产业园、80个村级卫星工厂。


在洛浦县红桥小区扶贫车间,2019年9月份进入扶贫车间上班的图然妮萨·如则麦麦提,已从缺少致富技能的贫困户变身为熟练工人。“现在走出家门进工厂,每月工资1500元,爱人外出开挖掘机每月6000元,今年脱贫没问题。”


在卫星工厂运转过程中,当地实行统一管理标准、统一发放订单、统一回收产品机制,解决产品销售难、质量差、无钱赚等难题。通过政府支持、企业运行、群众收益,引导村民转变观念,稳定实现28832名贫困户通过就近就地就业脱贫。


培训技能促增收


近日,洛浦县中等职业高级技工学校贫困家庭学生阿曼妮萨·伊敏尼牙孜在发制品园区企业实习培训。她说:“现在县上企业越来越多,掌握一门技术能更好地致富脱贫。”截至目前,该技工学校已有400多名学生在发制品园区企业增强就业技能。


针对群众脱贫和产业发展需求,洛浦县以“全民培训”和“企业实训”为抓手,依托县农牧民技术学校,整合各类职业教育资源,强化学历教育、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三强化”,注重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能力,做到一户一人掌握技能。


在昆仑雪食用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木耳实验推广培育大棚中,库依肉克艾日克村贫困户布威帕太姆·如则麦麦提正在熟练调控温度湿度,采摘晾晒木耳。“以前只会种地,跟着企业技术师傅在岗位实训,学会了木耳种植过程中的通风、湿度、采摘和质变菌包处理技能。”如今,从农民变身为技术骨干的布威帕太姆·如则麦麦提还定期为种植基地农户培训。


昆仑雪食用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在全县建成7个黑木耳种植基地,成立6个合作社,162组种植大棚,直接带动扶持7360人增收。“企业落户当地面临着熟练工人短缺的难题。通过下派技术人员到各基地以师带徒、以干代训等方式培养技术骨干,加速农民转化为熟练工人。”该公司负责人关英伟说。


依托特色产业把扶贫工厂办到家门口,通过企业平台加速让农民转身变成工人,这是当地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助推精准脱贫的一项有效措施。


目前,洛浦县借助形成的种鸽、种鸭养殖和黑木耳种植为重点主导产业,辐射奶牛、蛋鸡、兔子养殖,花椒种植,假发制作等多元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已带动8.77万人脱贫。


张兴建表示,为保障剩余贫困户如期脱贫,洛浦县根据实际情况,精准划分为产业主导型、就业主导型、易地搬迁型、政策补助型和保障兜底型,依托培育特色产业基础,深挖产业潜力,让80%未脱贫户利用产业和就业渠道脱贫。(记者 马呈忠)


转自:中国日报中文网

    暂无相关评论!

推荐文章

复兴要略

更多+

振兴要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主管: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

主办:城乡发展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

承办:北京华文共创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顾问:金启涛 主编:朱志福 执行主编:谢谦诚 副主编:谢立平

电话:010-67056229

Copyright©2016-2023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城乡新闻网

京ICP备1603741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000号